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文“肇”之词义试探*
2016-01-27武振玉
武 振 玉
周金文“肇”之词义试探*
武 振 玉
摘要:“肇”在两周金文中出现频率颇高,出现语境亦比较丰富,各家释读一向较多分歧。通过梳理可知周金文中的“肇”,实有不同的来源:一是由字本义引申出的表“始”义的“肇”;二是训为“敏”,表勉义和敬义的“肇”;三是通“兆”表划分、开创义的“肇”。第一种用法的“肇”在周金文中用例实有限,但在传世文献中则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用法。第二种用法的“肇”,数量最多,也最具特色,词义上有侧重表勉义和侧重表敬义的不同,句法功能上主要充当状语,“肇”后动词集中于“作”、“貯”以及遵循义、申继义、奉事义动词,表现出明显的词义选择性。第三种用法的“肇”周金文中仅1见,先秦传世文献中用例亦有限。时间分布上,“肇”主要见于上古汉语早期,后世基本为仿古用法。
关键词:两周金文; 肇; 语境; 词义
“肇”是两周金文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一直以来,学界对该字的字形考辨、字义释读都较为关注。从释读方面看,视为语气词和释为“始”是比较集中的两种意见。前者如杨树达谓“金文中肇字多系发声之辞,大都无义可说”;《金文常用字典》视为语气词;《金文形义通解》视为语气副词;张懋镕视为助词①参见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99页),陈初生编撰、曾宪通审校《金文常用字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62页),张世超、孙凌安、金国泰、马如森《金文形义通解》(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年,第718页),张懋镕《对“肇”解释的再商榷》(《考古》1985年第6期)。。后者有崔永东②②崔永东:《两周金文虚词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82页。所举有:用肇彻周邦(墙盘);王用肇使乃子率虎臣御淮戎(方鼎);王肇遹省文武,勤疆土(宗周钟);疐肇从遣征(疐鼎);唯余小子肇淑先王德(师鼎);汝肇敏于戎工(不簋);余肇使汝,休,不逆(多友鼎)。、许伟建③许伟建编撰:《上古汉语词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290页。所举有:用肇彻周邦(墙盘);余肇事(使)女,休,不逆。有成事(多友鼎);疐肇从遣征(疐鼎);肇辅天子(蔡侯钟)。、朱凤瀚④朱凤瀚:《论周金文中“肇”字的字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郭莉⑤郭莉:《两周金文副词初探》,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9页。所举用例有:“肇作”类、“肇其作”类、肇经先王命(毛公鼎)、肇帅型朕皇祖考懿德(单伯昊生钟)、王肇遹省文武勤疆土(钟)、汝肇敏于戎攻(功)(叔夷钟)、肈谨经德(齐陈曼簠)。、梁华荣⑥梁华荣:《西周金文虚词研究》,四川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4页。所举为“肇申先王令”(善鼎)。、李山川⑦李山川:《西周金文虚词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1页。所举有:肇作宝壶(交君子□壶)、肇其作西宫宝(伯簋)、肇佐天子(蔡侯尊)、肇勤经德(齐陈曼簠)、唯肇经先王命(毛公鼎)。等。此外,有个别用例中的“肇”或被释为“敏”,近期则有学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阐发。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从语境、辞例出发,通过对周金文中“肇”的全面梳理,归纳“肇”的不同词义,尝试说明周金文中的“肇”实有不同来源。依所表词义的不同,周金文中的“肇”可归纳为下述几类。
一、侧重表敬义的“肇”
《尔雅·释言》:“肇,敏也。”《诗·大雅·江汉》之“肇敏戎公”,各家多释“肇”为“敏”。“敏”有勉义,亦有敬义,虽然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但在具体语境中,或侧重表敬义,或侧重表勉义,词义倾向还是有差别的。同样,训为“敏”的“肇”也有侧重表敬义和侧重表勉义的不同。周金文中侧重表敬义的“肇”有下述四种出现语境:
(一)“肇作”+器名
“肇作”+器名,是周金文中“肇”最集中出现的语境(47例),如:
