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文献综述与现状分析

2016-01-27白秦川湖南信息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商科专业人才办学

白秦川 湖南信息学院

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文献综述与现状分析

白秦川 湖南信息学院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商科专业要求人才培养需要具有可操作性、方便性与创新性的特点。尤其对于商科专业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现状进行分析极具现实意义。

人才培养 商科人才 培养机制

专业通常被划定为商科与工科两类。工科类的实施方向更加倾向于物体,而商科类的方向则更多是放在“人”上。也是由于这一性质特点,决定商科从事的工作倾向于管理金融类。商科从事的工作类型从本质上要求商科专业人才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技能。传统的商科专业核心技能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拥有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机制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新形势下的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在当代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面临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1.对当代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面临问题的探析

当代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受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缓慢的阻碍,国内分别从以下不同方向对当代现状进行解读。

(1)着重于对商科专业进行准确定位。

方敏、吴松等人在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中明确指出定位的重要性。他们明确表明定位要具有自己鲜明特征的特色品牌,只有明确的定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开创自己的道路。

商科专业人才机制应当从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方面进行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就是依据不同教育内涵来划定不相同的办学层次。举个例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应当着重于培养人才的可操作性、方便性以及创新性。而研究生水平的市场营销专业就应当着重于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以及专业技能。办学特色定位就是打破传统,不在局限于传统办学特点。商科专业人才不应当仅局限于固定的就业道路,可以结合地区经济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现状,开创出独特的就业方向。这将有利于解决市场就业难题,充分减少就业压力,也为自己打开就业大门。

(2)缺乏商科专业特点与商科人才素质能力的适应性。

在孙朝霞、王辉(2010)的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谈及商科专业人才与其专业素质不符的问题。其特点分别为以下几点:

第一:思想精神减弱。受到我国教育体系的影响,对职业素质进行过分强调,忽略身心素质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影响。使得我国商科教育思想精神呈现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职业道德操守的减弱、敬业与守业精神的稀疏、团队协作意识薄弱、抗压能力低下等都是思想精神减弱的具体表现。

第二:人才培养流程被过度缩减。商科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生掌握一项技能的确定,还是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使得学生对该专业具有独特充分的理解,能够做到对知识以及技能的完全掌握。新形势下的商科人才培养机制减弱这一特征的存在性,只是单一简单的重复毫无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全然无用的。只有走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性过程,拓宽自己的思路,进行创新性思维的思考,才能在当代拥有切实可行的商科人才培养机制。

第三:教学模式的异化。现如今的教育机制无限制增长知识吸收能力,使得知识仅仅发起头脑风暴后,就决然而去。这种教学模式无益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反而只会增加学生负担,对商科人才培养造成阻碍。

(3)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对创新的强烈要求。

打破传统授课法,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唤起学生主动思考,促进思维发展。从目前来看,全国普通高校商科专业的教师资格“背景”强大,但雇佣具有教师资格背景的局势需要被打破,高学历或者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不一定具有高教授能力,即不能够清楚明了的向学生解释原理与介绍知识。

二、对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出的可行性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得知,商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要紧紧依靠综合素质与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将重点放在这一方面,就会有效促进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正确实施。 想要在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上取得巨大的进步,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教学理念与教学目的相适应。如果教学目的是船只的风帆,那么教学理念就是船只的双桨,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够让船只行驶更远、更稳。教学理念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具有先进、积极的特点。商科专业特点与特殊的综合素质要求,其教学理念必须以“素能本位”为核心,对综合素质能力进行着重培养。能力的培养也是离不开技能的,教学理念还应以培养专业素质能力为目标,不应出现“捡了西瓜,丢了芝麻”的局面。也只有两者兼顾,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是改变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商科专业人才呈现出的问题有,缺少实际锻炼,只会纸上谈兵,无法将知识与实践完美融合。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工学结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还不忘授予学生技能,教授学生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方可知真理。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学生能够反复练习实践,反复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成长,得以茁壮。经过工学结合,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使得他们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能够在未来越走越远。

三、结语

商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是与社会相挂钩的,在社会中实践,在时代中历练。只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并且加以有效的实施,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理论知识过硬、实践技能满分的人才。也只有这种人才,才能够在社会上走的更远。

[1]郭丽丽.高职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保障机制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19

[2]王志伟.高职商科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

[3]孙朝霞;王辉.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06

白秦川,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核心职业能力测评师。湖南信息学院副校长兼人事处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终身会员,湖南省高职专家库专家,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应用型商科专业培养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6CZY063

猜你喜欢

商科专业人才办学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