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2016-01-27刘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

刘微

浅谈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刘微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掌握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以尽早发现肝硬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延长患者寿命,减少患者就医经济负担。

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特点

乙型肝炎患者是指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为阳性者,此类患者病程多为6个月~1年,并且具有典型临床症状[1]。有研究显示[2],乙型肝炎患者多表现为肝功能损伤,同时可伴有肝掌、蜘蛛痣、脾肿大等其他症状,如若未经控制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的病机为进行性纤维化,其中有90%以上可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可达75%以上。乙型肝炎肝硬化一般在发病初期仅表现为肝炎症状,不易引起注意,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度乏力、腹胀、黄疸等,但大多数患者没有足够的重视,仍然按着肝炎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从而延误病情,最终导致相关并发症,如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甚至出现肝癌。因此要及时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表现特征,目的在于早期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加以治疗干预。

1 乙型肝炎肝硬化研究现状

1.1 乙型肝炎研究现状 乙型肝炎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可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程度[3],其主要由HBV引起,HBV携带者以及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垂直传播和性传播三个方向。有研究显示[4],不同患者根据自身不同条件可使得HBV感染后的结局和类型不同。我国是乙型肝炎疾病高发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BV的携带率高达8%(约为1~2亿人口),临床上HBV携带者约有1/4会转化成肝病、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一般出现传播的过程主要包括:①家族性传播:家族性传播又成为垂直传播或母婴传播,这也是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一般母亲E抗原阳性,且其子代出生后未进行乙肝疫苗注射,90%的可能性成为HBV携带者。查阅资料可知,在携带者人群中的40%~50%都是由母婴传染造成,而我国感染HBV的婴幼儿中有约1/3是母婴传播所致,母婴传播已经成为了我国HBV传播的一个最主要途径;②性传播:性传播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精液、宫颈液中都可以检测到HBV,HBV能够通过性器官的轻微损伤而进入人体从而感染。有研究显示,性传播并非100%感染,其能否成功感染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性伙伴数量以及个体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③血液转播:HBV通过血液传播主要是指通过输入被感染全血、血浆等血制品所导致的传播,其中共用注射器,如吸毒、医源性传播是主要原因。

1.2 乙型肝炎肝硬化研究现状 相关研究显示,在亚洲国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肝硬化的主要构成,肝硬化的患者5年生存率一般为50%以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每年约有3%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若未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控制手段,则会转化为肝细胞癌。有学者对2763例HBsAg阳性患者进行病毒感染量与死亡人数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患者体内病毒含量的升高其死亡率也随之升高。乙型肝炎肝硬化在病理组织学上可发现肝脏组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坏死,进行性纤维化以及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在显微镜下可发现肝小叶结构损伤、假小叶初步形成,宏观肝脏体积、形态出现异常,变硬。

2 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特征

2.1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 大部分肝硬化代偿期均无任何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属于亚临床期,同时也有部分会出现不典型临床症状,但不具有特异性。由于在肝硬化代偿期,会导致肝素分泌异常,从而出现乳房胀痛、睾丸缩小,性激素平衡失调,即雌激素分泌增加,雄激素分泌较少,男性多表现为乳房增大,睾丸缩小;女性则出现阴毛稀疏、月经紊乱等症状。有研究显示[5],肝硬化在发病初期会有极少部分患者出现蜘蛛痣、肝脏触诊中度肿大,脾脏轻度肿大,患者主诉多为乏力、疲倦、体力不支。由于肝功能受损,黑色素生成增多,导致患病后出现脸部消瘦、肤色偏黑。

2.2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伤,一般表现为全身乏力、消瘦、面色暗淡、浮肿,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贫血、内分泌障碍、低蛋白血症以及门脉高压症等。患者在进入失代偿期提示进入肝硬化晚期,肝脏功能损伤超出肝脏代偿的能力,肝脏实质变化明显,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等。有研究显示,患者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紫癜、贫血,可发现明显蜘蛛痣、肝掌、脾脏增大、腹水、胸水状况严重,门脉侧支循环建立,胃底静脉曲张。该时期症状多样,情况复杂,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要求诊断者应合理掌握相关诊断技巧严格控制并发症发生。

2.3 检查手段

2.3.1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以及免疫学检查。观察血色素、血小板以及白细胞水平是否下降,同时进行肝功能实验,根据血清蛋白降低程度判断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一般表现为球蛋白升高,A/G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下降,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电解质紊乱,血氨、尿素氮以及肌酐升高,总胆固醇下降。病原学检查可发现HBV-M升高。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免疫球蛋白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同时实验室检查还包括纤维化检查和腹水检查。

2.3.2 影像学检查 目前应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B超检查以及CT检查。X线检查需要借助钡餐造影后观察胃底是否出现相应的静脉曲张;B超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肝脏形态以及质地,表面是否粗糙,门静脉直径大小;CT检查可观察各个肝叶大小比例,肝实质密度,同时可观察腹水和脾脏状况。

2.3.3 其他检查 除了采用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之外还可采用内镜检查、肝活检检查、腹腔镜检查以及门静脉压力测定。内径检查主要通过内径进行判定胃底有无经脉曲张,同时借助X线检查,了解经脉曲张程度。肝活检检查可以最直观的观察肝脏实质变化情况;腹腔镜检查也能够直接的观察肝掌及其周围脏器的病变状态;经过颈静脉插管可以测定门静脉压,从而间接判定肝硬化程度。

3 讨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不仅受到病程长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患者自身健康条件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乙型肝炎肝硬化常常在诊断中容易出现差错。有研究指出,要达到准确的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可以正确进行分期判断,同时加以有效的治疗方案,需要医生熟悉的掌握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通过不同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像学表现,判断病情轻重以及肝硬化的代偿期或失代偿期。在诊断方案选择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诊断方案共同诊断的原则,尽可能的达到准确,一般采用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该积极配合治疗,了解自身疾病的同时要熟悉掌握相应临床特征,在此基础上控制饮食以及配合治疗。食物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糖、低脂的食物,清淡饮食,腹水明显时要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不可滥用护肝药物,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郭源,王文涛,李自强,等.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相关肝移植受者预防乙肝复发的新策略.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10): 668-670.

[2]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655-658.

[3]崔凤梅,苏晓霞,谢延香,等.乙型肝炎与非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对乙肝疫苗复种认知状况的调查.广东医学,2011,32(3):375-376.

[4]龚娇,代航,胡波.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意义.山东医药,2015(35):5-7.

[5]崔文娟,朱凤群.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1):78-8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95

2016-08-08]

114200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消化内科

猜你喜欢

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
肝硬化患者中医护理临床观察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