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1-27秦美林
秦美林
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秦美林
目的分析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6例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经腹腔注入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28/33),高于对照组的60.61%(2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为(83.8±5.2)分,对照组患者为(70.1±6.5)分,两组患者的KP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且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5,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够有效提高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多西紫杉醇;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恶性腹腔积液;顺铂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恶性腹腔积液是胃癌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一旦出现恶性腹水,会极大缩短患者的生存期,预后性较差[1]。为了解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本院对其进行了研究,现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7.9±12.3)岁。所有患者的预计生存期均在3个月以上,KPS评分均>60分。所有患者腹部彩超结果均显示有大量腹腔积液,且积液中含有癌细胞。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心肝肾等疾病,没有化疗禁忌,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6例患者中有40例经过胃癌手术治疗,未经手术治疗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在治疗的第1天给所有患者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75mg/m2,每3周重复1次。然后,对照组患者经腹腔注入顺铂进行治疗,注入量为40mg/m2,1次/周,以3次为1个疗程。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在给患者灌注化疗前,应尽可能将腹水排出,通过彩超定位穿刺点,并利用穿刺建立通道,使患者建立有效的循环通路。如果患者的腹水量较大,或者比较粘稠,可以先给予患者腹水置换术。完成上述步骤后,将体外循环热灌注机与患者的腹腔相连接,形成循环封闭环路,合理调整入体和出体温度,并将40mg/m2的顺铂加入到20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中,然后将这些药液通过注药口注入到800ml的灌注液中,并使用体外循环机给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排除部分液体,持续时间为1h,治疗1次/周,以3次为1个疗程[2]。
1.3 对症处理 在治疗的过程中为减轻局部反应,可以加入地塞米松和利尿剂治疗,应嘱咐患者治疗时每隔10min变换一次体位,尽可能使药液在患者的腹腔内分布均匀,24h内不再对患者引流腹水[3]。如果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Ⅱ~Ⅳ度骨髓抑制情况,应给予患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KPS评分并比较。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4]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根据腹部彩超结果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如果患者的腹腔积液全部消失,并持续时间在4周以上,则可以评定为患者完全缓解;如果患者治疗后腹腔积液减少>50%,则评定为部分缓解;如果患者腹腔积液减少不足50%或者积液增加≤25%,则可以评定为稳定;患者积液增加>25%或者进一步恶化,则可以评定为进展。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16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和3例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28/33);对照组患者13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和5例进展,治疗有效率仅为60.61%(20/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为(58.9±3.5)分,对照组患者的KPS评分为(59.2±3.8)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为(83.8±5.2)分,对照组患者为(70.1±6.5)分,两组患者的KP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且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5,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2例白细胞下降、3例脱发、1例血小板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患者有3例恶心和呕吐、2例白细胞下降和2例血小板下降,还有2例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热灌注化疗已经成为临床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腹腔热灌注化疗就是通过将含有药物的液体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将这些药物在患者腹腔内进行循环灌注,从而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这种化疗方法主要是在物理性高温杀伤的基础上,通过注射阿霉素、铂类等药物,提高化疗药物的杀伤力,从而起到预防术后复发,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相关研究学者通过给予患者腹腔热灌注顺铂化疗,证实了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5-7]。
本研究中,通过给予研究组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另外,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热灌注化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2例白细胞下降、3例有脱发、1例血小板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患者有3例恶心和呕吐、2例白细胞下降和2例血小板下降,还有2例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热灌注化疗较为安全,在临床具有可行性。
总之,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加强应用。
[1]廖国清,曲怡梅,王红梅,等.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中国肿瘤临床,2012,39(8):452-454.
[2]孙玉芬.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4):369-370.
[3]吕行,张进儒,宁鹏,等.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疗效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10):126-128.
[4]李伟,方黎,孙颖川,等.体腔循环灌注热化疗治疗晚期肿瘤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5(10):15-17.
[5]胡娜,梁家铭,苏莹莹,等.老年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6): 4578-4579.
[6]王红梅,廖国清,邵艳,等.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伴腹腔积液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16-3017.
[7]杨肖军,李雁,杨国樑,等.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腹膜癌.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635-6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17
2016-08-02]
014010内蒙古包钢医院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