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1924年安徽新闻报刊发展状况——以日本驻芜湖领事馆的新闻报刊调查报告为考察中心
2016-01-27孙波
孙 波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1919-1924年安徽新闻报刊发展状况——以日本驻芜湖领事馆的新闻报刊调查报告为考察中心
孙 波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1923-1924年间日本驻芜湖领事馆向日本外务省隐秘地提供了两份关于安徽新闻报刊事业的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材料显示,从清末至1924年,安徽新闻报刊事业经历了萌芽、低迷、急速发展期,一时间仅省会安庆便有二十余家报社。之后多数报刊则因经营不振、缺少经费支持继而废刊以致倒闭,有些报刊则不得不求助于省府资助。省府资助的选择性对报刊的存续、安徽新闻报刊事业的发展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1924年底,经历了短暂辉煌发展后的安徽新闻报刊界,只存有5家报社。
关键词:安徽;新闻报刊;日本驻芜湖领事馆;调查报告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2.021
1922年(日本大正十一年)2月6日,时任日本驻南京领事馆领事深泽暹向日本驻芜湖领事馆领事草政吉发出一封机密文件,责成其调查该馆管辖范围内的新闻报刊状况。在之后的两年间,日本驻芜湖领事馆先后展开数次调查,详细向南京领事馆以及日本外务省报告了其辖区范围——安徽省内的新闻报刊发行、经营、管理等状况。本文根据日本驻芜湖领事馆的两份较为详尽的调查报告,探讨1922-1924年间安徽省内新闻报刊事业状况。
一、清末至1924年间安徽新闻报刊发展的三个阶段
19世纪末至1912年是安徽新闻报刊事业的萌芽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视作以报刊、杂志为主的中国舆论阵地形成期,陆续有《申报》(1872年,上海)、《循环日报》(1874年,香港)、《大公报》(1902年,天津)等相继发行。报纸逐渐被用于社会启蒙、民智开化以及倡导文明[1]88。清末,部分赴欧留学生归国后力主兴办报刊杂志,报刊的舆论性作用得到广泛认同。安徽省的《皖江日报》便是在此期间创办。辛亥革命胜利后,伴随着民权思想的广泛宣传,至1912年,安徽省内的新闻报刊事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仅是在省会安庆一处,一时间便有二十多家新闻报社[3]。
1913-1918年是安徽新闻报刊事业的低迷期。袁世凯为巩固和强化其政权基础,拉拢反对国民党的势力,并对江西、安徽、广东、四川等地持续独立的局面进行镇压。安徽迫于袁世凯舆论统制的淫威,大部分报刊停刊倒闭,仅有安庆的《民岩报》(1912年创刊)、芜湖的《皖江日报》等尚存。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两份报纸不言及政治上的是非,只报道一些市井琐事,并且在社会评论方面大都不作主张,多数只是附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发行的大型报刊的言论。
1919-1923年是安徽新闻报刊事业的兴起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断深入,安徽舆论阵地又重新活跃起来,《皖铎报》(《新皖铎》)、《国民民生》、《社刊》等报相继创办。在省会安庆,加入报界公会这一组织的报社多达二十余家,可惜大部分报社由于缺少经费、运营不振,不得不借助于政府性资助,之后渐次停废。同时,又出现一批新创设的报刊,如《通俗》、《民治安庆》、《民声》、《舆论》、《先声》、《长江》等,进而出现报社之间相互竞争,互相压制的局面[2]。
1923年1月30日,日本驻芜湖领事馆领事草政吉向日本外务大臣内田康哉报告了安徽省内发行报刊的调查状况,并附表一份。
说明:1.*号为原文难以辨认之字,应为“岩”字。2.①②③的内容为作者根据史料内容添加。
此表内容翔实,一方面可说明日本驻芜湖领事馆对安徽新闻报刊事业觊觎之深,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当时安徽新闻报刊事业的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其中就创刊的时间点而言,1919年至1923年为最多。就办报者来说,有政府性的职能部门如实业厅、警务处以及省政府等,也有党派的报刊,如《民智报》等,还有群众性的报刊。所持的舆论论调也各不相同,群众性的报刊则持中立态度者较多。
二、1919-1924年间安徽新闻报刊发展的受限因素
1.军阀起落等政治因素对新闻报刊阵地的影响
直皖战争失败以后,段祺瑞势力受到削弱,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前,其旧部希望恢复和扩大段祺瑞一派在以安徽为中心的长江一带的舆论影响力,进而在新闻报刊阵地也有所行动。
1923年8月20日,日本驻芜湖领事馆事务代理田中作便秘密地向日本外务大臣内田康哉汇报了皖系的段祺瑞旧部谋划在安徽发行《正义报》一事。其原文如下:
关于“正义报”发行计划一事
