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子》按断复句研究

2016-01-27刘春萍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墨子

刘春萍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墨子》按断复句研究

刘春萍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墨子》中按断复句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根据按语与断语之间是否使用代词衔接,《墨子》按断复句可分为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和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两大类。其中,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占绝大多数,而代词衔接则为判断按断复句的重要标志之一。《墨子》中大量出现的用代词衔接的按断复句表现了《墨子》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及战国时期语言发展的复杂性。

关键词:《墨子》;按断复句;直接性评断;间接性评断

《墨子》是先秦一部重要作品,集中反映了先秦墨家学派及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学说。但由于历代统治阶级不重视墨学,自秦汉至清中叶研究墨子的人很少,以致该书在钞、刻流传中产生诸多错误,脱文、衍文较多,错伪严重。研究《墨子》句法,可以纠正错伪,正确断句,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这部经典的深刻涵义;同时对我们认识战国初期汉语语言面貌也有重要意义。

一按断复句研究概说

“汉语的句子……最大量的是复句。”[1]911据我们粗略的调查与统计,《墨子》①一书共有句子3 025个,其中单句有1 008个,复句有2 017个,按断复句共365个,占复句总量的18%。《墨子》一书逻辑性很强,论辩色彩浓厚,按断复句出现的频率极高,作用独特、突出。据我们所知,在其他古代典籍中按断复句也经常被采用来进行论辩、阐明观点。如《论语》中按断复句有224个[2],《荀子》中有单重按断复句82个[3],《盐铁论》中有按断复句402个,占全书复句总数的18.7%[4]。《孟子》中按断复句有140余个[5]57,《晏子春秋》中有按断复句210个,占复句总数的12.9%。[6]18由此看来,按断复句的存在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事实,研究按断复句对于全面认识古代汉语复句面貌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目前学术界已经普遍认可按断复句是古汉语复句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别,但关于按断复句仍有很多的问题和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关于按断复句的判断和划分标准问题

按断复句没有较为明显的关联词语或结构形式标志,按语与断语之间主要靠语义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因此按断复句很容易与其他句型混淆。历代学者提到按断复句时总是将它与其他复句进行比较,如王力首次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提到“按断式”,并将“按断式”与“理由式”(因果复句)相区别[7]57。20世纪50年代,杨伯峻在《文言语法》中也提到了“按断句”,并将之与“补充句”(总分复句)区别。[8]206之后,在杨伯峻、何乐士合著的语法巨著《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中,重点把按断句与一般的判断句区分开来。“按断句与一般的判断句不同,判断句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是单句;按断句由“按”语和“断”语两部分组成,大多是复句。”[1]945白兆麟在《〈老子〉复句辨析》一文中将按断复句与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等区别开来。[9]实际上,在具体确定按断复句的操作过程中,按断复句还容易与承接复句等相混淆,因此,按断复句是一种非常特殊而复杂的语句类型,有必要对之深入研究。

(二)关于按断复句的分类问题

正是由于按断复句的词语标记不明显,划分标准不一样,分类也就不一样。目前关于按断复句的分类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杨伯峻、何乐士在《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中根据评断语的性质把按断复句分为三大类:评断语为表示判断的名词谓语句、评断语本身为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和以肯定或否定叙述语作评断语(其下又分七个小类:以肯定或有推测语气的叙述语表示判断、以否定叙述作判断语、以比较句作评论语、用形容词谓语句作评论语、用“甚”“可”“久”等虚词作评断语和“谓”字评论语)。白兆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又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法。他在《盐铁论句法研究》一书中根据断语的性质把按断复句分为六个类别:1.以判断句为断语;2.以叙述句为断语;3.以描写句为断语;4.以反问句为断语;5.以感叹句为断语;6.以复句为断语。