此类中的“肇”有视为虚词(语气词、助词)和释为“始”两种主要意见,前者如杨树达谓:“余顷重理周金文,见文中多用肇字,位于语首,往往无义可求……诸肇字皆无义。或有释肇为始为敏者,非也。余更求之于《诗》《书》,则亦有然……肇字亦无义,郑笺释肇为始,非也。”《金文常用字典》视为语气词。《金文形义通解》视为语气副词,谓其“用于谓语动词前,有加重语气,突出其后之动词之作用”。张懋镕视为助词。方稚松亦视为虚词,认为其用于动词性结构之前,有突出强调后面成分之语气*参见杨树达《肇为语首词证》(收入《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73—374页)、《金文常用字典》(第362页)、《金文形义通解》(718页)、张懋镕《对“肇”解释的再商榷》(《考古》1985年第6期)、方稚松《殷墟甲骨文五种记事刻辞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5页脚注5)。周金文中尚有借“造”为“肇”的同样用法,本文暂未计入。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第99、218页)、《金文形义通解》(第295页)、陈剑《释造》(《甲骨金文考释论集》)有相关论述,可参看。。后者如朱凤瀚通过详细排比金文中的相关用例,论证了金文中的“肇”皆当释为“始”*朱凤瀚:《论周金文中“肇”字的字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李家浩谓:“在两周铜器铭文里常常见到‘某人肇作某器’的句式……古代‘肇’与‘载’都有‘始’义。”*李家浩:《关于陵君铜器铭文的几点意见》,《江汉考古》1986年第4期。持以上两种看法的学者还有很多,因意见分散于各考释文章中,此不赘述。笔者《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吉林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中也曾视“肇”为语气词。现在看来,此结论或当修正。此外,或释为“敏”,如洪家义引《尔雅·释言》“肇,敏也”、《广雅·释言》“敏,亟也”解释《长甶盉》“用肇作尊彝”*洪家义:《金文选注绎》,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36页。。从其所引《广雅》释义可知是训“肇”为敏捷义的。陈英杰转引陈剑说:“金文中还有些多说为虚词的‘肇’字说不定也应训为‘敏’,不过由于它们都用在动词前,一时还不易区分出来。”*陈英杰:《谈簋铭中“肇享”的意义——兼说册命铭文中的“用事”》,《古文字研究》第27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14页附记。据此,本文认为上述语境中的“肇”可释为敬义。
(二)“肇”出现于正反对用或同义连用形式中
“肇”出现于正反对用形式如:
句中的“肇”,或释为“绍”,如郭沫若谓:“肇当读为绍,言汝承继之不坠也”*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63页。;或释为“敏”,如《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第3卷,第118页注五)谓:“肇,义同敏”;《金文今译类检》(第208页)翻译为:“你敏慧不失职守。”句中的“”,旧多读为坠落、失坠的“坠”,孟蓬生、董珊、陈剑新释为“惰”*参见孟蓬生《释“彖”》(《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3期)、董珊《略论西周单氏家族窖藏青铜器铭文》(《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4期)、陈剑《金文“彖”字考释》(《甲骨金文考释论集》,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243—272页)。,可从。周金文中尚有“虔不(惰)”的表述*如师虔不(惰),(夙)夜卹氒(厥)事(8·4313—4314师簋,西晚);每(敏)扬氒(厥)光剌(烈),虔不(惰)(5·2826晋姜鼎,春早)。,亦可佐证“肇不(惰)”之“肇”为敬义。
“肇”出现于同义连用形式如:
4. 曰古朕皇祖悼公,严恭天命,哀命鳏寡,用克肇谨先王明祀。(羊编镈,春秋后期,《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第一册,第64页,47—49)
周金文中“谨”有敬义,各家无疑义,此例,董珊即训“谨”为“敬”*董珊:《试说山东滕州庄里西村所出编镈铭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中心网站2008年4月24日。则“肇谨”为同义连用。