因安徽军务督理马联甲而被罢黜的前芜湖海关监督兼外交部特派安徽交涉员马振宪(以前是安徽财政厅长)辞职后,仍在当地,与相同处于境遇的前任警察厅长何树徳一起,策划对马联甲进行报复,例如起先有煽动学生反日的迹象,这次则是准备发行以《正义报》为题名的汉语类报纸,他们已经借了房屋、装置了电灯,发行上与政府的内政外交一道,立足于正义,试图向各处宣扬其观点。马振宪曾是段祺瑞的旧部,该报纸的发行,当然是出于宣泄对马联甲的排斥、昭雪心中的怨恨之意图。又以另一面,即趁现在“政潮的归趋”,以安徽为中心的长江一带,恢复段祺瑞一派的势力,特意扩大在新闻阵地的影响。之前,和本人亲交的马宪振和其未来该报纸的执笔人等,在与我的谈话中,暗示了他们的主义、目的,所以近来马宪振为了拜访段祺瑞,据说奔赴天津了[3]。
马联甲原属于皖系,1920年皖系败北后转投直系,1922年被任命为安徽督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报社的开办、报刊的发行抑或是废刊等,也受到政治风云变化的影响。
2.购买阅读群体有限以致报刊经营不振
日本驻芜湖领事馆从搜集的资料情报中分析了安徽报刊惨淡经营的原因:“一般民智的程度尚低,读者极少。仅各官署学校团体以及其他一部分官商乡绅购买阅读,现在省内第一的商港——芜湖,购买阅读省城发行的报纸者如寥寥星辰,便可推知其他……其经营不振,大概都生命周期很短,安徽新闻界尚处于不稳定状态。”[4]由于当时普通大众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报刊发行面临最大的困境则是购买阅读者甚少。仅是政府性的团体、学校以及地方的一部分乡绅望族等群体才有力购买。即便是在安徽内数一数二的商业港埠芜湖,购买安徽省会安庆发行报纸的人也寥寥无几。印制的报纸销售量受制,必然会影响到报社的收益,而长期收益的不稳定导致报社营运受挫、生命周期短暂,废刊倒闭者不断。
3.报刊自身舆论基调对其存续的影响
从上表“论调”即报刊的舆论基调一栏中可看出,大多数的报刊为“中立”。中立便是对时事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作评论,也不采取迎合或是针对政府或是其他势力进行批判。多数报刊以采取中立的态度求得生存。日本驻芜湖领事馆还认为“报纸的经营状况极为不振,仍可继续坚持者大半是由于受到官署团体一定的辅助金的支持,或是在其主笔的社长之中有名义上是官署聘请的的谘议、顾问等,借接受辅助性报酬之名来获取资助。”[4]也就是说,多数报社因为经营情况不佳,资金方面常常需要官府性团体的资助。所以为了持续获得资金上的支持,报社往往尽量不发表有悖于官府的言论,避免受到官府的厌恶甚至被取缔。
三、1919-1924年省府对安徽新闻报刊的资助
聂宪藩、许世英主政安徽时,每年划拨12 000元的财政预算给省内新闻报刊界。许世英在任期间还选拔大量怀才不遇之人,依靠他们发行报刊。由于得到省长公署的资金支持,各家报社得以持续经营,并且不断有新的报社创刊。
1923年2月,吕调元再度调任安徽省长,财政资金不足,时常拖欠教育经费,倍受指责。对于新闻报刊的资助,起初他扬言称要将该笔预算全部取消,举世哗然,一时间激起新闻舆论界强烈批评和反对。后来,通过协商,决定按许世英任省长时期的半额,即6 000元予以资助,风波才得以平息。
1923年12月,吕调元终因拖欠教育经费而酿出事故,被免去安徽省省长职务,由督理马联甲兼任。马联甲上台之后,对安徽省的财政重新整顿,特别在新闻报刊的财政预算方面,对一般性的、影响力较弱的报刊停止财政性资助,并于1924年1月设定财政资助的分配额度。
四、安徽新闻报刊团体——安徽新闻同业公会的潜在效用
1920年4月,由《新皖铎》报社社长张振铎发起,在安徽省省会安庆成立“安徽新闻同业公会”,成为当时省内屈指可数的新闻报刊团体之一。“公会”在成立之时,颁布了《安徽新闻同业公会规章》[5],分5章,共21条。其总则指出,其性质是安徽新闻同业者之组织,而其成立之宗旨是为了联络感情、共促行业之经营发展。与会的成员主要是当时在安徽省内发行报刊的报社或通讯社。“公会”设置评议部和干事部。评议部的评议员来自于参会的各家报社或通讯社,负责召开评议会、审查“公会”的财务预算决算,评议会有任免权,评议员的任期为一年。干事部设事务科和业务科,并各设置主任一名,干事从参会的各家报社或通讯社中选取,负责“公会”的日常事务和会务。“公会”定期召开会议,其中一年一次年会、特别会、每月召开一次的评议会、成员总会等。“公会”的入会费为2元,按月缴纳。
通过“安徽新闻同业公会”的《安徽新闻同业公会规章》可以看出,该会密切了省内报刊的从业人员的交往,定期召开大会有助加强其行业内部信息交流,同时如遇紧急事件,即刻召开特别会议、评议会群策群力,也可加强新闻报刊界的联合,统一内部意见,应对态势变化。
1924年,又有《商报》、《国民通讯》等几家报社在安庆开办。据日本驻芜湖领事馆的调查报告记载,截止1924年末,安徽省内发行的报刊尚存有《民岩报》(安庆)、《商报》(安庆)、《新皖铎》(安庆)、《皖江日报》(芜湖)和《工商日报》(芜湖)五种[2]。1919-1924年间,安徽报刊旋起旋落,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环境的不稳定、省府资助的选择性以及其自身运营状况、管理制度等,然而在此期间新闻报刊事业的发展呈现出的短暂辉煌,想必便是不断寻求变革中的安徽先哲对皖省近代化的持续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川岛真.近代国家への模索1894-1925[M].东京:岩波书店,2010.
