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2016-01-27张佳宁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畜牧研究生论文

张佳宁,周 磊,阎 萍

(1.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兰州730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730050)

畜牧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张佳宁1,周 磊2,阎 萍2

(1.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兰州730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730050)

研究生是畜牧科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对象和科研成果产出的参与者,其创新能力是畜牧科学发展的核心。拓宽教学内容、编写完善研究生教材、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研究生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建设合理的学科体系、拓展研究方向、严把学位论文关、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创新是畜牧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思路。

畜牧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

人才是一切创新之源,教育则是创新之流,研究生教育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研究生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畜牧科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畜牧科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授权单位也在不断增加,这是我国畜牧科学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的良好条件。随着传统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健康安全、生态环保等现代畜牧业养殖的转变,“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人们的基本共识。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作出改革,探索培养理念新,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人文精神,对他人、社会、自然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远大理想和抱负,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畜牧科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总结经验中逐步提高,促进了我国畜牧科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好更多的高学历人才,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科技进步。在许多老一辈畜牧科学工作者的关怀下,我国畜牧科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培养方案,对保证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畜牧科学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大,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也需要拓宽,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培养措施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时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1-3]。

1 畜牧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畜牧科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利用学到的、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他们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研究和发明创造的科研创新能力;灵活适应社会、采用新的活动策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在理论研究、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创新意识是指研究生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未来事物或观念的动机,是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具有新颖性、个体差异性、社会历史性等特征。创新思维是指研究生对信息的提取、变换、再生和组织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积累准确、完整的信息资料,以科学的方法提高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具有新颖性、个体差异性、社会历史性等特征。创新思维是指研究生对信息的提取、变换、再生和组织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积累准确、完整的信息资料,以科学的方法提高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2 畜牧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我国畜牧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离我国经济建设的要求和国外先进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以下几项措施有助于我国畜牧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5]。

2.1 拓宽教学内容

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畜牧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整个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即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能合理衔接,保证课程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和新开设一些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领域发展的动态和前瞻性,掌握新的实用技术,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质量。因此,根据各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及特点,对教学内容予以适当调整,理顺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交叉整合,删减重复内容,注意相互衔接。同时,课程教学内容在注重传统、经典基础理论介绍的同时,增加和补充一些新的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理论研究动态、实践技术创新等及时引进到教学内容中。

2.2 编写完善研究生教材

在国外,虽然研究生没有固定教材,但是,供研究生使用的参考教材和参考书很多。而我国适合于畜牧科学研究生教学的参考书很少,畜牧科学研究生教材数量紧缺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极其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组织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编写一些研究生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3 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目前研究生教学仍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现象,这十分不利于研究生的培养,影响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其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今后,教师要对课程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力于拓宽研究生的科学视野。厉以宁教授在谈到研究生培养时曾指出:“好的教员教学生时,不仅给知识、给方法,更要给他一个广阔的视野”。让研究生能够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全局定位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和专业的发展,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头脑清醒地去奋力开拓。

转变研究生的学习观念,由被动式学习转向参与式学习,应以学生为主,在论文综述、实验进行中和实验完成后分别针对论文选题进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独立自学,并撰写读书报告,就论文选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以保证论文质量。采取学术互相讲授,教授点评引导,使学生在研究生讨论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4 加强研究生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学研究的素质是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的总称,它是科学研究能力即创造能力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探索性、创造性的社会劳动,是科学工作者运用仪器设备和思维工具进行科学认识,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劳动过程。科学研究的目的,一是创造精神财富,即创造新知识、新概念、新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二是创造物质财富,即把科学转化为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科学研究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对科学工作者提出了特殊要求,构成了科学工作者科学研究的素质[6-7]。

科学研究能力包括知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评价能力、操作能力等等。首先,研究生应该进行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储备,获得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其次,通过细致精确的科学观察能力的锻炼,即善于在细微之处有所发现,善于捕捉偶然的、意外的、转瞬即逝的现象,把科学实验中所发现的一切“尽收眼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成果的机会,培养研究生敏锐的观察力。第三,强化研究生学习兴趣培养,增强记忆能力,能够在需要时把经历的过程、发生的现象、获取的数据等再现出来,能够运用记忆工具、规则和技巧记住一切有用的东西。第四,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模拟情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等来探索未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联系、类比、猜测、直觉、顿悟、灵感等形象、生动、直观的思维形式进行科学创造,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这两种思维形式有机统一和巧妙结合,是培养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与科学研究的艺术的有机统一。第五,培养研究生的评价能力,使他们能够把科学研究进程的所有环节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价值评价,能够鉴赏和评定研究成果的科学意义。第六,加强培养研究生掌握和使用信息手段的能力,使用科技情报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实验的动手能力、社会调研能力、科学论文的写作能力、组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以及科研规划、项目组织协调和管理指挥能力等。

2.5 建设合理的学科体系

建设合理的畜牧科学学科布局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又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前提和保证。清华大学陈皓明提出创新性、战略性、突出重点、综合性、特色化、协调发展、学术性、有序竞争、国际化、以人为本等学科建设的10项原则。畜牧科学的学科建设就要坚持这些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能够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探索客观规律和理论发展的基础学科,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学科,一批与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新兴、交叉学科,逐步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学科领域和丰富的学科知识,而这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8-10]。

2.6 拓展研究方向、严把学位论文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畜牧科学传统研究方向,如常规育种技术、繁殖手段、饲养管理方法等,已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应紧跟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如基因组育种技术、繁殖新技术、精准饲养等,合理调整专业方向,科学拓宽研究领域。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面向畜牧业建设主战场,面向实际应用,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现代畜牧科学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畜牧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宜采取以下措施:①重视组建研究生指导小组,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的作用,保证选题的前沿性。②重视开题报告工作。在论文进行前、进行中和初稿形成时,进行交流和评议,完善研究计划和论文。③规范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严把答辩关。④鼓励学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2.7 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创新

随着我国参与全球竞争步伐的加快,畜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融入国际化进程已成事实。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存在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分工,及物质、资金、人力、信息等世界资源市场的形成,研究生教育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开拓区域性国际人才和项目市场,争取双边或多边合作办学或合资办学,借助国际教育优质资源增强自我发展实力。同时,在双向互动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开拓畜牧业研究生教育的全新领域。

畜牧科学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其学科体系完善,但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又处于不断的更新完善中。因此,创新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国是一个畜牧业大国,其畜牧业资源具有它的特殊性。要鼓励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发表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1] 方在农.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9-72.

[2] 吴宏翔,熊庆年,顾云深.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32-36.

[3] 王孙禺,袁本涛,赵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9):32-35.

[4] 殷翔文.着力营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生态环境[J].中国高等教育,2005(18):9-10.

[5] 藏兴兵,赖小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3):40-43.

[6] 杨思尧.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5(8):9-12.

[7] 李国杰.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5(7):9-13.

[8] 生永明,陆建飞.影响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2):19-21.

[9] 朱汉春.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探索[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9-84.

[10]王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科学研究素质的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61-63.

S8-9

B

2095-3887(2016)03-0062-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3.016

2016-02-26

张佳宁(1982-),女,副研究员。

阎萍(1963-),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畜牧研究生论文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