(三)“肇”后为遵循效法义动词(帅型5、经1)
6. 余唯肈(肇)巠(经)先王命,命女(汝)辪(乂)我邦我家内外。(5·2841毛公鼎,西晚)
秦永龙谓:“肇经犹言谨遵。肇在典籍中除训始之外,还训敏(《尔雅·释言》),训正(《国语·齐语》韦注)。在金文辞中用作行为动作的修饰语时每含敬肃、谨慎之意。”*秦永龙:《西周金文选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67页。
(四)“肇”后为申继义动词(申2、嗣1、纂1、对1、淑1)
8. 余小子肇司(嗣)先王,配上下,乍(作)厥王大宝。(2·358五祀钟,西晚)
9.逨肇纂朕皇祖考服,虔夙夕敬朕死事,肆天子多赐逨休。(逨盘,西晚,《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第三册,第262页,939)
以上(三)(四)两类中,“肇+动词”的宾语或为指称先祖的指人名词(皇祖考、皇考、先文祖、先王),或为指称抽象概念的名词性词组(朕皇祖考懿德、皇考威儀、先王命、乃命、朕皇祖考服、元德、先王德),特点是均有指称先祖的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出现,故释“肇”为“敬”比较切合语境。
二、侧重表勉义的“肇”
“肇”可训为“敏”,而“敏”有勉义。周金文中表勉义的“肇”有下述两种出现语境。
(一)“肇敏”同义连用(2见)
12.女(汝)小子,女(汝)肈(肇)诲(敏)于戎工(功),易(赐)女(汝)弓一矢束臣五家田十田,用从乃事。(8·4328—4329不簋,西晚)
《诗·大雅·江汉》“肇敏戎公”中的“肇”,旧有释为“谋”*毛传:肇,谋;敏,疾;戎,大;公,事也。向熹《诗经词典》释为“谋划”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85页)。其他则有《尔雅·释诂上》、《集韵·小韵》、《皓韵》:肈,谋也。《群经平议·孟子二》“肇、基,谋也”,俞樾按:“肇,亦谋始之意。”、释为“长”*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云:“肇,长也。”另,《玉篇·戈部》、《广韵·小韵》:肈,长也。、释为“开”*《诗·大雅·江汉》“肇敏戎公”、《商颂·玄鸟》“肇域彼四海”,朱熹集传:“肇,开也。”等意见。后来的学者则多释为“敏”,如向熹《诗经词典》一说释为“勤勉努力(于)”,引马瑞辰《通释》:“《尔雅·释言》:肇,敏也。《说文》:敏,疾也。肇敏连言,即训肇为敏。”又引闻一多《尔雅新义》:“肇敏与劭勉声近义同……义犹黾勉也。”*向熹:《诗经词典》,第885页。裘锡圭谓:“高亨《诗经今注》据《尔雅·释言》释《江汉》‘肇’字之义为‘敏’,或可信。”*裘锡圭《从殷墟卜辞的“王占曰”说到上古汉语的宵谈对转》(《中国语文》2002年第1期)。释“肇”为“敏”见于《尔雅·释言》、《广韵·小韵》:肈,敏也。《尔雅·释言》“肈,敏也”,邢昺疏:“肈,谓敏疾也。”《尔雅·释诂上》“肈,谋也”,郝懿行义疏:“肈者……谋之敏也。”《书·酒诰》“肇牵车牛”,蔡沈集传:“肇,敏也。”《文侯之命》“汝肇刑文武”,孙星衍《今古文注疏》引《释诂》云:“肇,敏也。”《读书杂志·逸周书第三·谥法篇》“肇敏行成曰直”,王念孙按:“肇,敏也。”(以上据《故训汇纂》,第1846页“肈”、第1847页“肇”整理)上述2例中的“肇”,各家则多训为“敏”,如陈梦家引《尔雅·释言》“肇,敏也”,谓“肇敏于戎工即敏于戎功”*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323页。。具体或释为敏捷义,如许伟建解释“肇敏”为敏捷迅速。王辉谓:“肇、敏义近连用,指敏捷。”*许伟建《上古汉语词典》(第290页)、王辉《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248页注11)。或释为勉义,如洪家义谓:“肇敏,意为奋勉。”*洪家义《金文选注绎》(第281页)。或释为“长”,如马承源等《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第3卷,第280页注1)谓,肈经籍作肇,义为长。《诗·大雅·江汉》“肇敏戎公”,毛亨《传》训为谋,与辞意不谐。陆德明《释文》引韩诗云“长也”,于义为得。据上,各家虽多训“肇”为“敏”,但对“敏”的具体词义理解实有不同。我们认为上述用例中的“肇”当释为勉义。释为勉义的“肇”,或认为是“劭”之借字,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肇,假借又为劭。”闻一多《尔雅新义》谓:“肇敏与劭勉声近义同。”
