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治未病理论指导心脏康复

2016-01-27毋莹玲

中医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穴位心脏冠心病

李 杰,毋莹玲,鲁 嵬

(1.焦作市中医院心内科,河南 焦作454000; 2.焦作市治未病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学术探讨·

以治未病理论指导心脏康复

李杰1,毋莹玲1,鲁嵬2

(1.焦作市中医院心内科,河南 焦作454000; 2.焦作市治未病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被国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医疗发展的趋势,也必将在解决心脏康复的实践中得到充实和发展。治未病理论包括3个方面: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在当今心脏病治疗难以完全治愈的现况下,充分发挥治未病理论,以治未病理论进行心脏康复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治未病;心脏康复;中医理论

国际上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已有50年历史,现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得益于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其已成为决定医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虽然心脏康复在中国已经开展近20年,但对很多心血管医生而言,心脏康复是遥远而神秘的。以治未病理论指导心脏康复,希望对冠心病的调治有所启迪。

1 治未病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论》曰:“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是指疾病未发或初发,即疾病处于先兆萌芽状态;或已病,但处于疾病轻浅阶段即给予治疗。《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难经·七十七难》在《黄帝内经》基础上提出了治未病之脏腑的观点,即“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1]汉代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之思想,在《金匮要略》中开篇即首列“治未病”章节,并将其具体运用到临床的防病、治病、病后防复等各个方面,可见其对治未病的重视程度[2]。金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中亦云:“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3]进一步阐述了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历代医家继承和发扬了治未病学术思想,并用之于临床实践。时至今日,治未病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实践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对于疾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治未病理论包括3个方面,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愈防复。未病先防是指未得病之前的预防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即“养生”。已病防变是指患病之后的预防工作,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即“先安未受邪之地”。病愈防复是指疾病痊愈或病情暂时稳定时的预防工作,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或恶化。治未病思想应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4]。

2 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是指采用多种协同、有目的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运动训练、良好生活习惯、规范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心脏康复包括3个阶段,分别是Ⅰ期康复(院内康复期)、Ⅱ期康复(院外康复早期)和Ⅲ期康复(家庭康复)[5]。

3 治未病理论对心脏康复的指导意义

以治未病理论指导心脏康复主要指已病防变及病愈防复。患者在医院得到系统的治疗后,疾病处于稳定状态或相对稳定状态,此时对其进行心脏康复,防止疾病再次发作或者进一步恶化。心脏康复首先对患者的心脏运动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制订出个体化运动、心理干预、膳食食谱,及口服药干预方案,并加以中医特色治疗。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将中西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有机结合,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调理方案,建立心脏康复治疗的新模式。

心脏康复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尽可能的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生活质量水平,具体内容包括:①正确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指导患者养成合理饮食、充足睡眠等良好生活习惯;②科学的个体化运动,是指康复运动训练指导,并制订阶段治疗方案;③规范的循证用药,冠心病的康复必须建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因此,根据“科学指南”规范用药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制订个体化中医特色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如针灸、中药敷贴、耳穴、穴位封闭、穴位贴敷、中频治疗和沐足疗法等;⑤注重双心健康,在注重患者心脏功能康复的同时,也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

4 中医特色治疗在心脏康复方案中的运用

在心脏康复的整套方案中,中医特色治疗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相关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4.1正确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各类慢性疾病治疗的基础,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充足睡眠等。吸烟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是第一位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戒烟不论在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中都非常重要。借助针刺可减轻戒烟过程中的不适感,从而增加戒烟的成功率。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的患者,原则上建议戒酒。对于长期大量饮酒并已经形成酒精依赖的患者,戒酒过程中会出现情绪激动、四肢震颤、恶心呕吐等戒断症状,严重时需要药物干预,如戒酒硫、镇静安眠药物等。中医治疗在戒酒中可以减轻戒断症状,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戒断期,如中药戒酒口服液,耳穴压豆(口、胃、皮质下、内分泌、神门、咽喉、肝),电针(脾俞、肝俞、肾俞、内关、列缺、神门、足三里)等,治疗酒精依赖,效果较佳。合理饮食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冠心病患者日常饮食总体原则是“三限”“两高”,“三限”即限制脂肪、食盐和热量的过多摄入,“两高”即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及适量补钙、钾和镁微量元素。

失眠是成年人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标志之一。因此,控制失眠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发病几率。有资料表明:中药穴位贴敷临床有效率达92.9%,每晚睡前半小时贴于三阴交、涌泉、照海、内关穴[6]。

4.2科学的个体化运动

运动处方无疑是心脏康复治疗的中心。以体力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有助于控制危险因素、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但简单枯燥的有氧运动,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难以坚持,因此,临床效果欠佳。中国传统运动中的五禽戏、八段锦和杨氏太极拳等均可达到锻炼作用,且练法简易、身心皆修,对患者而言,有利于长期坚持。

