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导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6-01-27蔺瑞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静脉炎颅脑成功率

蔺瑞卿

PICC导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蔺瑞卿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54例行PICC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54例行PICC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15%(53/5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1%(4/54),给予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并发症消失。结论PICC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联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起病急、病情重且复杂、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PICC属于一种对外周静脉实施穿刺插管的静脉导管,微创优势显著,对患者机体损伤小,且置管方便[1]。本文选取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PICC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54例行PICC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8.1±7.9)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家属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给予PICC置管术。

1.2方法 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暴露肌力较好的肘部作为穿刺侧,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静脉,其次分别为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将穿刺侧上臂进行彻底清洁,随后外展90°,认真测量穿刺点到右侧胸锁关节处的距离,再测量胸骨右缘第3肋间隙长度,血管条件较好患者可在肘窝上完成穿刺,以此来防止患者因肢体剧烈运动使导管过于频繁进出穿刺点对周围皮肤造成摩擦或使细菌侵入导管。通常导管置入长度为38~49 cm,平均长度(44.2±3.5)cm;随后再对穿刺点上方10 cm臂围进行测量,局部消毒铺巾后实施静脉穿刺,进针时穿刺针和皮肤呈15~30°,穿刺成功后为了防止大量溢出的血液引起患者紧张感,可使用左手食指或中指按压穿刺血管,使用右手将穿刺针退出,经插管鞘将导管置入,缓慢推进导管至适当长度,随后将插管鞘拔出,导管尖位置理想后将支撑导丝撤出,用注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进行回抽,见血后对管腔进行冲洗,肝素帽连接后用10 ml肝素钠溶液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点,并使用透明敷料对导管进行固定,记录患者穿刺时间,并使用网状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置管后详细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穿刺53例,穿刺成功率为98.15%,其中3例患者因血管老化等因素导致穿刺失败。术后出现静脉炎2例,穿刺点感染1例,管道堵塞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1%(4/54),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并发症消失。

3 讨论

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并置管,使导管至上下腔静脉,让药物及营养物质在患者血管中发挥效果的穿刺手段之一,具有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操作便捷、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可长时间保留的优势,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但在PICC穿刺术治疗中患者可出现穿刺点出血、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PICC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3]。

PICC护理内容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血管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文化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排除有导管穿刺禁忌证患者。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起病突然,死亡率高,且在治疗期间患者需长时间接受高渗透性、刺激性药物治疗,可对其静脉造成极大损伤,因此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影响PICC置管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需积极向患者讲解PICC置管的重要性、优势、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证,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治疗及护理配合性。②术中护理。穿刺过程中需帮助患者取适当体位,置管时密切关注其意识、瞳孔、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患者有异常现象需积极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给予对症处理。③术后护理。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常见并发症预防性护理。a.静脉炎护理:PICC置管过程中患者的身体状况可对穿刺结果造成一定影响,穿刺时多次抽送可一定程度磨损其血管壁,再加上高浓度、高刺激药物对血液内膜造成的刺激,可进一步增加血管壁受损情况,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患者有静脉炎出现,因此在进行穿刺时需选择弹性好、较粗且平直的血管,保证穿刺成功率[4];还可对血管进行热敷处理来减少静脉炎发生;已发生静脉炎患者可使用喜辽妥软膏进行局部涂抹。b.穿刺点渗漏、感染护理:加强穿刺部位的消毒及清洁,防止穿刺点感染,定时为患者更换纱布,或遵医嘱将消炎药物敷于穿刺处;同时定时更换穿刺部位固定敷贴,一旦发现穿刺点有是渗血、渗液现象需及时报告给责任医师给予对症处理。c.管道堵塞护理:患者在每次输液前后均需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对留置导管进行冲管,避免导管堵塞。并加强监测力度,定时检查患者导管是否出现弯曲、折叠现象,保证导管内溶液流通顺利。

综上所述,PICC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积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并发症预防,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黄鹏.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重庆医学,2014,43(21):2801.

[2]张红松.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不同置入方式下应激反应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5):372.

[3]徐丽丽.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43.

[4]李全磊.不同PICC导管对并发症发生影响的系统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184

2015-10-08]

471900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静脉炎颅脑成功率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