上古汉语中(特别是上古汉语早期),“敏”实有三个义项:勉义、敬义、敏捷义。表勉义的“敏”不但见于传世文献*《故训汇纂》(第964页)“敏,勉也”。条列《论语·述而》“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刘宝楠正义;《汉书·东方朔传》“敏行而不敢怠也”颜师古注;《大戴礼记·五帝德》“长而敦敏”王聘珍解诂;《礼记·中庸》“人道敏政”郑玄注。,亦见于周金文中*周金文中表勉义的“敏”7见:敏朝夕入谏、敏罚讼(5·2837大盂鼎,西早);训我不敏(11·6014何尊,西早);朕文母竞敏□行(8·4322簋,西中);汝敏可事(使)(8·4324师釐簋,西晚);汝肇诲(敏)于戎工(功)(8·4328不簋,西晚);汝肇敏于戎攻(功)(1·285叔夷钟,春晚)。;表敬义的“敏”则传世文献和周金文中均很少见*《故训汇纂》(第964页)“敏,敬也”条有《玉篇·攴部》、《慧琳音义》卷5“聪敏”注引《声类》、《广韵·轸韵》。周金文中表敬义的“敏”皆出现于动词“扬”前,凡4见:隹(唯)朕又(有)蔑,每(敏)扬王休于尊白(伯)(8·4261天亡簋,西早);縣妀每(敏)(扬)白(伯)屖父休(8·4269縣妀簋,西中);君夫敢每(敏)(扬)王休(8·4178君夫簋盖,西中);每(敏)扬氒(厥)光剌(烈),虔不(惰)(5·2826晋姜鼎,春早)。;表敏捷义的“敏”多见于传世文献,且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中,也因此影响了对上古汉语早期文献中“敏”的释读。
(二)“肇”后为奉事类动词
16.赐汝赤市、幽衡、金车、金勒、旂,汝廼敬夙夕勿废朕命,汝肇享。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休,用作朕文祖幽伯宝簋。(簋,西中,《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第2册,第118页,440)
例14中的“肇”,或释为“始”*如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81页)谓:“王肇遹省文武勤疆土,言王始自省察文武所勤劳抚有之疆土。”张政烺批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下册,第42页)谓:“肇是开始。 ”,或视为语气词*如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第311页)谓:“肇,句首语词。”,或释为“长”*如马承源等《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第3卷,第280页注1)谓:“肈,经籍作肇,义为长。”《诗·大雅·江汉》“肇敏戎公”,毛亨《传》训为谋,与辞意不谐。陆德明《释文》引韩诗云“长也”,于义为得。王辉《商周金文》(第212页,注1)谓:“肇,《玉篇》:‘长也。’”,洪家义引《尔雅·释言》“肇,敏也”和《礼记·中庸》“人道敏政”注“犹勉也”为训*洪家义:《金文选注绎》,第297—298页。。例15、16,陈英杰谓:“‘肇享’的意义相当于其他册命铭文中常见的‘用事’……‘用肇事’仅见卣,‘肇’当与敬或勉义近……簋‘汝肇享’之‘肇’亦是此义。‘敏’有勉和敬义。”*陈英杰:《谈簋铭中“肇享”的意义——兼说册命铭文中的“用事”》,《古文字研究》第27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12页。日月谓:“簋‘汝肇享’、卣‘用肇事’之‘肇’亦可训作敏勉义。”*日月:《金文“肇”字补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中心网站2010年6月14日首发。例17,或释为“始”*参见方述鑫、林小安等编《甲骨金文字典》(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第957页)、李学勤《鲁方彝与西周商贾》(《李学勤集》,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9年,第193—199页)、朱凤翰《论周金文中“肇”字的字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日月谓:“服方尊‘服肇夙夕明亯’,逑盘‘逑肇纂朕皇祖考服’及金文中多见的‘肇帅型’之类的‘肇’似也应当以训‘敬敏’义为宜。”*日月:《金文“肇”字补说》脚注31,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中心网站2010年6月14日首发。例18,或释为“始”,或视为语气词*许伟建《上古汉语词典》(第290页)释为“始”;刘翔、陈抗等《商周古文字读本》(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年,第163页注3)视为语气词;祝振雷《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吉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2页)引陈秉新云:“肇,语首语气词,无义。”崔恒昇云:“肈,文献作肇,为语气词。 ”。今按:上述用例中的“肇”皆出现于奉事类动词前充当状语,释为勉义比较切合语境。
