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语义语用分析

2016-01-27

关键词:句末语篇语义

胡 明 亮

(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五个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语义语用分析

胡 明 亮

(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摘要:语气词“啊”、“呀”、“吧”、“嘛”和“呢”5个语气词各有不同的语义。“啊”带有感叹的意味,“呀”表示惊讶,“吧”表示试探,“嘛”表示显然,“呢”表示对比。除了句尾,这些语气词也可以用于句中话题后,表示停顿和强调等意思,也有不同的意义。这些语气词用于句末和句中都具有语篇衔接的语用功能,但是由于语义不同,衔接的方式有所不同。

关键词:语气词;话题;语义;语用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2.018

语气词一直是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1-2]。本文拟探讨“啊”、“呀”、“吧”、“嘛” 和“呢”5个语气词在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异同,以期为汉语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有些老师指出,小学课本的一些课文没有按照音变改写“啊”字。如下列句子的语气词有误(1)[3]。

(1)a. 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b. 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

c. 同志们! 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 冲呀!

d. 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

有学者指出,按照发音规则,上面例(1a)和例(1b)句末的“啊”应该改为“呀”;例(1c)的“呀”应该改为“啊”,例(1d)的“呀”应该改为“哪”[3]。这些意见促使我们思考,有关课文的作者为什么会“误用”这些语气词?这些真的是误用吗?我们会注意到,例(1b)的“哪”可以是不同于“啊”的语气词“呢”和“啊”的集合体;而例(1c)和(1d)的“呀”已经不再是“啊”的变体,而是具有自己独特意义的语气词了,所以,也不一定非得替换为“啊”和“哪”。

本文将探讨“啊”、“呀”、“嘛”、“吧”和“呢”5个语气词在句末和句中的语义和语用功能。这些语气词大多可以用于问句,但是限于篇幅,本文暂时不涉及问句。

二、用于陈述句末

(一)语义特征

我们把不同的语气词放在句子“他是教练”,看语义有何不同。

(2)a. 他是教练啊。

b. 他是教练呀。

c. 他是教练吧。

d. 他是教练嘛。

e. 他是教练呢。

例(2a),表示惊叹。例(2b)用“呀”表示惊讶,没有想到他是教练。例(2c)用“吧”表示猜测,不确定,请对方确认等,可以是问句。例(2d),用“嘛”表示不用多说,应该知道他是教练。例(2e)用“呢”,表示与对方“他不是教练”的设想不一样,肯定“他是教练”。如果把带有特定语义的副词和语气词同时用在句子“他是教练”里,会发现有的可以匹配,有的则不行。例(3)各句是副词“偶尔”、“大概”、“倒”、“居然”和“果然”与语气词同现的例子。

(3)a. ?他偶尔是教练啊。

b. *他大概是教练呀。

c. *他倒是教练吧。

d. *他居然是教练嘛。

e. *他果然是教练呢。

例(3a),“偶尔”表示次数少,可是“啊”却表示强烈的感情,两者的语义不相配,故句子不合适。例(3b),“大概”表示猜测,可是“呀”却表示因为发现某一事实而感到惊讶,两者也不匹配。例(3c),“倒”表示与上文语义相反,可是“吧”表示“试探”,同一句话又“相反”又“试探”,语义也不相符。例(3d),“居然”表示惊讶,但“嘛”表示“显而易见”,于是语义冲突,句子不好。例(3e),“果然”表示事情发展符合预想,可是“呢”表示与上文形成对比,否定上文的预测,两者互相矛盾,故句子也不好。

这5个副词与5个语气词搭配的结果如表1,其中正号(+)表示可以,问号表示不太好,星号(*)表示不行。

表1 副词与语气词搭配表(如“他居然是教练呀”。)

(二)实际语料

我们看一看实际语料中陈述句使用句末语气词“啊”、“呀”、“吧”、“嘛” 和“呢”的情况。

(4) a.“你说你一回来就上了班,到那个药店。你一直在那个药店上班吗?”警察往回翻着记录问。“是啊,除了休息日。后来,三年后我退职不干了。……”[4]11

b. “你净打岔,忒不地道。”“不是不是。”我盯着谭丽笑着说,“怎么着,她说她认识我?那你带她来找我玩呀,我们熟人也好见见面。”[4]3

c. 她拿正照片仔细端详,抬眼对我说,“没我想的那么漂亮。”我笑:“一般人吧。”[4]118

d. “听说你发了,大把的钱。”“没有没有。”我看第二个姑娘,觉得她长相一般。“发了就发了嘛,别不好意思。”[4]3

e. “这些刀刃的缺口是怎么回事?”一个警察问。“噢,那是我劈老百姓的甘蔗林锛的,知道了吧,这刀劈甘蔗都锛刀。”“甘蔗?哪儿的甘蔗?”警察们看着我,一脸狐疑的警觉。“说着玩呢。”我说,“不是劈甘蔗就是劈树,手里拿把刀总想砍点什么。”[4]13

