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训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探析

2016-01-27张钰苓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训内涵价值观

张钰苓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校训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探析

张钰苓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育人之章”和“学校之魂”,高校校训成为校园文化氛围的精神砥柱,不仅为一代代学子树立了收益终身的奋斗目标,也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载体。大学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具有办学导向和激励学子的语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缩影,本文针对当前大学校训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大学校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校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共通性的,校训是通过学校自身的文化功底和办学特色而逐渐形成产生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学校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呈现。大多数大学校训强调创新、务实、勤奋、团结等,这四个高频词囊括着从国家层面、学校精神、个人处事等三个层面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融合,内涵相同。“创新、务实、勤奋、团结”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的公民个人层面的行为标准,又是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体现。这些校训的存在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隐含着国家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大学生每天会接触到各种新鲜事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丰富着学生的生活,极少数的负面舆论影响着学生们价值观导向。推崇道德修炼,培养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时刻提醒着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思潮的影响,使大学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和形式,而校训就是其中之一。

二、当前大学在校训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大学注重办学特色大于精神内涵建设。大学校训应该重视校训精神内涵建设,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知识领域上,应当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校训,这些不同的校训也体现了自己学校的定位和特色,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校训为“从严治警,从严治校”,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校训很明显带有学校自有的办学特色,警校的特色、师范大学的特色,但是这些校训仅仅是对学校办学目标的阐述,没有让校训成为一张精神观念,没有强调精神内涵,不能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规范的思想行为。

第二,大学注重历史文化大于校训精神时代特色。大学的成立基本上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名校的校训都出自名篇或者典故,这也说了了这些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当前社会多元化,文化的全球化也导致一些有害的思想取向迎面而来,如果一味的强调传统思路,就很难跟得上当前社会,也不能满足多元化社会,使得校训的效力很难跟得上时代的节奏。

第三,大学校训中宣传轻实践。很多学校的校训其实都放在非常明显的地方,比如印在学校大门口,刻在学校著名的地标上,甚至很多学校会要求学生背诵校训,理解校训的意思,但是这样仅仅是做到了表面,比较形式化,没有实际意义,甚至学生会有逆反心理。大学校训是学校的精神导向标,如果只注重表面的宣传,很难让校训发挥实际作用,不能起到有效指引作用。

第四,大学注重门面工程大于自身精神影响力。很多大学的校训朗朗上口,非常押韵,并且有气派,但是却过于形式化,不具有精神内涵,这样的校训,无法给学校师生产生影响力和共鸣,也无法让校训发挥应有的价值,大学精神也不能得到实践,社会价值观不能深入人心,也没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如果校训没有精神影响力,无法影响到大学师生,那么再押韵、气派的校训,仅仅是一个口号,不能发挥实质影响力。

三、贯彻大学校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第一,校训要与时俱进,承古纳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衡量正确行为准则的标准,大学校训作为大学精神内涵,应该在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接纳新事物、新发展,与时俱进,才能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价值,而不是只在现有领域中停步不前,要注重大学师生的精神文化素质,引导大学师生取得正确的价值观。大学校训培养大学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直观表达,更加的具体化、日常化和形象化,将校训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样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才能够将社会精神和大学精神统一起来,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第二,校训为精神导向,贴近师生生活。发挥校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实践,大学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缩影,所以应该是大学师生的智慧结晶,应当由大学师生共同实践校训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校园中得到传播。而且对于大学师生来说他们更了解学校的情况,所指定出来的校训必定也更加能够贴近当前大学人,这样实践操作性也能够加强,更加能够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实践得到落实。如果校训仅仅是一个文本,没有进行实践,那么校训也空无意义了。

第三,校训应扩大影响,加强校史宣传。如果校训不能深入人心,那么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没有效果,大学校训要能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重视大学校训的影响力。

在文化多元化、信息个性化的新态势下,以大学校训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时代内涵倍加丰富,理论内涵得以充实。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通融合,更推动了文化软实力的发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1]李丹丹、崔发展.试论大学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8).

[2]韩延明.校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壤[J].中国高教研究,2014,(09).

[3]陈培各.校训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有效途径研究——以贵州医科大学校训为例[J].读天下,2016,(06).

[4]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之规定性及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5).

课题名称:利用大学校训助推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课题类别: 院级一般资助课题。

猜你喜欢

校训内涵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