(三)“肇贾”类
19.晨肇贾*“肇”后之字,一向有颇为分歧的隶写和释读意见。刘传宾《西周青铜器铭文土地转让研究》(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83—89页)对“贾”字的释读意见进行了通盘梳理。,用作父乙宝(尊)彝。(晨簋,西早,《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第二册,第334页,455)
句中的“肇”,一般未作解释,或释为“始”,如李学勤谓:“‘肇’是金文常见虚词,也见于《尚书》等文献。《尔雅·释诂》:‘肇,始也。’”高明、朱凤翰同*参见李学勤《鲁方彝与西周商贾》(《史学月刊》1985年第1期),高明《从金文资料谈西周商业》(《高明论著选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22页),朱凤瀚《论周金文中“肇”字的字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因目前关于“贾”的倾向性意见是视为动词,故其前的“肇”或可释为勉义。
三、表“始”义的“肇”*讨论周金文“肇”之“始”义,或涉及另一个同样具有“始”义的字——啟。典型用例是“召啟进事,奔走事皇辟君”(16·10360召圜器,西早)。关于两者的关系,有分视为二字和同视为一字之分歧。本文侧重梳理“肇”之词义,故暂不涉及有关“啟”的问题。
周金文中可以明确释为“始”义的“肇”其实很有限,下述各例应属此类。
22.公寴(亲)曰(谓)多友曰:余肈(肇)事(使)女(汝),休不(逆),又(有)成事,多禽(擒)。(5·2835多友鼎,西晚)
例21,刘怀君、辛怡华、刘栋视为语气词*刘怀君、辛怡华等:《四十二年、四十三年逨鼎铭文试释》,《文物》2003年第6期。,王伟、孙亚冰释为“始”*王伟《眉县新出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0页),孙亚冰《眉县杨家村卌二、卌三年逨鼎考释》(《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4期)。。例22,《商周古文字读本》(第132页注18)谓:“肇,始……休,善……此句意为:武公亲自告诉多友说:我初次派遣你,很好,无不顺利,有成功的战绩,多所擒获。”例23,各家均称“疐鼎”,《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第3卷,第51页注2)引《尔雅·释诂》“始也”为释。
四、表开拓义的“肇”
周金文中仅1见:
句中的“肇”,多释为“始”*参见唐兰《略论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铜器群的重要意义——陕西扶风新出墙盘铭文解释》(《文物》1978年第3期),李学勤《论史墙盘及其意义》(《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徐中舒《西周墙盘铭文笺释》(《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于豪亮《墙盘铭文考释》(《古文字研究》第7辑),刘士莪、尹盛平《墙盘铭文考释》(《微氏家族青铜器群研究》,第41—58页),刘楚堂《墙盘新释》(《殷都学刊》1985年第2期),孙稚雏《墙盘铭文今译》(《古文字研究》第24辑),马承源等《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第3卷,第154页),崔永东《两周金文虚词集释》(第82页),许伟建《上古汉语词典》(第290页)。,或释为“敏”*陈世辉:《墙盘铭文解说》(《考古》1980年第5期)引《尔雅·释言》“肇,敏也”,谓:“肇敏都是奋勉的意思。”。或视为动词,但体释读又有不同,如洪家义引《国语·齐语》“竱本肇末”注“肇,正也”为释,翻译相应句为:因而造成了真正巩固的周邦*洪家义:《墙盘铭文考释》,《南京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戴家祥谓“殆即垗之别构”,引《说文》“垗,畔也,为田畤界,祭其中”和《尧典》“肇十有二州”、《酒诰》“肇国在西土”、《商颂·烈祖》“肇域彼四海”,谓其中的“肇”“均有主持祭祀之意”*戴家祥:《墙盘铭文通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高明引《尔雅·释诂》“肇,谋也”为释*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88页。