这两种分类可谓明确、细致,但不足之处是仅从评断语的结构形式、语法特征和句子构成入手来分类,没有涉及到按语的性质及其复杂情况,割裂了按语与断语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后,白兆麟在《〈盐铁论〉按断复句研究》一文中,又提出了新的分类标准:“根据断语是否使用回指手段,把按断复句分为紧密型和非紧密型两大类,这两类区别是严格的;再根据承指代词省略情况,非紧密型按断复句又可以划分为松散型和半松散型两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不怎么严格的。”[4]这种分类注意到了“按断语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紧密程度”,按语与断语之间是否使用衔接手段,兼顾了按语与断语的性质特征。

白兆麟认为需要使用衔接手段的按断复句是“松散型”按断复句,即按、断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够紧密,按语与断语均有独自表述完整句义的倾向。因此,评断过程使用承指代词来强化二者之间的按断关系。反之,按语与断语之间不需要使用各种回指手段的按断复句为“紧密型”按断复句,即按语与断语之间的逻辑推导关系比较紧密。按语与断语之间的逻辑推导关系的显见度越高(或话语者认为如此),他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就越紧密;反之,显见度越低(或话语者认为如此),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就越松散。这种分类认为,按断复句中是否需要使用衔接手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的主观意愿,这在实际判断按断复句的操作过程中则显得很难。

二《墨子》按断复句分类

朱德熙说:“分句和分句之间意义上总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往往通过语法形式表现出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用连词(或副词)连接相关的分句。(2)通过代词的指代作用或关联作用表现出来……(3)分句结构形式上的联系。”[10]216根据我们对《墨子》语言材料穷尽性的调查,《墨子》按断复句中按语与断语之间可用连词“则”来连接,但数量很少,仅22例,占按断复句总数的6%。连词“则”广泛出现于多种复句中,并不是按断复句特殊的标志连词。按语与断语之间的评断关系主要通过代词回指的衔接手段表现出来,即断语使用代词回指按语所述信息,代词同时起到衔接按语与断语的作用。《墨子》按断复句中,按断语之间用代词衔接的147例,可用代词衔接但省略代词的153例,连词与代词共用,即用“则此(是)”连接的24例。因此,《墨子》按断复句中能用代词衔接的共324例,占总量的89%。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衔接不同于连接,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连接和替代都是体现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逻辑关系的衔接手段。在按断复句中,按断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是通过代词的替代作用表现出来的。

根据断语是否需要使用代词来回指按语所述信息,即按语与断语之间是否使用指事代词衔接,《墨子》按断复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性评断,即断语直接对按语所表达的全部信息进行评论、判断。从语义上看,直接性评断断语对按语所述信息的性质、原因、归属进行评断;从形式上看,直接性评断中的断语常常用“此”“是”“之”等代词回指按语所述信息(回指代词也可以省略),代词充当断语分句中的一个句法成分,按断语之间可用代词衔接。二是间接性评断,即断语间接地对按语所述事实进行评断。从语义上看,间接性评断就是断语或对按语所述相关联的人、事、物的性质、类属进行评断,或基于按语所述事实对事件的原因或结果进行推测或追加式判断。从形式上看,间接性评断就是按语信息不在断语中复现,断语一般不能使用代词复指按语所述信息,按断语之间不能用代词衔接。

《墨子》按断复句中按断语之间使用代词衔接的171个,按断语之间省略代词衔接的153个,按断语之间不用代词衔接的41个(见表1)。

表1 《墨子》按断复句分类表

(一)直接性评断

这类按断复句中,断语对按语所述全部信息进行评断,断语常常用回指代词复指前面按语所述事实,按语与断语之间可用代词衔接。根据代词的省略情况,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按断语之间使用代词衔接;二是按断语之间省略代词衔接。

1.按断语之间使用代词衔接

在使用指事代词衔接按语与断语的按断复句中,根据回指代词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又可以分为以下四小类。

a.“此”“是”“若”作主语

“此”“是”“若”等指事代词在断语中回指按语所述全部信息并且作分句的主语。

(1)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辨也。

(《法仪》)

(2)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观,此谓事能。

(《尚贤中》)

(3)诗曰:“告女忧恤,诲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犹执热之有濯也,将休其手焉。

(《尚贤中》)

(4)此言而非兼,择即取兼,即此言行费也。

(《兼爱下》)

