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2016-01-27陈浩洋
陈浩洋
胆道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陈浩洋
目的探究胆道结石患者应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胆道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记录并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2%,低于观察组的93.62%(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镇痛药物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疗法应用于胆道结石患者,不但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还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手术创口小,有利于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并推广。
腹腔镜;开腹手术;胆道结石;治疗效果
胆结石是一种结石发生在胆囊或者胆管内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内胆固醇代谢[1]异常而引起。一般可按照结石发生的部位分成3个类型,即胆总管、胆囊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往往出现腹痛、干呕、嗳气、黄疸并伴有发热、发冷等症状。腹腔镜治疗是以冷光源照明,在腹部开数个直径<1cm的小切口,将腹腔镜镜头和特殊的手术器械插入腹腔,通过观察镜头回传到监视器屏幕上的图像,用特殊器械在体外操作并完成手术的治疗方法[2]。本文为了比较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治疗在治疗胆道结石疾病中的效果,特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胆结石患者94例,分别实施以上2种方式治疗并记录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胆道结石患者,经检查和诊断,30例(31.91%)胆囊结石,38例(40.43%)胆总管结石,26例(27.66%)肝内胆管结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30~70岁;对照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28~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各项检查和干预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建立治疗的信心。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按照开腹摘除胆囊或胆结石手术的正常流程操作,术后将引流管内置于患者胆道[3]。观察组进行全身麻醉后,运用“四孔法”[4]进行腹腔穿刺并插入气腹针制造气腹,通过纤维胆道镜查探结石出现的位置、数量和大小等,在腹腔镜的配合下取出结石完成手术,术后置引流管于患者胆道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镇痛药物使用量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无效、有效和显效。治疗前后腹疼等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治疗后,腹疼等症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局部仍然有压痛感可判定为有效;治疗后,腹疼等症状完全不见,白细胞也达到正常水平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9例(40.43%),有效18例(38.30%),无效10例(21.28%),总有效率为78.72%;观察组显效20例(42.55%),有效24例(51.06%),无效3例(6.38%),总有效率为93.6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98.6± 6.9)ml,术后排气时间为(25.5±5.9)h,住院时间为(18.2±1.9)d,镇痛药物用量为(23.05±1.12)mg/h;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40.9±4.4)ml,术后排气时间为(9.1±2.9)h,住院时间为(7.1± 1.5)d,镇痛药物用量为(5.22±0.86)mg/h。观察组术后出血量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镇痛药物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结石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且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这与人们经常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不无关系,此外和肥胖、妊娠、患有代谢疾病、家族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也有极大关系。腹腔镜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通过微创手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创口大、针对性差的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具有创口小(仅在腹部切0.5~1cm的小口)、出血量少、疼痛感轻、术后愈合快、降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一般24 h就能排气进食,1周就能基本恢复)、治疗费用少等特点。其手术针对性强,对身体脏腑器官和周围组织的损伤[5]和干扰小,能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已经得到多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术后情况中无论是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还是术后排气时间和使用镇痛药物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其有效性。由此可见,腹腔镜取胆道结石不仅创口小、愈合速度快且不留疤,更能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发生感染和并发症的几率,而且其针对性强,对机体其他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小,为身体快速彻底康复提供了保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总之,腹腔镜治疗技术应用在胆道结石患者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有临床研究推广的价值。
[1]刘修元,金运平,扈廷忠,等.应用腹腔镜治疗72例老年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5):140-141.
[2]韦启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临床疗效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0):2688-2689.
[3]牛四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95.
[4]张烈,王宝胜.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3):20-21.
[5]周中胜.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对比.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7):2306-23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92
2016-04-27]
114001 鞍山市中心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