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阐述

2016-01-27卜凌冰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丰子恺天赋趣味

卜凌冰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阐述

卜凌冰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卓越的漫画家、音乐家、散文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丰先生多才多艺,毕生致力于艺术教育的推广和研究,他的艺术教育思想既是他长期的艺术教育活动和艺术创作实践的结晶,也体现了他审美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本文从家庭艺术教育、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三个方面,对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进行阐释。

丰子恺 艺术教育 家庭 学校 社会

一、“趣味”引导下的家庭艺术教育

艺术的天赋很多时候从儿童时期就能表现出来,很多大艺术家都是在幼年的时候就展露出其独特的艺术兴趣和潜能。家庭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一个人艺术教育生涯的起点,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家庭艺术教育要从发现和挖掘儿童的天赋开始。儿童对艺术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丰子恺经常惊异于儿童想象力的丰富,惊奇之余从儿童的言语行为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人生的意味。“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能处处发见丰富的趣味,时时作惊人的描写。”①日常的琐事经过儿童天赋的“绝缘的眼”和“同情的心”,折射出一种“很深大的人生的意味”。随着儿童的长大,涉世渐深,这种艺术的天赋会逐渐消失,看待外物也逐渐由艺术的态度转化为功利的态度,因此儿童的艺术天赋是十分珍贵的,要尽可能的去发现、保护和培养,而不要忽视和压抑,任其泯灭,把儿童“大人化”。

除了发掘儿童的艺术天赋,家庭艺术教育更需要“趣味”的引导。儿童的生活,是以趣味为本位的生活,小孩子做任何事都是基于趣味这一原动力。但是儿童天赋的东西又不一定都是好的,也有一些不良的习性,这里他提出了“顽童”的概念,丰子恺说的家庭艺术教育,指的是家长应该通过“趣味”的引导,助长其合理的部分,改正不合理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在十岁左右渐知人事的时候,是家庭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他们会学习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等再大一点接触了外面的世界,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基本成型,再去进行改造,便没有那么容易了。

二、从“小艺术科”到“大艺术科”的学校艺术教育

作为艺术教育的践行者和开拓者,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活动是从自己在学校任职艺术教师开始的。丰子恺艺术教育经历丰富,从1919年浙一师毕业到1943年辞去教职结束教育生涯,在各种学校任教达15年之久。在学校任教期间,丰子恺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教育经验,发表了一系列艺术教育文章,在对艺术教育深入研究的同时看到了当前艺术学科及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关于学校中的艺术科》一文中,丰子恺指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不合理之处,即只教授学生图画和音乐的知识和技巧,并没有担负起艺术陶冶的责任。艺术教育是“人生的很重大而又很广泛的一种教育,不是局部的小知识小技能的教授”,②他把图画、音乐等学科称之为“小艺术科”,把“全般的艺术教育”称之为“大艺术科”。“全般的艺术教育”指的就是美的教育、情的教育,是教学生如何以艺术的态度去审视人生,从平凡的日常的小事中发现不平凡的美,拥有艺术的人格和审美的生活。比起机械的教授学生艺术的知识和技巧,艺术教育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走向民间大众的社会艺术教育

丰子恺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艺术教育工作,早年主要致力于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和研究,晚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为民为人生的社会艺术教育中。他认为艺术要时刻关注现实,面向大众,围绕人生,通过艺术的熏陶,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修养。

为了实现艺术教育大众化的理想,丰子恺认为开展社会艺术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第一,改良工艺美术,增加业余艺术爱好者。工艺品兼具美观与实用属性,在民间大众中的普及率很高。但普通民众使用的工艺品却往往偏重实用性而忽视形式和美观度。他提出“欲求艺术教育之普及于民间,第一须请艺术进工厂,改良工艺品,使合实用而又美观,方有美化人生之望。”③ 丰子恺认为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张艺术平民化和大众化,通过改良工艺品和培养业余艺术爱好者的方式,让艺术走入人们的生活,实现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促进社会艺术教育的传播和发展。

第二,发展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提高民众的艺术鉴赏力。比起“阳春白雪”般的高雅艺术,老百姓对“下里巴人”般的民间艺术更加喜闻乐见。但是发展民间艺术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大众,降低艺术的程度,不然艺术最后势必会变得浅薄和媚俗。所以发展民间艺术不仅要适度的降低艺术的程度,同时也要培养人们的审美眼光,提高民众的艺术鉴赏力,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民间艺术健康有效的发展。

第三,在民间普及艺术教育类启蒙读物。艺术理论往往晦涩难懂,不适合普通大众阅读,丰子恺擅长于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和例子去谈论艺术理论和艺术教育,深入浅出,富有趣味。如丰子恺的《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西洋美术史》、《音乐入门》、《艺术趣味》等艺术入门读物,让大众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叶圣陶如是说:“在三十年代,子凯兄为普及音乐及绘画等艺术知识写了不少文章,编了好几本书,使一代的知识青年,连我这个中年人在内,受到了这些方面的很好的启蒙教育。”④

总之,无论是家庭艺术教育、学校艺术教育还是社会艺术教育,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始终是与人生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艺术的陶冶和艺术教育的普及,将艺术精神应用于人生之中,达成涵养美感、陶冶身心和养成人格的目的,使人生趋于圆满。

注释:

①金雅,余连祥.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丰子恺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7

②丰子恺.《丰子恺文集》第2卷[M].丰陈宝,丰一吟,丰元草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225.

③丰子恺.《丰子恺文集》第4卷[M].丰陈宝,丰一吟,丰元草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52.

④丰子恺.《丰子恺文集》第1卷[M].丰陈宝,丰一吟,丰元草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1.

卜凌冰,山东潍坊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猜你喜欢

丰子恺天赋趣味
爆炒米花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丰子恺的“人”和“文”
午睡的趣味
用努力换天赋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