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研究
2016-01-28冯立忠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财政局
冯立忠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财政局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研究
冯立忠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财政局
我国经济的进步,促使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上升,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更快发展,所以国家为了加强人们的消费力度,在财政支农政策上对农民的消费给予了一定数额的补助,而这个政策也一直是理论界所争论的对象,为农民消费支出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新息的冲击问题进行了讨论,这种支农政策所产生的效应到底是“挤入效应”还是“挤出效应”,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农村居民;消费;动态效应;研究
一、动态效应的分析与研究
1、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量
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崛起,消费水平日益提高,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生产性支出的正向冲击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成正向增长趋势,也就是说实现了其“挤入效应”,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从总体现状分析,国家虽然对农村消费进行了政策上的支持与补助,但其投入力度远远跟不上农村发展的需要,而且从1980年到现在,财政支农与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使这种“挤入效应”并不明显,虽然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民的消费,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达到真正支持三农的目的。
2、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
对于支农资金可以用于农村居民消费的方方面面,但最后落实到生产、建设性支出的资金却了了无几。一部分的国家补贴都被非生产性部门所占用,比如说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建设,对一些人员的供养及行政开支成为国家支农资金的主要流向;一部分资金被一些社会性的事业建设所利用,最终流于农村科技改善、卫生、教育等等对农村有利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这也就是人们所看到的“挤出效应”,这种效应对农村消费起着负面的影响,也就是说不但不能促进农民消费水平的发展,还会使他们的累计消费支出呈下降趋势。
3、财政支农管理制度不规范
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政策的总局出发,从中央到地方可谓其用心良苦,都是为了农村建设,尤其是地方性财政支持,对农村建设也确实起着不可忽视的功劳,但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对于财政支农政策的职权划分不明确,对于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支出没有明显的界定,这就导致了支农资金分配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使有的项目重复投资,而有些项目却被遗漏,使这些本来就有限的资金不能得到协调解决,好的政策却没有得到好的利用,在农村消费动态发展上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对财政支农支出政策的完善措施
1、加大支农力度,健全增长机制
对农村居民进行“三农”政策的实施,意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小康化的目标,因此对于支农支出力度上一定要加大,并且要保持其增长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支出政策的增长机制,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国家财政对农村资金的投入呈正增长趋势发展。在预算安排时要有计划地保证安排比率逐年提高,对于一些新增项目也要向农村倾斜,把用于卫生、文化等等的事业性资金经费投向农村,加强农村的各项设施建设,向新型农村迈进。
2、优化支农资金使用结构
(1)把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水、电、路、坝、桥、暖、通讯等建设,使这些基本建设项目能在国家扶持下进入稳定的建设和发展阶段。
(2)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入力度,对于农产品的改良工作、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建设工作、新品种的改良与新技术推广使用工作等等都要下大力度去整改,还要加强对农产品成果的研发,实现农民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增效。
(3)要想改变偏远农村的落后状况,就必须要改善其教育、教学,在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只有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贫穷和落后,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修养和劳动力水平,达到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增加收入的目的。因而财政支农资金还要用于加强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上,让广大农民都能进行科普教育,达到一定的科学文化修养和专业劳动技能,从而实现强农惠农富农目标。
3、选择合理的支农方式
(1)为了达到生产性的“挤入效应”,可以采取不同方式的财政支农政策,以达到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目的。可以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及战略资金的整合计划,也可以以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为主要特色产品来进行整合与打造,还可以对勇于使用“三农”补贴进行创业、创新的居民进行鼓励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引导他们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促进农村的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
(2)在进行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与发放的同时,还要警惕公款私用、挪用支农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保证支农资金能用到农业发展上。为了增加其资金流向透明度,让农民心里有一笔明白帐,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使用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这就更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竞争意识,提高了支农资金的利用率。
4、加大监督力度
有制度就要有监督,只有加大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各项监督体系,才能让支农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做到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资金的合理调配,确保资金能足额分配到各个建设项目中,达到财政支农与居民消费动态的正向性。
三、结束语
我国的农村建设在国家相关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正以破竹之势促进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财政支农资金只要在国家政策的严密监督下,合理有序地对农村居民进行分配与使用,就一定能使农村建设及消费水平走上良性化发展的道路。
[1]李晓嘉.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09:31-34.
[2]王晓润,尹宗成,孙鑫.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影响的SⅤAR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4-8.
[3]魏建,杨志明,张广辉.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11: 45-54.
[4]胡东兰,田侃,夏杰长.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2013,01:50-53.
[5]邱桂杰,于淼.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4,04: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