4.3规范的循证用药

斑块稳定性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心率加快、精神应激等因素均可导致斑块不稳定。通过有效的二级预防,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能促使易损斑块稳定,显著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提高冠心病患者总体生存率,减少血运重建。有充分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若无禁忌症,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ACEI;若患者不能耐受ACEI,可用ARB类药物代替;若无他汀类药物使用禁忌症,即使入院时患者TC和/或LDL-C无明显升高,也可启动并坚持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主要病机为血脉不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见的中成药有:复方丹参滴丸、冠心舒通胶囊、通心络胶囊、益心康泰胶囊、麝香保心丸、芪参益气滴丸等。

4.4中医特色治疗

4.4.1针刺

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使阴阳保持平衡,从而促进气血通畅,防病治病。冠心病可针刺内关、足三里、膻中、丰隆、关元、气海、神门等穴。

4.4.2艾灸

艾灸是指将艾条点燃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反复熏烤,以达到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目的。艾灸能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功能紊乱,对于一些常见的病症有其独特的疗效。冠心病可取艾灸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肺俞等穴,心力衰竭可取艾灸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丰隆、水分等穴。

4.4.3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可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效应,具有双重治疗作用。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如心衰病可用消水散、蜂蜜各1份,贴敷神阙穴。

4.4.4耳穴压豆和穴位注射

耳穴压豆是指通过刺激耳穴调节脏腑功能来治疗各种疾病。穴位注射是采用小剂量中药或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主要功能是缓解或解除各种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机能,如冠心病心绞痛选用丹参注射液内关穴封闭治疗。

4.4.5中药沐足

中药沐足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足部,并不断按摩足部穴位,活跃神经细胞,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冠心病浴足方由醋延胡索、当归、赤芍、川楝子、肉桂、木香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行气、清热解毒、舒心止痛的功效。若出现神志不宁、心率偏快者,加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若手脚身体寒凉怕冷、遇寒疼痛加重者,加川桂枝、淫羊藿;有高脂血症者,加茺蔚子、生山楂。

4.4.6五行复方组曲音乐疗法

中医学在两千年前就采用木、火、土、金、水五行分类法将音乐分成5种曲式。笔者通过对不同曲式分类方法的研究与比较,发现五行曲式音乐理论完全可以将所有的曲式音乐理论整合统一。五行曲式音乐是表达“中和之道”的艺术,强调中和之美,和谐、自然的音乐不仅能宜于平衡身心,促进人体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将正气完善起来,也能极大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实际运用时,结合不同体质及不同亚健康类型,通过辨证,选择患者乐于接受的音乐曲目进行亚健康调理,不仅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还可用于治疗疾病。笔者临床研究发现:五行复方组曲音乐疗法对失眠、抑郁、焦虑症等有良好疗效。临床聆听潇湘水云、紫竹调等音乐对于心脏病的康复有一定好处。由于音乐疗法临床运用时需要辨证分型,故而临床对于冠心病的具体音乐疗法组曲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

4.5心理干预

冠心病患者经常出现的不良情绪如焦虑和抑郁。心理及精神应激可引起或加重冠心病的心肌缺血症状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在心脏康复过程中除了要关注体力活动的恢复以外,心理康复同样也很重要。临床上,对于轻度焦虑或抑郁治疗以运动康复为主,如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者应给予对症药物治疗,病情复杂或者严重时应请精神科会诊或转诊治疗。

5 小 结

冠心病患者应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开展科学的个体化运动,并且规范循证用药,加上中医特色治疗,同时注重双心健康,可达到减轻痛苦、延长寿命之目的。

中医特色治疗包括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和穴位注射、中药沐足及五行复方组曲音乐疗法,再加上中成药的服用,可起到事半功倍之奇效,体现出中医药的神奇之处。在当今冠心病治疗难以完全治愈的现况下,充分运用治未病理论,以治未病理论进行心脏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冠心病的防治谱写了新的篇章。

[1]南京中医学院.难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63.

[2]任丽顺.《伤寒杂病论》“治未病”思想初探[J].中医学报,2014,29(10):1431-1432.

[3]朱震亨.丹溪心法[M].鲁兆麟,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72:2.

[4]张婷.洪素兰教授应用“治未病”理论治疗甲状腺结节病经验[J].中医学报,2012,27(5):568-570.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中国共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5):340-348.

[6]马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指南,2011,26(9):115-116.

(编辑马虹)

1001-6910(2016)02-0007-04

R221

A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2.04

2015-10-12;

2015-12-21

猜你喜欢

穴位心脏冠心病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脏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