药理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2016-01-28王保奇河南中医药大学
王保奇河南中医药大学
药理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王保奇
河南中医药大学
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或途径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体现于经济、技术、教育等各个研究领域。培养创新思维也应当成为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由于药理学是理论联系实践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其对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要求也相对于其他学科要高。本文主要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2个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探讨药理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药理学;创新思维;教学
药理学是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从医学到药学的一门桥梁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涵盖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的等多门学科,从而使其具有内容抽象、药物繁多、药名复杂的特点,致使教学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探讨在药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运用能力非常有意义。
一、理论教学
1、突出教学重点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就不应仅仅局限于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应适应时代的需求,围绕药理学的教学大纲逐步改革教学内容,在不脱离药理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针对性的选择重点知识进行精炼讲解,并针对热点问题详细剖析,给予学生更多的灵活性及思考空间。
例如,对目前普遍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教师可以先从抗生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药物种类以及过敏反应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然后让学生在掌握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的基础上,去思考滥用抗生素所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索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从而引起学生的对滥用抗生素问题的重视,并加深学生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认识与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药理知识的趣味性,还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习热情。
2、启发式教学[1]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讲授方式多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给学生硬塞知识,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且不善于思考,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有效启发学生思考,开拓创新思维,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揭开谜团从而收获知识。
例如,在向学生讲授“血液与造血器官药物”的相关知识时,可先讲解凝血的途径与凝血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对抗凝与促凝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适当给予学生答案提示,以推动学生大脑思维的运转,从而逐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使学生从被动态转换为主动态,在教师的提问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与掌握。
二、实验教学
1、自主设计实验
以往的实验课程多以教师实践,而学生一旁观摩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自觉性,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不予以思考,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2]。因此推荐实验课程授课方式,采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方式进行,即由学生独立查阅与实验相关的资料,自主设计实验过程,教师则负责监督并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学生是主体,并且待实验完成后,指导学生总结实验成果,要求学生收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
例如,向学生讲授完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后,可指导学生进行一次相关自主设计实验,以观察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作为主题,让学生独立设计药物研究,如去甲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或异丙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等,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自主分析的能力。同时还可要求学生自主实验设计时,设计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药理实验的操作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常会出现部分学生以观摩的态度看小组其他成员动手实践,自己却不参与实践,从而达不到锻炼目的。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分组时应当尽量减小组内成员数量,使得每位学生有实践操作的机会。此外,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及帮助,就实验中的注意事宜需给予指导性意见。
例如,在进行“苯海拉明对组胺竞争性拮抗作用”的实验时,需提醒学生确保台氏液温度为38±0.5℃,且气泡不宜过大;注意清理干净肠管的内容物,否则会使肠管不稳定;在学生实践时,提示学生控制给药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影响实验结果。若发现学生出错,需立即纠正,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此外,教师应将其在科研中的经验及实验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3、建立合理评价体系
对药理实验的考核通常以对实验报告的优或劣来界定实验课的成绩,这不仅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的过程,更使得学生只讲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而忽略实验过程的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课评价考核体系,且考核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标,促使每位学生均参与实验并动手实践,避免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
例如,实验课考核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大体包括平时成绩考核占总成绩30%,实验设计占总成绩70%,以提醒学生实验的重要性平时成绩具体包括实验态度、实验常识掌握情况、实验技能技巧等。实验室常识与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可反映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教师可根据学生操作的规范与否给予学生适当的加减分。对学生的出勤状况与预习情况的考核属于实验态度考核部分,教师应当真实记录学生出勤情况,或也可采用加减分方式进行考核。实验设计及其实践过程是考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体现,因此应得到重视。
三、结束语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药理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专业药理学人才的核心。作为药理学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迎合时代的需求,积极改进药理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培养新一代药理学人才做出贡献。
[1]杨晔.基于创新思维的《药学基础实验化学》教学实践[J].广州化工,2015(22).
[2]廖长秀,赖术,罗莹,黎为能.主体参与式教学法在药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15).
王保奇(1974-),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药理及药理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