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二次施工图设计的标准化技术
2016-01-28刘畅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
刘畅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
智能变电站二次施工图设计的标准化技术
刘畅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社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智能变电站等相关建设均进一步获得发展。与此同时,在变电站等方面的施工设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相关要求也在进一步增加。为此,本研究中结合了当前阶段实际情况,针对智能变电站等方面的二次施工图设计采取了必要的分析,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化解此类技术问题,提升标准化设计与施工,促使智能变电站尤其是二次施工图设计之中的相关技术可以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
智能变电站;二次施工图;设计标准化
ⅠSC61850的技术标准对智能变电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行的技术标准在与相关系统规范方面相结合的过程中也缺少可兼容的条件。为此,应当对二次施工图设计等方面建立标准化建设提供优化方案。与此同时,还需要增加对二次施工图设计本身的研究,进一步确保施工标准化技术的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完善智能变电站设计形成帮助。
一、智能变电站常规组态与二次图形式
1常规组态。ⅠEC61850配置文件主要是通过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对变电站设备对象模型进行描述后生成的文件,一般情况下需要建立在不同类型的配置工具中间,目的是为了能够完成交换配置,进一步才能够完成互操作的工作。通常情况下,设备以及生产厂家需要充分根据规范实施操作,并能够提供必要的装置完成有效定义。根据该定义以表格方式或者是其他的方式设计出虚端子;系统集成商通过设计文件组态以及组态工具形成SCD文件;二次设备厂家使用全站统一的SCD文件以及装置配置工具提取虚端子配置信息,然后下发至装置,最后由调试人员进行相关测试。
2二次施工图形式。智能变电站中二次电缆的连接以及设计工作是虚端子通信组态以及SCD等配置文件下载的工作。对于每一台设备而言,虚端子输出或输入和传统端子排之间仍然是对应关系。所以,设计工作中通常采用表格形式或者常规的CAD文件来对虚端子进行描述,不过CAD文件描述方法不利于制作以及维护管理。
3改善新组态条件下产生的问题。图形文件以及相关语言文件等之间进行转化,需要知道的是转化过程属于双向条件,具体是指图形文件可以很好的导入到系统条件之中,并能够形成逆向导出效果,这对完善设计、制作以及施工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全新的二次施工图设计也需要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具体是指其不应当再利用传统图形编辑软件基础工作,而是应当采用可选择性的软件实施编辑。最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系统测试,通过利用全新的软件,还需要对接口实施优化,才能够最终达到所需条件。
二、智能变电站二次施工图设计标准化技术分析
目前我国智能变电站在设计与施工中其工程化流程日益严格,在自动化系统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施工设计以及工程验收、维护等形式都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在管理过程中要有效的进行思路改变,并形成科学管理模式,规范设计标准。关于智能变电站二次施工图的设计标准技术探讨来看,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智能变电站组态创新
结合智能变电站方面的组态情况加以分析,SCD文件需要通过建立可视化编辑才能够完成相关工作。编辑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校验,目的是为了确保设计与实际配置之间形成统一性。
在针对SCD文件的XML的CAD图形转化的环节能够促进二次施工图设计更直观和标准。给予SCD文件编辑的前提下充分运用SⅤG技术,推进SSD一次系统成功导入配置文件,使ⅠEC 61850应用得到充分提高,促进变电站进一步智能化。在下一步的融合中能够在智能变电站建模环节中取消SCD文件,通过二次施工图设计方法直接导入的形式,更加简化施工图纸,相对与电子文档或纸质图纸更具直观性和简洁性,这是智能变电站组态创新的体现,也是ⅠEC 61850的创新体现。
2二次施工图标准化技术的优点。①智能变电站二次施工图标设计准化技术能够使当前已有的设计模式逐渐适应智能变电站新设计的要求,而且这一适应过程较平滑,有益于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此外,经过创新的智能变电组态能够实现设计与配置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减少工作的重复性,提高设计和配置的一致性。②使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③智能变电站二次施工图设计标准化技术ⅠEC61850的内进行了补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二次施工图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软件工具的水平,一方面需要提升指标中所不具备的逻辑关系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变电站功能之中高校分布情况以及数据传输情况。随着我国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手段等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提升技术水平。与此同时,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施工图设计需要形成更加严格的标准化,才能够真正获得技术成长,实现智能电网施工与建设的长足进步。本研究中从两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方面对智能变电站中的常规组态以及二次图形等开展了分析,具体论述了常规组态、二次施工图形以及当前阶段所具有的问题内容。同时,对问题应对策略加以重点研究,从组态创新到化解组态问题角度出发形成研究,最终对施工技术优势加以阐述。
[1]徐群,李文升,马骏.“五个全覆盖”变电站设计管理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A].企业基础管理与管控模式创新——2015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论文大赛获奖论文[C].2015:2.
[2]马杰.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全过程管控体系研究与实践[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12:7.
[3]秦国强,段振坤,任俊,金言,林文亮,曹卫国.一种面向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光缆的智能标签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21:143-147.
[4]石改萍,闫培丽,张军,胡君慧,谷松林.国家电网公司1000kⅤ变电站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解读[J].智能电网,2016,04: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