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自伤行为和外逃行为原因分析与针对性防范措施

2016-01-27李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精神病防范措施病房

李影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自伤行为和外逃行为原因分析与针对性防范措施

李影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自伤行为和外逃行为存在的相关因素,总结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方法对100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0例患者发生自杀自伤行为有4例,外逃行为有5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自伤及外逃行为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的评估,掌握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预防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将自杀自伤行为和外逃行为发生率降到最低。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自伤;外逃行为;防范措施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居住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可能会发生难以防范的危险冲动[1],其中自杀自伤行为和外逃行为是比较常见的两种不良事件。这些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会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引发医患纠纷甚至法律诉讼[2],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应将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总结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5年8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精神病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6.7±6.4)岁,住院时间1.5个月~2年。

1.2自杀自伤行为、外逃行为的原因分析

1.2.1自杀自伤行为 精神病的自杀率高于普通人群的6~12倍,其中大部分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具有极高的自杀自伤倾向,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是重点。一般情况下,有>40%的患者自杀自伤行为发生在入院1周内,因为这个时期患者的精神症状较为丰富,患者经常受到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而采取自杀行为,因此刚入院阶段是精神病患者自杀的高危期。再有,处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自杀自伤人员占30%以上,这是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第二个自杀高危期[3]。自杀自伤的原因有幻觉、妄想、被控制、药物的副作用、不愿住院治疗等。自杀自伤常采取的方式有跳楼、自缢、割腕、吞食异物(包括过量服用药物)、咬舌。自杀自伤所用到的工具有碎玻璃片、餐具、饮料瓶盖、床单、衣裤、打火机等。自杀自伤的地点常选择在病房内偏僻的角落、卫生间等。资料表明,处于急性期的患者自杀的发生率较高,此外处于稳定期和康复期的患者也有可能发生[4]。

1.2.2外逃行为 由于患者不适应住院观察或认为住院环境差、想家心切、无自知力,对自己的病情不认可等原因会发生外逃事件。在患者外逃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死亡、失踪、致伤、致死、影响社会治安等。在这类患者中,同样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大多数,其次是躁狂症患者。其选择外逃的时间很多会选择在交接班时间、工作人员较少或工作繁忙时间段。患者外逃借助的条件有外出辅助检查时、工娱疗期间、帮助病房做事(如打扫室外卫生、去洗衣房等)、趁家属探视时人多混乱、工作人员未关门、强行冲出房门等。

1.3针对性防范措施

1.3.1自杀自伤行为的防范措施 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个人行为及情绪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防范措施。护理工作中加强责任心,仔细观察,从细微的行为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发现自杀自伤前的征兆,观察患者的一些日常表现及行为如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寡言寡欲等,并将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安排在宽敞明亮的房间同多人居住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观察。情况严重者,进行保护性约束。

1.3.2外逃的防范措施 主要包括:①积极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分散其逃跑意念,积极配合治疗。②对新入院患者要热情接待,认真介绍住院环境及同病房的病友,使其消除陌生及恐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没有亲人的陪伴会有孤独感,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稳定其不安的情绪,消除精神康复的心理障碍,减轻思想压力,减少外逃心理,多组织工娱疗活动,使患者的生活不单调、乏味,缓解心理压力。④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不擅离职守,在工作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做到重点患者重点交接、重点看护。⑤加强业务学习、掌握专科知识、熟练护理技巧、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了解细微变化和心理活动,注意观察有无外逃的动机,及早干预,定时巡视病房门锁的安全,在开门、关门时动作要迅速,对停留在铁门附近的患者要提高警惕。⑥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工作时做到心中有数,降低患者外逃的几率,带领患者外出检查或进行户外活动时要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并进行合理分工,注意力高度集中,严密观察每位患者的动向;返回病房时认真准确清点人数,有外逃倾向者设专人24 h负责,发现有强烈外逃倾向者实施保护性约束[5]。⑦加强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病房的门窗玻璃、保持完好,一切防护设备完整。⑧早期治疗,将患者的精神症状尽快控制。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自杀自伤行为4例,外逃行为5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9%。其中自杀自伤行为被及时发现,立刻制止并得到及时处理,未出现严重后果。外逃患者2例发生在工娱疗期间,3例发生在外出检查期间,发现及时,患者均被顺利找回。

3 小结

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住院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发生一些不良事件,而这些事件很多时候是无法预料的。在过去,精神病院住院患者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发生率较高,国内外报道很多,如果不采取防范措施,将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也造成了心理及精神上的痛苦,常会引发医患纠纷。本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自伤及外逃行为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正确的评估,掌握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预防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1]孙黔红.护理安全综合考核评估用于住院精神病患者安全防范可行性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138-2139.

[2]李丹.住院精神病患者常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97-2298.

[3]梁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当代护士旬刊,2012(7):125-127.

[4]黄银秀.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380-382.

[5]赵维敏,李明芳,祝鑫瑜.住院精神病患者外逃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48-28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218

2015-10-13]

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

猜你喜欢

精神病防范措施病房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换病房
都有精神病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病房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