(5)“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

(《节用上》)

(6)古者天子之始封诸侯也,万有余。今以并国之故,万国有余皆灭,而四国独立。此譬犹医之药万有余人,而四人愈也,则不可谓良医矣。

(《非攻下》)

例(1)中,“此”代按语所述内容,断语以比较的方式表评断;例(2)中,断语“谓事能”表示对“此”所代内容、性质的解释。例(3)中,断语用一个多重复句阐释诗书典籍的涵义,例(4)、例(5)中,断语判明性质、归属。例(6)中,断语以比喻表示意见和评论。

(7)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毋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

(《耕柱》)

(8)今子闻其乡有勇士焉,必从而杀之,是非好勇也,是恶勇也。

(《耕柱》)

(9)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

(《节用上》)

“若”,戴望:“若犹此也。”[11]161《词诠》:“若,指事形容词,此也。”[12]221例(7)、例(8)断语用代词“是”复指按语所述事实,断语判明性质。例(9)“若”代上文所述内容,断语“不难”表示评论。

b.“此”“是”作谓语

“此”“是”在断语中复指按语所述全部信息并且作分句的谓语,例如:

(10)为衣服之法:冬则练帛之中,足以为轻且暖;夏则希绤之中,足以为轻且清。谨此则止。

(《辞过》)

(11)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

(《所染》)

(12)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礼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

(《所染》)

例(10)中,“此”代按语所述内容,断语表明意见、评论;例(11)、例(12)中“是”代按语所述事实,断语用举例的方式表示褒贬的态度和评价。

c.“此”“之”作宾语

“此”“之”在断语中复指按语所述全部信息并且作分句的宾语,例如:

(13)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亲士》)

(14)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政发众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

(《尚贤下》)

(15)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说无可得焉。

(《节葬下》)

(16)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汗邪诈伪,孰大于此!

(《非儒下》)

(17)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以此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古,出诛则强。

(《尚贤中》)

(18)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非攻上》)

(19)夫挟太山而越河济,可谓毕劫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

(《兼爱中》)

例(13)中,“此”作动词宾语,断语“谓”表示对“此”所代内容的解释;例(14)-(17)中,“此”作介词宾语,断语鲜明地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和态度。例(18)-(19)中,“之”作动词宾语,断语表示意见、评论。

d.“此”“其”作定语

“此”在断语中指代按语所述全部信息并且作分句的定语。

(20)今岁凶、民饥、道饿,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

(《七患》)

(21)是故比干之噎,其抗也;孟蕡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亲士》)

例(20)中,“此”代“岁凶、民饥、道饿”的情况,断语“此疚重于队其子”判明性质,“其可无察邪”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建议。例(21)断语中代词“其”比较特殊,只指代按语中提到的“比干”“孟蕡”等人,断语表示对原因的推断。

表2 《墨子》按断复句中复指按语信息的代词

由表2可知,断语中复指按语信息的代词在分句中作主语最多,共148例,占总数的86%。这是由于代词所代事实是上文中已经出现的信息,断语中对代词所代事实的评价、判断才是说话人论述的重点所在。在信息结构中,已知信息一般居主位,新信息居述位或宾位。指事代词居述位或宾位的情况较少,一般是为了强调或是其它目的。

2.按断语之间省略代词衔接

在省略回指代词的按断复句中,根据省略的回指代词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a.省略的代词在断语中回指按语所述全部信息并且作分句的主语

(22)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

(《非儒下》)

(23)反圣王之务,则非所以为君子之道也。

(《明鬼下)

(24)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若道之谓也。

(《尚同下》)

(25)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天志上》)

(26)是以动则不疑,速通成得其所欲,而顺天鬼百姓之利,则智者之道也。

(《非攻下》)

(27)于先王之书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此言见淫僻不以告者,其罪亦犹淫僻者也。

(《尚同下》)

(28)此上逆圣王之书,内逆民人孝子之行,而为上士于天下,此非所以为上士之道也。

(《明鬼下》)

(29)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

(《鲁问》)

