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若干问题探究

2016-01-28王冰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0期
关键词:故事性文言文高中语文

王冰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

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若干问题探究

王冰
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

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地位相当突出,不仅所占篇幅大,比重也不少。所以文言文的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加强高中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也是重视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是对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并就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出合理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一直是很多同学难以完全驾驭的一道坎,也是很多老师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语言的变迁,我们的文字变得越来越简略和通俗易懂,但沉淀在我们古代的那些优秀的文字却对我们来说变得那么晦涩,以至于那么多的学生对文言文变得难以热爱,也就不足为奇。因为兴趣缺失,文言文的教学中常常出现课堂氛围沉闷的状况,甚至让教学活动达到举步维艰的地步,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培养求知欲,开拓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令很多语文教师十分苦恼的。为了破解上述难题,本文尝试从高中文言文教学方面进行研究,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一、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

1.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视性不够。文言文的发展需要现实的基础,需要重视和推广,更需要在实际的运用中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这点甚至可以借鉴英语的推广教学。只有社会达成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共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下的智慧结晶。并且同语文教师一起,在课堂内外共同营造起学习文言文的氛围,才能够让学生自己也更加重视文言文的学习,并培养相关的学习兴趣。

2.填鸭式的教学副作用。当今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往往“唯高考论”,短平快的填鸭式教学只重知识点而欠缺理解,教师们在教学中总是充当一个他“填鸭人”的角色,按照教参照本宣科,以至于一篇好好的美文,被教参逐字逐句肢解的支离破碎,古文的美感荡然无存。这直接导致了课堂形式的呆板,甚至让部分学生产生抵制厌恶的情绪。

3.学生自我学习兴趣的培养缺失。文言文有着晦涩难懂的特性,若遇上鼓噪乏味的课堂氛围。学生很难得到文言文修养的提升,再加上多数学生并没有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这反过来也给文言文的教学带来了阻力。

二、教师教学观念需要变革

教师是教学中“教”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者主导性的作用,只有加强教师的主导意识,充分的活跃课堂气氛,做好文言文教学中的引导和帮助事项,才能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提升提供契机。文言文是中华语言的瑰宝,作为五千年来最正统的书面文字得到保存,它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欣赏它,比单纯的了解背诵那几个知识点,意义大的多,也重的多。教师教学中的导向性作用的意义也在于此。

三、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如果说教师是教学中“教”的主体,那么学生就是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去想,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参考运用图文教学或者故事性教学:(1)故事性教学是指,在部分文言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对这类文言文,可利用故事本身的情节和趣味性,来吸引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故事性讲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也使学生可以借由故事,充分理解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深度含义。(2)图文教学,利用图片表达文言文中的场景或实物,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与之相关的文言文部分,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和代入感,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字词和段落。

四、关于学生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这里需要排除掉死记硬背的弊端,这里所说的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众所周知,古人讲究音律美,所以不少文言文中骈散结合,语言错落有致,其文章也有着强烈的节奏感。这样朗朗上口的文章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样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文词的优美,还能强化文言文的语境语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才是对于文言文核心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教师的教学中,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形成理解意义上的背诵,让这些文言文渗透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成为精神世界的重要养料。

五、注重文言文中的词句灵活运用

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句相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灵活性,这些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我们要强调突出,如《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我们可以结合流传下来的词语和现在仍在使用的词语来理解,如“见谅”的意思是“原谅我”,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慈父见背”中的“见”。而记住“舅夺母志”的“夺”的意思,就可以理解《屈原列传》“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夺”的意思。如此,能够能够提高学生文言实词理解的迁移能力。我们也要指导学生前后联系思考、灵活运用。此外,重视文言文翻译技巧点拨到位。准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我们不能只简单的要求学生遵循翻译文言文的“信、达、雅”这一基本原则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技巧。我们要精选代表性的句子、语段让学生认识到翻译的方法,让他们自己体悟“留”“补”、“换”“调”等翻译技巧,更要指点他们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要求,只有如此,学生才能译准句子,理解文章,把握文言精品的精髓。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目前文言文的教学困境,就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并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和拓展学生关于文言文阅读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的习惯,增强学生文言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这样,我相信就能看到教学成效的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故事性文言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散文的“故事性”
探究故事性儿歌对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创作谈:场景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