;陈世辉、汤馀惠谓“肇,与‘兆’通,用作动词,意为兆域、经营。,同‘徹’,治理”*陈世辉、汤馀惠:《古文字学概要》(修订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17页注10。;裘锡圭谓“‘肇徹’的‘肇’当与《诗·商颂·玄鸟》‘肇域彼四海’的‘肇’同义。郑笺:‘肇当作兆。’‘兆’古训‘域’,当动词用应是划定区域的意思……‘肇徹周邦’大概是开拓确定周王国疆界的意思”*裘锡圭:《史墙盘铭解释》,《文物》1978年第3期。;麻爱民从裘说释为“开拓、拓展”义*麻爱民:《墙盘铭文集释与考证》,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7页。。《诗·商颂·玄鸟》“肈域彼四海”,郑玄笺“肈,当作兆”;朱熹集传“肇,开也”;马瑞辰《传笺通释》“肈、兆古同音通用”;向熹《诗经词典》释为“开辟”义(第885页)。《书·尧典》“肇十有二州”,孙星衍《今古文注疏》云“此肇亦当为兆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认为肇假借又为兆,实为垗。凡此可证《墙盘》之“肇”亦通“兆”,为动词,表开拓、拓展一类义。
综上,周金文中的“肈”凡有表敬义、表勉义、表始义、表开拓义四种用法,又以前两种为主,后两种用例有限。从出现语境看,表敬义的“肈”最为丰富,有4种出现语境,其中“‘肇作’+器名”最多见,而“肈”后为表“遵循、效法”义动词和表“申继”义动词时,“肈”表敬义更为明显。表勉义的“肈”后则多为奉事类动词。与传世文献相比,周金文中的“肈”表现出很多特别之处,可为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和佐证。
王凤阳《古辞辨》将“始、初、肇”列为一组,引《尔雅·释诂》“始也”为释。但同时谓:“‘肇’是古语,《诗》《书》中较常见,后代间有使用,也是为了文章的古奥典雅而运用古词。‘肇’固然有的用法相当于‘始’,如《书·酒诰》‘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又《洛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不过‘肇’的表‘始’带有创始的意味,动词性更强一些;后代的应用中,有的则近似‘初’……这种混同,可能是因袭古词时模胡了其界限。”*王凤阳:《古辞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983—984页。方雉松谓:“甲骨文中的‘肇’多有致送、招致之类意思,而‘肇’在金文中却多用于‘肇作’、‘肇其作’、‘其肇作’之类句式中,有学者认为肇是语气副词,起突出强调后面动词之用,也有人主张为实词用法,可训为始。这些与甲骨文中的用法都衔接不上。这种词意变化转移的原因何在也有待将来作进一步研究。”*方雉松:《谈谈甲骨金文中的“肇”字》,《中原文物》2012年第6期。
据上,王凤阳先生虽遵从传统训读释“肇”为“始”,但同时也注意到了《诗》、《书》中的“肇”实有很强的动词性。方雉松则对金文“肇”与甲骨文用法的无法衔接提出了疑问。而我们通过对周金文中“肇”字用例的全面梳理和语境词义分析,发现周金文中的“肇”多数为动词(表勉义、敬义、开拓义),仅有少数为“始”义。据前文所述,似可推断:后人对周金文及《诗》、《书》中“肇”的误释,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清楚“肇”为“劭”之借字而仅据传世文献“肇”之常见义“始”为释;二是虽训“肇”为“敏”,但对“敏”在上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早期)的词义了解不是很全面,故或据“敏”之常见义“敏捷”为释,从而影响了对“肇”字词义的深入解读。从字词关系看,周金文中的“肇”实为一字异词,即一个形体记录了词义不同、来源不同的三个词。周金文中“肇”的这种复杂应用情况一方面给相关铭文释读带来了困扰,另一方面却也为解读上古汉语早期的“肇”提供了重要佐证。
【责任编辑:张慕华;责任校对:张慕华,李青果】
*收稿日期:2015—03—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古汉语动词词义系统演变研究”(16BYY112)
作者简介:武振玉,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 130012)。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16.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