(30)今子曰,国治则为礼乐,乱则治之,是譬犹噎而穿井也,死而求医也。

(《公孟》)

(31)皆大以治人,小以任官,远施周偏,近以修身,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利则止,此君子之道也。

(《非儒下》)

例(22)-(26)中,断语都省略了作主语的回指代词“此”或“是”。例(22)与例(27)中,断语都是对按语所述话语的解释、评论,句式特征相同,但前者省略了指事代词“此”,后者没有省略。例(23)可与例(28)比较,断语都是“非所以为……之道也”的格式,表示否定的判断,例(23)省略了指事代词“此”。例(24)可与例(29)比较,例(25)可与例(30)比较,例(26)可与例(31)比较。

b.省略的代词在断语中回指按语所述全部信息并且作分句的谓语

(32)古者圣王制为衣服之法,曰: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夏服絺綌之衣,则止。

(《节用中》)

(33)为衣服之法:冬则练帛之中,足以为轻且暖;夏则希绤之中,足以为轻且清。谨此则止。

(《辞过》)

例(32)与例(33)出现的篇章不同,但所述内容与句式特征都相似,例(32)省略了代词“此”。

c.省略的代词在断语中回指按语所述全部信息并且作分句的宾语

(34)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修身》)

(35)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

(《节葬下》)

例(34)与例(35)的断语句式特征也大致相同,例(34)省略了代词“之”。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省略也是衔接的手段之一。省略可以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使语篇结构更加紧凑。那么,什么情况下断语中复指按语信息的代词可以省略呢?试看例(36):

(36)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兼爱上》)

例(36)由3个按断复句组成,断语都是用“所谓……”的格式判明性质。第一个按断复句中按语由一个小分句构成,断语省略了指事代词“此”。第二个复句中按语由6个小分句构成的等立复句组成,分句内部又是因果关系,按语较长较复杂,断语用“此”来复指按语所述事实,“此”同时起到衔接按语与断语的作用。第三个复句按语是由三个小分句组成的等立复句,按断语之间也有指事代词衔接。由此看来,在可由指事代词连接的按断复句中,是否省略指事代词,跟按语的长短或复杂与否有关。一般说来,如果按语较短,按断语之间根据自然语势或语流的走向连接,往往省略指事代词;如果按语过长,超过了听话人的记忆上限,就需要使用回指代词复指按语的信息以便给听话人提示。代词的过递提示说话人论述的重点在于断语所表达的信息,使简短的断语与复杂、冗长的按语相比获得一定优势。《墨子》中有大量由多重复句构成的按断复句,不仅按语较为复杂,有时候断语也比较复杂;因此,断语往往使用承指代词回指按语,使复句语义逻辑关系清楚,结构紧凑。

(二)间接性评断

这类按断复句中,断语对按语的部分信息进行判断、评论或是根据按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推断。按语所述信息一般不在断语中复现,断语不能使用代词复指按语所述信息,按语与断语之间不能用代词衔接。根据评断语的性质,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评断语为陈述句

(37)三年之内,齐吴破国之难,伏尸以言术数,孔某之诛也。

(《非儒下》)

(38)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

(《耕柱》)

(39)夫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

(《辞过》)

(40)夫杀之人,为利人也,博(薄)矣。

(《非攻下》)

(41)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

(《亲士》)

(42)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谷,天诛足矣。

(《鲁问》)

例(37)中,断语“孔某之诛也”对按语所述情况进行追加式推断,指出谁应该对上述灾难负责;例(38)中,断语“客之不厚”是说话人根据按语提供的信息对具体人的评价。例(39)中,断语“欲国无乱,不可得也”是基于按语所述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对结果的推断。例(40)也是对结果的推断,如果杀人是利人的话,那么这“利”博(薄)矣。例(41)、例(42)的断语表达了说话人对与按语所述信息相关事物的意见、评论。

2.评断语为反问句

(43)故三王者,皆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岂忧财用之不足哉?

(《节葬下》)

(44)今子徧从人而说之,何其劳也?

(《公孟》)

(45)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也,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说而不治哉?

