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2016-01-27于振玲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畜牧兽医站265128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李氏单核细胞脑膜

于振玲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畜牧兽医站 265128)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于振玲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畜牧兽医站 265128)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引起猪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该病致死率较高;此外,还能引起其它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及人共患的传染病,并能引起单核细胞增多。

1 病原特点

(1)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是呈规则的短杆状,两端钝圆,其大小为0.4~0.5μm×0.5~2μm,属于革兰氏阳性的小杆菌,在抹片中单在,或两菌呈 “V”形排列,无荚膜,无芽孢,有鞭毛。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露滴状小菌落,有β溶血。一般在1~45℃的温度内可生长,但在30~37℃生长最为适宜。一般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能够生长,但在血液或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加入0.2~1%的葡萄糖及2~3%的甘油生长更佳。在4℃可缓慢增殖,约需7 d,故可用低温增菌法从病料中分离病菌。菌落可产生光滑型和粗糙型变异,光滑型菌落透明、蓝灰色,培养3~7d直径可至3~5mm,在45°斜射光照射镜检时,菌落呈特征性蓝绿光泽,此特性可与棒状杆菌、猪丹毒杆菌鉴别。在粗糙型菌落中可见到长20μm甚至更长的纤丝。该菌在37℃中培养24h可分解葡萄糖、果糖、海藻糖、水杨苷、鼠李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棉子糖、肌醇、卫茅醇、侧金盏花醇、木糖及甘露醇。不还原硝酸盐、不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甲基红及VP试验阳性。用凝集素试验可将本菌分出15种O抗原和4种H抗原,现有已知的有13个血清型和11个亚型。猪以Ⅰ型多见。

(2)本菌抵抗力不强,在土壤、粪便中可存活数月。本菌在pH5.0以下缺乏耐受性,pH5.0以上才能繁殖,至pH9.6仍能生长。本菌对食盐有较强的耐受性,在10%食盐的培养基中仍能生长,在20%的食盐溶液中经久不死。本菌对热的耐受性较强,常规巴氏消毒法不能杀灭它,65℃经30~40min才能被杀灭。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都易使之灭活。本菌对青霉素有抵抗力,对链霉素敏感,但易形成抗药性;对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敏感。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本菌可致多种畜禽发病。哺乳动物中以绵羊、家兔、猪较多,牛、山羊次之,马、犬、猫很少;在家禽中以鸡、火鸡、鹅较多,鸭较少;啮齿动物特别是鼠类也易感,且常成为该菌在自然界中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动物都可感染发病,以幼龄较易感,发病急,妊娠母畜也易感染。人也可感染发病。

2.2 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可从粪、尿、乳汁、流产胎儿、子宫分泌物、精液、眼鼻分泌物以及污水、土壤、垃圾中分离到该菌。

2.3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受损伤的皮肤感染。易感染接触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可能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吸血昆虫也起媒介作用。

2.4 流行特点

成散发,偶尔呈暴发流行,病死率很高。主要发生于冬季或早春,天气骤变以及内寄生虫或沙门氏菌的感染等都是本病的诱因。

3 临床症状

在兽医临床上,该病一般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混合型。

3.1 败血性

多发生于仔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口渴;有的表现全身衰弱,僵硬,咳嗽,腹泻,皮疹,呼吸困难,耳部和腹部皮肤发绀。病程约1~3d,病死率高。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

3.2 脑膜脑炎型

多发生于断奶后的猪,也见于哺乳仔猪。表现初期兴奋,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肌肉震颤,无目的乱跑,在舍内转圈跳动,或不自主的后退,或以头抵地不动;有的头颈后仰,两前肢或四肢张开呈典型的观星姿势,或后肢麻痹拖地不能站立。严重的侧卧,抽搐,口吐白沫,四肢乱划,病猪反应性增强,给予轻微刺激就发生惊叫。病程1~3d,有的可达4~9d。仔猪病死率很高,成年猪可能耐过。

3.3 混合型

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常突然发病,病初体温高达41~42℃,吃乳减少或不吃,粪干尿少,中、后期体温降到常温或常温以下。多数病猪表现脑膜脑炎症状。

4 病理变化

4.1 败血性

除见一般的败血症病变外,主要的特征性病变是局灶性肝坏死。其次,在脾脏、淋巴结、肺脏、肾上腺、心肌、胃肠道和脑组织中也可发现较小的坏死灶。镜检,坏死灶中细胞被破坏,并有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4.2 脑膜脑炎型

可见脑膜和脑实质充血、水肿,脑髓液增多,稍显混浊内含较多的细胞成分。脑干,特别是脑桥、延髓和脊髓变软,有小的化脓灶。镜检见脑软膜、脑干后部,特别是脑桥、延髓和脊髓的血管充血,血管周围有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还能发生弥漫性细胞浸润和细微的化脓灶,而组织坏死较少,浸润区的神经细胞被破坏。

4.3 其它

流产母猪可见子宫内膜充血以至广泛坏死,胎盘常见出血和坏死。

5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细菌学检查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猪李氏杆菌病易与伪狂犬病混淆,需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

5.1 诊断要点

病猪表现脑膜炎的神经症状,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多,孕猪流产;剖检见脑及脑膜充血、水肿,肝有小坏死灶。脑组织切片可见有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血套管和细微的化脓灶等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血清学实验可用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反应。

5.2 动物接种试验

取幼兔或豚鼠1只,用本菌的24h肉汤培养物1滴,滴入动物一侧结膜囊内,另一侧为对照,观察5d。一般在接种24~26h内,出现化脓性结膜炎。也可取0.5ml细菌悬液,于幼兔耳静脉注射,3~5d内的单核细胞可上升到40%以上。小鼠接种时,可选择10~20g小鼠1只,取0.2ml肉汤培养物注射于腹腔,在5d内将其杀死,可发现其肝、脾有坏死灶,如进行分离培养可检查到本菌。

5.3 血清学检查

可用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反应进行诊断。

6 防控对策

6.1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减少各种潜在性应激因素,加强营养,控制寄生虫感染,使动物保持高水平的抗感染能力。病畜隔离治疗,消毒畜舍、环境,处理好粪便。

6.2 治疗措施

常用于本病的预防和治疗一般用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但对青霉素耐药。早期大剂量使用磺胺类药物配合庆大霉素、四环素等都有良好效果。但神经症状表现明显的病例,治疗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6.3 公共卫生

人对李氏杆菌有易感性,应注意防护。成年人表现突然发病,发热,单核细胞增多,剧烈头疼,恶心呕吐,颈部强直;新生儿出生后即可发病,呼吸急促,结膜发绀,呕吐,抽搐,叫喊;孕妇流产。

于振玲 (1975.7-),女,大学本科,兽医师,在基层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李氏单核细胞脑膜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文言文练习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浅谈我对“李氏”的理解
皇宫救命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