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016-01-28刘雨涵
刘雨涵
摘 要:在现代社会,自信是一个人性格成熟的标志,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只有充满了自信,我们的孩子才敢于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才具有创造力,独创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一直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大脑被套上了“枷锁”,这种上课环境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创造力和自信心。为此,我们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逐步树立信心。另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热情中提高能力,树立自信。
关键词:音乐;教学;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40-01
在提倡创新精神的现代社会,自信是一个人性格成熟的标志,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只有充满了自信,我们的孩子才敢于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才具有创造力,独创力。众所周知,越是低年级的孩子越敢大胆发言,到了高年级敢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与学生的自信心有关。在音乐课中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泛化为普遍行为的自信心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轻松的音乐氛围,为学生培养自信心打下基础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循规蹈矩,不乱插嘴,一直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的大脑被套上了“枷锁”,以至于有问题不敢提,或是提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这种上课环境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创造力和自信心。为此,我们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逐步树立信心。
音乐课上,我们可尝试性地对音乐课上的座位进行调整,将平时像豆腐块一样的课堂摆设设计成了半圆形或圆形的座位,桌子全部去掉,学生只围坐在小凳子或课室的地板上。这种座位摆设放松了对学生的约束,学生在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空间里可自由组合地进行编创节奏、合演歌舞等,而老师只是一个参与学生探究群体中的普通一员,正确引导着学生设疑、探索,对待学生突发性地提问或意料不到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为学生大胆自信参与音乐活动扫清障碍。这样,学生在一个平等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得到了充分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获取一次次成功,而学生的自信就在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中得到培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热情中提高能力,树立自信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我们知道,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自信的演唱。因而,在我的音乐课中,运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热情中提高了能力,树立了自信。
1、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唱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这不仅减轻孩子歌唱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演唱的乐趣。一如在教学《小鼓响咚咚》一课的旋律学唱部分,我设计了由“小燕子”带来的旋律听唱竞赛游戏:小燕子看到小朋友为小动物找到了家,很高兴。它知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所以带来了几条旋律听唱练习,要跟小朋友们一起竞赛。同学们,你们想跟小燕子比赛吗?这个游戏的设计抓住了儿童好胜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也使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提高。
2、借助电教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中可用电教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课件,做到视听结合、音画结合。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瑶族舞曲》时,教师为学生选择了瑶族民间歌舞场面的有关课件,优美的舞姿,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孩子们仿佛亲临其境,去体验民俗风情的热闹场景,并很快融人到乐曲的欣赏教学中。
3、器乐启“趣”。结合歌曲的特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竖笛反复引导学生吹奏歌曲的节奏、旋律。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如《小雨沙沙》一课新歌教唱完后,可暗示学生选用沙锤、铃鼓、碰锺等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让学生动脑去想前两个乐句应选用哪种打击乐器,哪种乐器用来表现小雨的沙沙声更贴切。在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并把歌曲教学推向高潮,启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4、表演激“趣”。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表演,除使用打击乐器外,在教学时还可制作一些小头饰,并预先编创一些表演动作,在新歌学唱完后进行新歌表演。学生可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表演,还可以自己编创动作,进一步体验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三、欣赏学生,赞赏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不论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善意的评价及鼓励,都是很在意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眼神,短小的一句话。在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教师对某些孩子的偏爱,并有较高的期望,结果这些孩子就常期盼上这位教师的课,课堂上情绪饱满、自信,对老师的指令心神领会。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对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表露或是认为自己歌声不美,怕丢丑的孩子,教师应该让这些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集体对他们的重视,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增强信心,热爱唱歌。如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真挚的爱,宽容的微笑,对待他们的不足,鼓励多于批评,甚至不使用批评,努力挖掘优点。在孩子感到害羞或没有自信时,教师应用诸如“还不错”、“没关系,再试一试”等激励的词语以鼓励他们勇于突破自己,并表示乐于与他们合作演唱,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以优越感。
对在老师面前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而在他的交往圈里又确实大胆、自信的学生,可借助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增强孩子自信歌唱的信心。如在歌曲表演时,以小组形式,把大胆、泼辣的孩子与内向、文静的孩子相结合以使他们取长补短。这种组合形式,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其中,而且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在以小组为依托中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为他大胆自信演唱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努力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营造轻松的音乐氛围,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信心在愉快中萌生,让他们能够大胆地放声歌唱,自信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