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实践中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016-01-28孙月琴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孙月琴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浅谈课堂实践中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孙月琴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是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先生从教育理论层面把作为发展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看作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本文具体从教育活动、从课堂教学中来看,将课堂的实践活动作为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分析王君老师如何抓住课堂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课堂;学生;发展
一、在教学过程中王君老师很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上课一开始,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对已经学过的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样逐步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学习方法:“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可见,王老师很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问题意识、追问意识。
整个课堂都是以问题引导为形式,王老师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最能体现生存状态的词语:“活命”,马上带动学生分别以老王、看客、杨绛的身份转换角色,并举例“如果全班同学不理你,你会如何?”来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体会老王也是如此,没有集体,没有归属感;体会老王一辈子没有亲人,孤苦伶仃;体会看客、周围人不同情、打击、污蔑、嘲笑、践踏老王;体会老王有房无家的活命状态!最后王老师提出“为什么多年后杨绛心上依然不安?”先让学生通过读来寻找答案,再进行背景介绍,展示出杨绛《回忆性文革岁月》的文章,又重新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但是最终并没有确切答案,这个问题依然萦绕在学生们的心中,让他们觉得这堂课,对于《老王》,对于自我,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也做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的目的。
王老师引用南帆先生的话:“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里”,来告诉学生细读是一种学习文本比较好的方法,给了文本细读方法小结的出示:咬文嚼字、深情朗读、重现情景、发现空白、探究疑点,不让同学们机械抄录,而是用简单语言告诉同学们学习文本,除了记笔记外,还有更体贴、更细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解读方法的同时,关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那么如何运用呢?在整个教学中,王老师阅读方法的归纳、指导非常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引导、互动,方法最后的出示,用这种解读方法带着学生走了一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而且做到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种解读方法,让学生知道以后解读其他文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这就是思维的训练过程,这就是能力的生成过程。
二、王君老师的教学触及到了语文教育的核心
语文教育的核心,即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里有三个重要因素: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得到什么?多年后给学生留下的又是什么?知道文章结构思想内容的学生与不知道文章结构思想内容的学生有何区别?想想这些问题,看看现在的语文教学,大多数是擦边教学,没有触及语文教育的核心,不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本身,而是会运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具备一种能力,不是静态的语文知识,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发挥知识的价值。
在铺垫环节,王老师强调对词语的运用,她巧妙地以造句的形式,既轻松愉悦的考查了学生的字词句掌握情况,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词语造句,不仅仅是考查对词语的记忆,而是更加注重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注重言语的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不乏一些假情假意的教学现象,在对学生造句评价时,王老师能适时抓住教育契机,告诉学生,写作要真情实感,造句也要真情实感,在文本学习中,王老师也首先以自己为例,说道:“自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日子要像鲜花,一朵一朵地绽放,其实生活有时候是很无情的,日子大部分不仅不像香花甚至连草都不是,很多时候日子就像地下的尘土,任人践踏!”这种把自己的生活态度与状况与学生分享,既起到了引导作用,又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此外,王老师还积极制造情境、举例、转换角色、配音朗读、出示自己写的诗歌与学生分享等,尽一切所能化平淡文字为真实生活情景,把学生先驱赶进去,让他们渐渐自觉地沉入语言、沉入文本,深深地理解老王、理解杨绛!
三、王老师的教学抓住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及核心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对话是核心,王老师匠心独运的将课堂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做到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形成多元互动的对话态势。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在设置一个个问题后,都会给学生思考时间,这其实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在与学生进行问题交流时,也就是师生对话,其实整堂课都是以师生对话为主线的;老师最后展示自己的诗歌与学生分享,这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同时又形成师生对话。多种对话交错相间,但是又逻辑有序,王老师设置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此时,她就像一个教人本领的师父,而那些问题就像是一级级需要攀登的阶梯,只有师父的正确指导,徒弟才能爬上一级级阶梯,最终达到山顶。王老师真正做到了课标中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在王老师的教学语录中这样写道:“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观察,名师们的好课,其实也是“磨”出来的。只不过,他们着力打磨的,不再是教学的外在形式,而是教学的本质和内涵。对文本价值千锤百炼地反复挖掘和对教学规律的熟练把握使他们获得了在课堂上以最简单的形式承载最丰富的内容的能力。这一类的“磨”,磨出的是重剑无锋,举重若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磨课”不应仅仅是青年教师的追求,而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终生的追求。”在《老王》的教学中,王老师真正做到了千锤百炼地反复挖掘,真正做到了用心教、用心学、用心去勤,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我们缺少的不是努力,而是用心,用心的执着的程度不够,世上之事,只怕有心之人。
王老师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触及到了语文教育的核心、抓住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及核心,进而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通过课堂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孙月琴(1987-),女,汉族,山西交口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