[2]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3040889100新聞雑誌ニ関スル調査雑件/支那ノ部第五巻(B-1-3-2-077)「蕪湖領事館」Reef.No.1-0254-0353[R/OL].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1922年2月26日(大正11年2月26日)~1925年2月23日(大正14年2月23日)[2014-12-26].http://www.jacar.go.jp/DAS/meta/MetaOutServlet.
[3]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3040889100新聞雑誌ニ関スル調査雑件/支那ノ部第五巻(B-1-3-2-077)「蕪湖領事館」Reef.No.1-0254-0349[R/OL].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1922年2月26日(大正11年2月26日)~1925年2月23日(大正14年2月23日)[2014-12-26].http://www.jacar.go.jp/DAS/meta/MetaOutServlet.
[4]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3040889100新聞雑誌ニ関スル調査雑件/支那ノ部第五巻(B-1-3-2-077)「蕪湖領事館」Reef.No.1-0254-0354[R/OL].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1922年2月26日(大正11年2月26日)~1925年2月23日(大正14年2月23日)[2014-12-26].http://www.jacar.go.jp/DAS/meta/MetaOutServlet.
[5]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3040889100新聞雑誌ニ関スル調査雑件/支那ノ部第五巻(B-1-3-2-077)「蕪湖領事館」Reef.No.1-0254-0355[R/OL].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1922年2月26日(大正11年2月26日)~1925年2月23日(大正14年2月23日)[2014-12-26].http://www.jacar.go.jp/DAS/meta/MetaOutServlet.
责任编校:徐希军
Journalism Development in Anhui from 1919 to 1924:
Base on the Journalism Investigation by the Japanese Consular in Wuhu
SUN B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years between 1923 and 1924, the Japanese consular in Wuhu provided two reports of journalism development in Anhui secretly to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According to the reports, from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o 1924, journalism in Anhui underwent the stages of sprouting, depress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For a moment, there were over twenty newspaper offices in Anqing, the capital of Anhui province. Later, most newspaper offices were closed because of poor management and insufficient funds; some needed to turn to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for help. The selection of the provincial support exerted influence on the existenc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spapers and journalism in Anhui. After a short-term prosperity, there were only five newspaper offices at the end of 1924.
Key words:Anhui; journalism; the Japanese consular in Wuhu; reports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2-0097-04
作者简介:孙波,男,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
收稿日期:20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