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016-01-27杨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氢氯吡硫酸格雷

杨颖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杨颖

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单一的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61例(61%)、有效14例(14%)、无效25例(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79例(79%)、有效16例(16%)、无效5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脑梗死;有效性;安全性

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由于脑梗死的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若没有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极有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次研究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内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内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已经使用影像学方法,即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 T等诊断,并均已得到确诊,均符合WH O中关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116例、女84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68±11.4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5.23±10.74)岁。观察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6.13±11.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即对其实施脑保护剂、脑细胞活化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和维生素E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治疗,在治疗剂量上需将其控制在0.1g,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J20130083,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剂量控制在75mg,1次/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采用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指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评分降低80%~10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评分降低50%~79%;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评分<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61例(61%)、有效14例(14%)、无效25例(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79例(79%)、有效16例(16%)、无效5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其主要的发生原因为颅内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并最终导致患者脑部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导致的脑软化或是缺血坏死,因此目前临床上又将脑梗死称为缺血性脑卒中[2]。由于其特点,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几率非常高,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群会出现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其他的基础慢性疾病,并且其身体抵抗力以及各项机能出现了降低,因而这类人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能性相比其他年龄阶层会更高[3]。

在脑梗死出现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诸多的症状,但这些症状并无较高的特异性,但一旦脑梗死进入到中晚期,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等诸多的后遗症,对患者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甚至极有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4]。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在临床发病时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是较常见的一类方法。阿司匹林进入到患者体内后,能够和环氧化酶产生反应,最终阻断AA转化为A2的反应,最终可以抑制血小板(PLT)的聚集,因而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起到较好的抗炎解热以及镇痛效果[5]。

单一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其临床效果往往并不佳。基于这种特点,在临床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床药物治疗时,开始在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药物,在实际的治疗中能够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以及继发的ADP介导糖蛋白复合物的活化效果。因此,硫酸氢氯吡格雷能够很好的抑制住血小板聚集[6,7]。另外硫酸氢氯吡格雷也能够通过阻断释放的ADP而导致的血小板活化扩增,并可以抑制住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需要注意的是,硫酸氢氯吡格雷并不能抑制住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在治疗中需要尤其注意。

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内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显效61例(61%)、有效14例(14%)、无效25例(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79例(79%)、有效16例(16%)、无效5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时,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更佳,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王亚娟.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341-1342.

[2]李树森.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4):60.

[3]丁玉年.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627-2630.

[4]Lee S,Lee HY,Park KW,et al.Comparison of antiplatelet effect and safety of clopidogrel napadisilate with clopidogrel bisulfate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hase IV,non-inferiority clinical trial.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rugs,2013,13(6):413-424.

[5]张悦.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5):141-142.

[6]杨丽萍.波立维与脉血康药物联合疗法对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河北医学,2015,21(9):1494-1497.

[7]吴国访.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60-6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00

2016-09-01]

116500长海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氢氯吡硫酸格雷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硫酸渣直接还原熔分制备珠铁
Trichosporon asahii ankle cavity effusion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2019年硫酸行业运行情况
2018磷复肥硫酸大数据发布
硫酸很重要特点要知道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