从以上例(4)各句,可以大致看出这几个语气词的不同语义。例(4a)为了减少对方的怀疑,主人公用“是啊”回答,表示比较强烈的肯定。例(4b),“那你带她来找我玩呀”,用“呀”表示对上述信息“她认识我”的惊讶。例(4c),用“吧”表示试探和商量。例(4d),“发了就发了嘛”,表示“发了”的信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等。例(4e)用“呢”,表示与对方的推测有出入,形成对比,意思是刚才的话“那是我劈老百姓的甘蔗林锛的”是开玩笑,不要当真。

总之,用在陈述句末时,“啊”表示强烈的感情,“呀”表示惊讶,“吧”表示试探,“嘛”表示明显,“呢”表示对比。

我们看另外一位作家霍达在句末使用五个语气词的情况。

(5) a. 韩太太连忙扶起她:“您别这么见外,海嫂!看起来,这孩子是跟您有缘啊![5]233

b. “那,你叫什么呀?”璧儿在摆饭的时候问他。“我?我叫易卜拉欣呀!”[5]63

c. 我想还会有吧!邱祖不是也有师傅吗?[5]63

d.(侦缉队长)又补充说:“可有一条,韩先生!我卖的只是房子,二道门里的那个木头影壁,可没打在里头,我得搬走!”“这……影壁也是房子的一部分嘛,”买主儿沉吟着说,“我买这房,也买这影壁,价钱可以商量。”[5]12

e.易卜拉欣,巴巴没叫你,巴巴跟我说话儿呢。[5]23

上面例(5)与例(4)的情况类似。例(5a),韩太太看到自己的孩子喜欢流浪的海嫂,故劝海嫂留下,“这孩子跟您有缘啊”表示韩太太劝海嫂留下的强烈感情,这与例(4a)的语气一样。例(5b),“我叫易卜拉欣呀”的说话者认为,这条信息会让璧儿感到惊讶。例(5c),“我想还会有吧”,表示一种猜测,即也许有或者没有比父亲更巧的玉器匠。例(5d),“嘛”表示人们都承认的常识:“影壁也是房子的一部分”。例(5e),易卜拉欣以为父亲叫他,故答应,接着父亲说“巴巴跟我说话儿呢”,表示与易卜拉欣的预想不一样,父亲没有叫他。

三、用于句中话题后的语义

学者已经认识到,“啊”等5个语气词都可以用在句中,表示话题或者停顿,或引起注意[6]43。下面看五个语气词用在句中话题之后的情况。所选的例句的语气词前均为名词性词组(即话题),没有算入语气词前为副词或从句的情况。还是先看王朔的例子。

(6) a.“生活的路啊,怎么这样难?”[4]86

b. 他呀?他出去了,不知道去哪儿了,有个女的打电话把他叫出去了。[4]168

c.“我吧,就是特爱钻研。”韩丽婷运动着回答,也有些喘吁,“对什么都有兴趣,不管社会刮什么风我都跟着凑热闹。我现在正跟着个班练气功呢,还有半个月毕业,到时候我给你发功啊。”[7]247

d. 夏顺开认真地对慧芳说。“别孤立我们小雨呀,孩子嘛,心灵和友谊都是纯洁的,这会儿就分等,伤心呐。你不让小芳和小雨玩,我们小雨回去都哭成泪人了。”[7]319

e. 我在家里收拾细软,李江云在一边替我数着:“带上牙刷,带上洗脚布,带上擦脸油,围嘴呢?围嘴也得带上,宝宝。”[4]65

例(6a),说话者对话题“生活的路”难发出感叹,所以用“啊”。例(6b),“他”是话题,由于这个话题让说话者感到突然,所以用“呀”。例(6c),说话者韩丽婷以自己为话题,“吧”表示一种商量的口气,显得自己很谦虚。例(6d),“孩子”是话题,同时“嘛”表示一种显而易见的道理:孩子的“心灵和友谊都是纯洁的”。例(6e),“围嘴”是话题,“呢”表示与上文有关行李的讨论形成对比,同时还暗讽对方还处在需要围嘴的阶段。