(《尚同中》)

(46)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

(《非命上》)

(47)是故古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

(《尚贤下》)

例(43)、例(44)的断语都以反问的形式表示对具体人的评论、评价,例(45)-(47)的断语基于按语所述事实对相关事物作进一步推断。

3.评断语为感叹句

(48)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修身》)

例(48)中,断语“其唯圣人乎”用一种较为肯定的语气表示对人物的推断,表达了对圣人高贵品质的赞叹。

三《墨子》按断复句的特点

根据断语是否需要使用代词来回指按语所述信息,即按语与断语之间是否使用代词衔接,《墨子》按断复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二是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在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中,根据代词的省略情况,又可以分为按断语之间使用代词衔接和按断语之间省略代词衔接。

《墨子》按断复句中,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有324个,占按断复句总量的89%;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41个,占总量的11%(见表1)。可见,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占按断复句总量的绝大多数。也就是说,按断复句绝大多数都是断语对按语所述事实的直接评断,代词衔接是按断复句的重要标志。这给我们准确判断按断复句提供很大帮助,从而有效地把按断复句与他类复句区分开来。

在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中,按断语之间使用代词衔接的按断复句多达171个,占按断复句总量的47%。《墨子》中使用代词衔接的按断复句多为多重复句,按语往往较长较复杂,由多个分句组成,代词的过渡能够把按语与断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了思维的连续性与语义的连贯性,使文章结构更加缜密。《墨子》中出现的大量用代词来衔接的按断复句表明:战国初期,汉语语言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复杂的程度。

《墨子》按断复句中,用以复指按语并衔接按语与断语的代词主要有“此”“是”“之”“若”“其”等。其中,“此”的用量最大,共112个,占代词总量的65%,其次是“是”,50例,占总量的29%。值得注意的是,从《亲士》以下到《非儒》等篇,断语使用代词的按断复句中,多用“此”少用“是”,“此”“是”为107∶14;而在《大取》《小取》《耕柱》《贵义》《公孟》《鲁问》等篇章中,使用代词衔接手段的按断复句中,多用“是”少用“此”,“此”“是”为5∶36。这可能与语言的时代性、地域性以及个人的使用习惯有关。学界对于《墨子》的时代和作者问题向来争议颇多,语言学的研究或许能为该书的作者考释提供一些佐证。

参考文献:

[1]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2]万小丽.《论语》中按断复句形成的内在规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5-130.

[3]于峻嵘.《荀子》单重按断复句研究[J].语文研究,2005(2):31-35.

[4]白兆麟,时兵.《盐铁论》按断复句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4(2):57-61.

[5]陈顺成.《孟子》复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6]赖江.《晏子春秋》复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8]杨伯峻.文言语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6.

[9]白兆麟.《老子》复句辨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4):165-169.

[10]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1](清)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閒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2]杨树达.词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青〕

注释:

①《墨子》中《经》上下、《经说》上下体例特殊,《备城门》以下诸篇主要记叙守城备敌的方法,这些篇章不能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因此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

Study of An Duan Conjunctive Sentence in Mozi

LIU Chunping

(CollegeofChinese,PingdingshanUniversity,Pingdingshan467000,Henan,China)

Abstract:A great number of An Duan conjunctive sentence are used in Mozi. An Duan conjunctive sentence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kinds: direct judge and indirect judge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conjunctive pronoun is used or not. The direct judge An Duan conjunctive sentence is used more. An Duan conjunctive sentence is marked with pronouns which cohere Anyu and Duanyu. The use of An Duan conjunctive sentence inMoziindicates the logicality and complexity of languag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Key words:Mozi; An Duan conjunctive sentence; direct judge; indirect judge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15)05-0113-08

作者简介:刘春萍(1972-),女,河南安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26

猜你喜欢

墨子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论先秦诸子形象的近代构建——以孔子、墨子和老子为中心
墨子破云梯
墨子训徒
墨子修身思想探析
——以《修身》篇为例
墨子训徒
读典
墨子训徒
墨子教诲青年
《墨子》“戮于社”考——兼谈社的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