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劳资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16-01-28王桂平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
王桂平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
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劳资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王桂平
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人选择进行高等教育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因此,高校学生数量年年都有增长的趋势。为了方便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高等院校纷纷采取多校区的办学模式,在这种办学模式之下,劳资管理工作的问题不断涌现,不利于教学管理。为此,本文研究了某地医专学校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劳资工作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劳资工作;问题;对策
学校里面的劳资工作主要是负责学生的分配、职工的薪酬发放、福利待遇审核、解决薪酬福利争议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料、参与分配政策的制定、签订劳动合同、审核各种手续等等。劳资工作具有灵活性,需要根据多变的经济政策、工资政策来调整学校内部职工的薪资;劳资工作具有人性,工作从学生和职工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劳资工作具有易变性,在多校区模式之下劳资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会根据现有的政策调整工作内容。由此可见,研究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劳资工作的问题以及对策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劳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多校区劳资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首先,从事学校劳资管理工作的员工通常是一些年龄偏大、知识面单一的员工,而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之下,劳资管理工作员工的任务更加繁重,处理的工作和数据更加多变,年龄稍大的员工尽管非常了解劳资管理工作应该如何进行,但由于技术方面的缺乏,不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起来就显得非常吃力,导致工作效率变得很低[1]。
其次,高校分多校区进行管理的模式决定了每一项劳资管理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处理周期,主要表现在:高校采取多校区模式之后,职工的人事变动更为频繁,导致待遇变动的处理速度赶不上人事变动的速度;国家的分配改革具有时效性,而学校里面分配政策的制定则需要多个校区协调,处理周期长,出现滞后性。
最后,由于高校采取多校区的教学模式,对员工考勤、考核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学校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导致部分员工钻空请假,而劳资管理工作部门的员工不予以重视,年终考核随便打分,弱化了年终考核的作用,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多校区进行劳资管理,沟通协调性差
多校区办学模式之下,师资队伍过于强大,不同员工对劳资工作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在高校中,由于劳资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很多员工仅凭个人感觉去思考劳资工作,并没有真正了解劳资工作是如何进行,这就导致一旦有新的劳资政策出台,员工将会对劳资工作有更多的疑惑,例如,新的分配政策改革之后以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决定工资,而不是以工龄分配工资,由于校区多,员工的信息不对称,不能及时了解政策的变动,一些工龄大的员工便心存不满。
高校收集劳资信息时,需要将每一个校区的信息都收集起来,而高校采取多校区的模式,经常会出现某个校区提交信息不及时的状况,严重影响信息的时效性。由于校区多,校区分散,难以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难以让多个校区的工作协调起来,影响劳资管理工作的质量[2]。
二、解决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劳资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劳资管理工作的相关体系和政策
高校的劳资管理工作体系及政策不应该随便效仿,而是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信息管理体系。例如,某地医专学校劳资管理工作之前采用的是手工和半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而现在此医专学校已经采取多校区的办学模式,那种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医专学校就应该根据学校人口多,工作繁重的现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
为了促进劳资管理工作的进行,还应该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来使各个单位绩效统一。现行的劳资制度规定,要根据绩效考核来分配工资,可见绩效量化考核的重要性。奖励绩效应该根据每一位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掌握好奖励的度,使团体性工作的质量提高,调动起团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奖励绩效,而不是片面追求个人的奖励绩效。
为了使高校多校区模式有条不紊的进行,还应该建立好考勤制度,劳资工作人员应及时上交缺勤、请假名单作为绩效考核依据,严查钻空的案列,建立好追责制度,使劳资管理部门真正发挥作用[3]。
(二)优化劳资管理工作人员队伍
劳资管理工作需要用到计算机技术,因此在招纳新人时,要注重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对于已经在职的劳资管理工作员工,学校应该重视老员工的继续教育,让他们不断学习新的劳资政策,新的管理技术,并加强和其他高校员工的交流,互相借鉴学习,提升员工的劳资工作水平。
(三)完善管理,使各部门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
要使高校多校区模式下劳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必须完善好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使各部门之间信息流动顺畅,保证劳资工作的准确性。高校应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使各部门能够更快的接收消息,提高工资工作效率。高校还应加强劳资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各个校区能够最快的掌握劳资政策的变化方向,让员工深刻解读,以支持劳资管理部门的工作。除此之外,高校应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让劳资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监督,劳资管理工作人员应认真为每一位教职员工解读疑惑,防止部分教职员工不了解工资如何计算而产生隔阂[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多校区模式之下劳资管理工作更加灵活、复杂,这对每一位从事劳资管理工作的员工来说是一项挑战,但多校区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趋势,因此,劳资工作人员要接受这种挑战,及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及时的改进。
[1]蔡锋奎.试论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劳资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23-26.
[2]杨超月.多校区办学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2.
[3]黄群俊.浅析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299-300.
[4]徐丽霞.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论刊,2016,05: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