霍达的例子也是大同小异,如(7)所示。

(7) a.在那里,她的头发像淋浴之后那样清爽柔软,随风飘拂,她的肌肤像披着月光那样清凉润滑,她的那颗心啊,像浸润着濛濛细雨的花蕾,挂着晶莹的露珠,自由地呼吸……[5]252

b. 壁儿想起父亲的终日劳作,也怜惜地发出感叹,“要是人人都会做,也就不稀罕了。我爸呀,成天价心里想的是玉,眼里瞅的是玉,手里拿的是玉,除了玉,什么都忘了,坐在水凳儿前头磨呀,磨呀,小活儿要磨十几天,大活儿要磨几个月!”[5]27

c. 就说这宝船吧,依我的意思,过去的事儿就一笔勾销了,什么订钱吧,条款吧,都不提了;可是不成啊,我不跟您提,还有人朝我提呢![5]130

d.“等几天倒是不碍事,您尽可从容,”买主儿说,“钱嘛,您现在就可以派人跟我到柜上去取一万,算是订钱吧,余下的两千,等您搬完了,再清账。您以为如何?”[5]12

e. 这事儿不用你出面,也不用我出面,自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来管闲事。你呢?什么也不用管,把那屋的门给我开开,你的事儿就算办完了。[5]56

例(7a)描述爱情中的少女,“她的那颗心啊”,既表示话题,也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例(7b)的“我爸”是话题,“呀”表示该信息(“不是人人会做,但是我爸爸会做”)可能会让人惊讶。例(7c)的“吧”既是话题标记,也含有商量的口吻,同其在句末的语义类似。例(7d)话题后“嘛”的语义跟句末“嘛”一样,都是“显而易见”,含义是“一定会给你钱的”。例(7e),有人管事,不必让“你”操心,故把“你”与上文的别人形成对比。

四、语用功能

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标记、人际关系和语篇衔接三个方面。从信息标记来看,5个语气词均有改变句子信息地位的作用。从人际关系来看,都有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从语篇衔接看,它们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每个语气词的具体功能有所不同。

“啊”在句末时,强调该句信息特别重要,对方应该注意。在句中时,除了表示强调,还标志前边部分为句子的话题。因为有感叹的意味,所以多用于充满感情的人际关系。它的语篇衔接功能,是通过强烈的感情实现的。用在句中时,“啊”表示该话题和该整句信息都需要强调,也给对方感情豪放的感觉。

“呀”则表示该信息为说话人始料不及。其人际功能体现在表示惊讶以及警告(“没有想到你是三好学生呀”)。用在句中时,“呀”表示在语境中该话题会让人惊讶。

“吧”则表示该信息不一定对,需要对方确认。表示商量,具有尊重对方的意味。“吧”的语篇功能是通过对某信息表示犹豫不决实现。句中时,“吧”表示提出该信息让对方考虑。

“嘛”则表示该信息人人皆知,不需质疑。表示“显而易见”,有时带有教训别人、撒娇的意味。“嘛”的语篇功能是通过推出不容置疑的信息实现。在句中时,“嘛”表示该句信息不容置疑。

“呢”则表示该信息与上文信息形成对比,对方的预设可能是错的。“呢”因为与上文信息形成对比,所以具有请对方注意话题有变的功能。“呢”的语篇功能是通过与上文对比实现。在句中时,“呢”仍然表示该话题与上文的话题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语气词在句末和句中使用的情况,可以说,“啊”等5个语气词的语义和作用的确不一样。“呀”具有与“啊”不同的语义,可以看做不同的语气词。其次,各语气词在句中和句末的语义和作用有对应的关系。就是说,不论在句末还是句中话题后,“啊”都表示感叹,“呀”都表示惊奇,“吧”都表示试探,“嘛”都表示显然,“呢”都表示对比。不论是哪种语义,都与上文和整个语境发生关联。具体说,这些语气词通过自己的语义,都将所在句子的信息与上文联系起来。当然联系的方法则有不同。“啊”是凸显本句的信息,“呀”是告诉对方本句信息会让人惊讶,“吧”则试探本句信息是否符合上文信息,“嘛”是肯定本句信息符合上文信息,“呢”是本句信息与上文信息有所不同,形成对比。

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了这些语气词在陈述句末和句中话题后这两种情况,不能概括其他用法,但也从两个侧面反映了语言实际,为研究其他句式和句子成分后的使用情况提供一定的借鉴。当然,语气词的意义和语用功能还在变化中,它们之间的界线有时不清楚。另外,不同使用者之间也会有差异,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使用者的用法不全一样。本文只是探讨了两位北京作家的书面作品小说,没有考察口语的情况。最后,还需要对更多语料进行话语分析和统计,为研究语气词的语义和作用提供更多证据。

参考文献:

[1]张桂权. 语气词“啊”的音变及其用字规范问题[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2]李顺群.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语气助词[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6).

[3]陈永林. 这些“啊”字还是改的好[J]. 小学教学参考,1999(1).

[4]王朔. 玩儿的就是心跳[M].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5]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M]. 北京出版社, 1998.

[6]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王朔. 橡皮人[M].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责任编校:汪长林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2-0084-04

作者简介:胡明亮,男,山西太原人,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博士。

收稿日期:2014-06-27

猜你喜欢

句末语篇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