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神病探微

2016-01-27赵英霖

中医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神谓之思维

赵英霖,黄 琳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中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学术探讨·

心神病探微

赵英霖1,黄琳2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中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神是属于最高层次的精神活动,统括魂、神、魄、意、志、思、智、虑,包括人的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创造、发展能力及其体现在外的精神面貌。心神病在古代医籍多有记载,其病理机制无外乎精气亏虚和邪实内扰,其临床分型有阴证、阳证、阴阳双相证。临证治疗除应抓住发病机制中的正虚和邪实之外,更需了解患者人格特征与环境因素等。

神;心神病;探微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空前丰富,现代医学已然进入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神病,是指心神主导下的神、魂、神、魄、意、志、思、智、虑功能状态的失调,是一组心理社会与身体相互作用的疾病,中国传统医学独到之处在其基本理论植根于“形神合一论”及“天人合一论”,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有了完善的探索。

1 何谓心神病

心神病是一组精神、躯体症状共存的病症, 属中医情志病范畴。此病指患者藏于“心”之神失其“君主之官”的统摄作用而产生的“神病行亦病,形病神亦病”,包括三个层次:1.心神主导下的脏腑功能活动失常,2.意识思维活动失其清明,3.心神主导下的魂、神、魄、意、志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表现为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创造、发展能力失常及其体现在外的形体功能、精神面貌的违和[1]。可归属于现代医学之抑郁症、焦虑症。

2 神之本

《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神是属于最高层次的精神活动,统括魂、神、魄、意、志、思、智、虑,包括人的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创造、发展能力及其所体现在外的精神面貌。

神、魂、魄、意、志分而为五,合而为一,均属于“心主神明”的范畴[2],“神” 之初源于先天之精, 在两精相合形成新的生命个体时产生,它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表现于外的各种行为和精神心理活动的总的代称。“魂”称为“附气之神”,是一种变化莫测的、神秘的专注力和持久力,包括了对以往事情的记忆、分析、归纳、总结,对当前事件的具体实施、操作和对未来的策划、谋略等精神活动。“魄”是一种明白的、显现的定向力和决断力,具体是指人体某些本能性的反应和活动能力,它是与生俱来的,更是以精为物质基础的。魂和魄包含了人的内向的本能感知和外向的本能反应动作。“意”,“心所向也”,是动而不定的,是指一种意向活动,这种意识活动属于初步的思维,因尚未完整而具有不确定性。“志”,“ 静而不移也”,有志向、意志之义,是指在“意”的基础上加以确认,因此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确定性,有明确的目标而专志不移,是目的的执行阶段。随后进行的更复杂、更高级的意识思维活动“思”、“虑”、“智”等是指人们在处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的感觉思维活动,思维更为细致,是提高和完善实践的过程,通过思维,心所任之物将升华成有内在联系的概念。以上诸多内涵都没有脱离精神范畴,因此皆由神明之主心之所主,都是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的精确描述。

3 神之病

中医学历来主张心身一元论,认为形神之间具有“形质神用,神可御形”的关系,强调神对于形体的反作用,成为七情致病学说的理论依据。《灵枢·天年篇》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认为神的物质基础是五脏六腑所化生的阴阳气血,而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及气血的营运又必须受神的主宰,心神功能的失常会造成人体气血的逆乱,即《灵枢·本神》说:“是故怵惕思虑则神伤,神伤则恐惧流淫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失声。”因此形神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分而不相离的,魂、魄、志、意同神一样,也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以“脏”为所依附之形。

心神病的病理机制无外乎两端。一是精气亏虚。精气既是指父母先天赋予的元阴元阳之精华,又指脾胃后天化生的精微物质。精气亏损导致心神失养,诸藏失统,多由思虑过度、情志不遂诱发,其本源于脏器虚损。二是邪实内扰。邪,包括郁气、痰浊、郁火、血瘀。初期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逆乱,痰浊、瘀血随之而生,日久化火扰神,证候多端。病久气机不畅,痰浊、瘀血郁结难消,耗灼阳气精血,虚、痰、瘀诸邪交结,导致病变经久不愈,神难舍脏。

最早的心神病记载见于《管子·内业》,其曰:“忧郁生疾。”“郁”,具有积、滞等含义。先秦时期,对自然界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蓄积、失畅现象谓之郁。《内经》将“郁”的概念引入对人体病理的论述,将由情志失调所引起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的阻塞结滞等一系列变化归于“郁”。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这是中医古籍对心神病病症病机最早的详细描述。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心神病相关的疾病和症状的记载有很多[3]。虚证: 百合病、脏躁病(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虚劳病(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少阴热化证(心中烦、不得卧)、郑声等。实证:蓄水证(烦躁,不得眠)、蓄血证(其人如狂、其人发狂、其人喜忘)、热扰胸膈证(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奔豚气病(气从少腹,上冲咽膈,发作欲死,复还之)、热入血室(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梅核气病(咽中犹如炙脔)、虚烦、胸中窒、怔忡、惊悸、郁冒、乳中虚、谵语、癫狂等,对心神病理、法、方、药均有完备的记载[4]。

4 病之型

心神病是一组精神、躯体症状共存的病症, 属中医情志病范畴,此病患者心神主导下的魂、神、魄、意、志、思、智、虑等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临床表多样,按其症状可分为:阴证、阳证、阴阳双相证。

4.1阴证

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信心和决心、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和快感、没有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同感、意志活动能力减退、思维迟缓、神疲乏力,并伴有躯体的慢性疼痛、胃腹不适、腹泻、便秘等。病情轻者仅有神志轻度异常、目光呆滞、食欲减退、失眠等,重者出现幻听幻视,甚则有伤害他人及自杀倾向。

4.2阳证

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莫名的焦躁、恐惧和慌乱,处理生活中的事情缺乏定向力和决断力,难以自控的多疑和强迫,心绪杂乱、焦躁心烦,静坐不能,失眠,伴有躯体肌肉紧张、心慌、气短、头晕头痛、多汗、皮肤潮红、吞咽梗阻感、胃腹胀痛、便秘、腹泻、尿频、早泻、勃起障碍、月经紊乱、性欲缺乏等症状。

4.3阴阳双向证

表现为低落的情绪、悲观的心境和失落的言语持续数日数周后,出现活动过度、言语迫促、心境躁狂、情绪激越、精力和本能活动降低等症状。

5 结 语

心神病相关的躯体疾病的发生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症状表现多样。其原本于思虑过深, 更兼脏气虚损。人之心神具有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之双重性,故医者在诊治时,除了抓住心神病发病机制中的正虚和邪实之外,更需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与环境因素的起始原因及影响, 问其所为,考其所行,调整其不良的思维模式,助其畅达心智。

[1]康小宝,焦振廉.浅析“微时代”下形神合一和心主神明的意义[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20(1):10-12.

[2]杜渐,王昊,邵祺腾,等.“心主神明”内涵探析——“总统魂魄,兼赅意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20(1):11-13.

[3]苏冠宇,郭霞珍.从五神脏论抑郁症失眠[J].吉林中医药,2013,05:433-435.

[4]王雪利,张刁东.张仲景论治心理障碍性疾病[J].河南中医,2011.31(7):7.

(编辑张大明)

1001-6910(2016)02-0005-03

R246.6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2.03

赵英霖(1964-),男(汉族),河南周口人,副教授,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学研究。

2015-08-04

猜你喜欢

心神谓之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钱本草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