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省贵安新区排水的可行性
2016-01-28何雪莲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何雪莲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浅谈贵州省贵安新区排水的可行性
何雪莲
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贵安新区建设发展,探讨及分析贵安新区排水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旨在为贵安新区排水的治理与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贵安新区;排水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精神,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贵安新区建设发展,探讨及分析贵安新区排水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旨在为贵安新区排水的治理与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贵安新区
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水环境敏感性
贵安新区现状涉及到的水源保护区主要有5个:红枫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和松柏山水库、克酬水库。贵安新区近93%的面积位于贵阳市主要水源的上游,近72%的面积位于红枫湖汇水范围。核心区东侧和东南侧部分地区位于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的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核心区西侧的局部地区位于红枫湖准保护区内。从水环境敏感性看,整个场地的中部地区均为水环境高度敏感区,仅东部地区和北部乐平河沿线的水环境压力稍小。同时,本地地表水源(主要水库)、外调水源(黔中引水工程)等各不同类别水源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全区水环境的保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水系统安全风险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贵安新区在水环境方面面临的突出矛盾,应立足生态,采取低冲击的发展模式,基于全流域对水源采取有效保护,城市排水措施应采取可持续的排水系统,对点源、面源污染协同控制,重点对雨水的初期污染进行控制、收集和利用,提倡污水的再生利用,建立可持续排水系统,构建健康水系湿地生态网络,结合排水分区,规划组团式的城镇空间布局。采取低冲击开发模式可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水源水质的安全以及城市水环境的有效保护,降低开发对流域水文循环的影响,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1.2用水量预测
采用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和分类用水指标法两种方法对新区用水量进行预测。考虑到远景发展需求,2030年贵安新区供水设施配备按最高日用水量90万立方米/日考虑。
2 污水工程
2.1污水处理现状
贵安新区内现有两座规模较大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即清镇朱家河污水处理厂和平坝县城污水处理厂。其中,朱家河污水处理厂位于清镇市百花湖上游的朱家河附近,设计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日,采用SBR处理工艺,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平坝县城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日,处理工艺为曝气生物滤池,出水达到一级B标准。
2.2污水量预测
污水产生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5%计算,日变化系数取1.3;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100%。预测至2030年新区污水产生总量约为55万立方米/日。
2.3污水处理与回用设施
按照“大分散、小集中”原则,新区污水处理厂布置采取相对分散布局方式。预计2030年,新区共设置12座主要市政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到63万立方米/日。为保障新区内的河流水系水环境质量,特别是红枫湖、花溪水库等供水水源的水质安全,污水处理厂均采用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限值A标准。污水厂建设根据需要分期实施。
污水厂内同时设置再生水厂,部分再生水厂出水再通过人工湿地净化后,作为新区市政用水、景观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进行回用。
污水管网布局:污水管网建设与污水厂建设同步协调进行。污水排放以重力自流为主,局部重力流有困难时,采用动力提升。污水管道尽量沿城市道路敷设,沿河道、冲沟等低洼处布置污水截流干管。污水管采用具有良好抗震、抗振和密封性能的管材,管接口采用柔性承插式接口。
3 水系湿地网络系统构建
规划构建“一湖五库四河多点”的区域水系湿地网络系统。一湖为区域核心的红枫湖保护区;五库为区域重要的饮用水供水及调水调蓄水库,包括: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凯掌水库、鹅项水库、石朱桥水库。四河为红枫湖的四条主要支流,包括乐平河、邢江河-羊昌河、麻线河、马场河。多点为分散在区域内部的多处水文化景观节点、自然湿地节点、污水净化湿地节点和雨水调蓄湿地节点。
4 地表水环境预测分析与评价
依据《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废水就近排入贵安新区内河流,最终进入区内红枫湖、花溪水库、百花湖水库。
越域排放至南明河的影响预测结果:南明河现状水质较差,不能满足Ⅳ类水体要求,近年来,贵阳市持续开展南明河水环境治理工作,拟将近期开展南明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本区废水越域排放进入南明河情景下,可以结合贵阳市、贵安新区废水排放的情况,统筹考虑南明河水环境治理方案。
5 建议
贵安新区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在不同节点通过不同回用途径回用后,剩余部分污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外排,外排的潜在去向主要有两个:1)通过本区内的河流,如邢江河、羊昌河等,最终排入红枫湖、阿哈水库、百花湖、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等;2)越域排放,进入南明河水系。
由于上述水库均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估算结果表明,本区内上述水库的上游河流在COD、氨氮二指标上均有一定的环境容量,而总氮、总磷则普遍超标。但作为饮用水源,本区水环境质量对饮用水安全影响甚大,在必要排放的废水中,工业废水水质复杂,即使采取深度处理等工程措施,也难以保障其出水水质的饮用安全,因此对贵安新区而言,较为可行的排污去向为通过越域排放方式,将达标处理后的剩余污废水排入南明河。长期以来,贵阳市不断开展南明河治理工作,在水环境防治工作上,建议将贵安新区水污染排放、水环境治理工作与贵阳市统筹安排,以排入南明河下游河道为宜,通过持续的河流治理,也可确保南明河水污染物入河量持续降低。
[1]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安新区总体规划近期工作概况简介》.2012.12.
[2]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纲要说明书》.2013.4.
[3]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