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2016-01-27綦湘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綦湘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宿州市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男生比女生更易在体育教学中受到损伤,高中男生比初中男生更易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篮球、足球、田径项目比羽毛球、乒乓球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更容易发生损伤,四肢、躯干较头、颈及其他部位更易受伤.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宿州市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学校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发展,在学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频率呈现升高的趋势[1].据统计,中学体育课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占学校全部事故的30%~40%[2].由于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影响,体育教师也因此受到校方责问,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纠纷也越来越严重.目前,及时地预防和减少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已成为体育健康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重视对运动损伤的把握和认知,同时对其发生损伤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这对预防和减少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保证中学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运动损伤为研究对象,以宿州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实验中学的8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2014年9月~2015年6月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并进行分析.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图书馆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专家访谈确定调查的宿州市四所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比率、人群、项目、因素等相关内容.分别随机抽取宿州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实验中学的初中学生各100名及高中学生各100名,合计400名初中生和400名高中生.发放80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782份,回收率97.7%,有效问卷751份,有效率96%.
数理统计法.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釆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伤害的基本情况
(1)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性别差异.由表1可知:在调查的751名学生中,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的人数共142人,其中男生89人,女生53人,分别占损伤人数的62.3%,37.7%.男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比女生要高,主要是由于男生好动,喜欢挑战,课前准备活动不认真.其次,有很多男生不听从体育教师的教导擅自行动.再次,对身体运动的把控能力较差,动作的幅度过大,以及疲劳运动都会引发运动损伤的发生.而女生主要是由于对于一些体育项目产生害怕心理,身体素质差,力量弱,技术动作错误等原因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表1 中学生发生体育运动损伤性别差异统计表(n=142)
(2)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年级差异.由表2可知:高中生发生体育运动损伤的人数为83人,占损伤人数的59%;初中生发生体育运动损伤的人数为59人,占损伤人数的41%.主要是由于高中体育教学运动强度略高于初中体育教学运动强度.其次,随着高中生骨骼肌肉的发育完成,对体育项目的热爱程度高于初中生,但有时对自身身体素质及状况缺乏全面的了解,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再次,缺乏体育安全意识,因此,高中生发生体育运动损伤的人数比初中生多.
表2 中学生发生体育运动损伤年级差异统计表(n=142)
(3)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项目调查.由表3、表4可知:男女生均在篮球、足球、田径项目上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主要是和三项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且如果对技术动作掌握得不够精确较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表3 男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易发生运动损伤项目(n=89)
表4 女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易发生运动损伤项目(n=53)
(4)中学生发生体育运动损伤部位调查.由表5可知:中学男女生运动损伤部位均集中在四肢,其次为躯干部位,男生头部运动损伤多于女生,女生颈部运动损伤多于男生.主要由于中学生四肢、骨骼与肌肉处在生长发育期,肌肉力量及耐力较弱,易出现脚踝部、肩肘关节的扭伤.
表5 中学生发生体育运动损伤部位频数统计表
2.2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因素调查
表6 中学生发生体育运动损伤因素统计表(n=142)
由表6可知:中学生发生体育运动损伤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准备活动不足,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如果准备活动做不好,很容易造成在运动中发生损伤,调查结果表明,准备活动不足导致运动损伤在损伤人数中占到24.1%,排在首位.学生在准备活动中应付了事,当教学过程中运动强度加大时,就极易产生损伤.排在第二位的是教师安全教育不够,中学生处于意识的接收者,一举一动受施教者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多进行体育安全知识教育,那么,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能够得到极大地提高.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安全教育不到位占损伤人数的14.7%,很多的运动损伤是由于教师安全教育不够导致的,如果教师能够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减少一部分的伤害事故.场地器材因素排在第三位,占损伤人数的14.7%,场地过硬,地面湿滑,器材质量较差,器材数量较少都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选择地面干燥和质量好的器材,对于目前学校场地和器材上存在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向学校提出建议.规范好学校的场地和器材管理,进而减少一定比率的运动损伤.课堂纪律因素排在第四位,占损伤人数的13.2%,课堂纪律不仅影响着课堂的质量,同时也会成为运动损伤发生的诱因.严谨、积极的课堂纪律使得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散漫、混乱的课堂纪律,使得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强调的注意事项不以为然,从而较易引发运动损伤.学生兴趣因素排在第五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仅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决定着教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为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体育课会产生抵触的心理,不认真做准备活动,不认真听老师教学示范,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的增加.对于课堂教学,老师要做到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同学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因素排在第六位,占损伤人数的20.1%.应试教育下的中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弱,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适度地增加力量及柔韧练习.
此外,部分中学生身体的协调、
平衡能力、耐力很低;部分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低,对体育运动缺乏了解,莽撞运动或者畏惧都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发生运动损伤的比率较高,发生的事故中男生多于女生,高中生多于初中生.部分中学生不能遵守体育教学组织.在项目上篮球、足球、田径易发生运动损伤,受伤部位集中于四肢和躯干.中学生身体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及心理素质较弱,准备活动不足,体育教师安全教育没落实到位,场地器材陈旧都是造成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3.2建议
(1)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男女生的安全教育,合理安排体育教学中负荷量,正确引导男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及教师的课堂安排进行体育练习,同时加强纪律教育.[3-4]
(2)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内容及运动项目的安排,开展专项准备活动,对于较多出现运动损伤的篮球、足球和田径项目,重点加强下肢的专项准备活动,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
(3)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易损伤部位的力量及柔韧练习,可以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适度地增加一些小的力量练习,提高四肢及躯干部位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
(4)加强体育教学活动场地安全设施的建设,及时修复场地,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学校应建立起定期排查的机制.[5]
参考文献:
[1]李生良,文军,等.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9(7):32-33.
[2]姚源茁.对中学体育课堂中运动损伤问题的研究[J].体育世界,2013(6):13-16.
[3]王飞.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学教育,2012(01).
[4]张金华.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2013(01).
[5]翟乃涛.高中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建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4).
(责任编辑:王前)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5)06-0127-03
作者简介:綦湘,女,安徽宿州人,教师.
收稿日期:*2015-09-25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