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再现特性

2016-01-27戴丽霞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3期
关键词:范畴曲子音乐作品

戴丽霞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幼教中心第十一幼儿园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再现特性

戴丽霞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幼教中心第十一幼儿园

音乐作品再现性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音乐对客观现实的刻画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可能与较少接触音乐的人的想法相左。所有,音乐作品中的再现性或再现内容是需要认真挖掘。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特性

一、音乐作品再现性概述

在听再现意味很浓的维瓦尔第《四季》组曲中的《夏季》时,你可能一直期望着能听到用语言所描绘的那种“夏季”,结果却使你很失望。因为在这个作品中既不能让你“看”到也不能让你“读”到夏天的样子,更不能告诉你一个特别的夏季是怎么样的。它只是提供用音乐“语言”所刻画的夏季。所以,音乐作品中的再现性或再现内容是需要认真挖掘的,大多数再现性音乐作品的再现内容还是很含蓄的,只是匆匆听一遍或两遍在头脑中不会留下太多的东西。一个短小的再现性音乐作品可能比较容易找到一个可辨认的主题,我们总是寻找各种线索如标题、题目、歌词等使主题得到确认。如《图画展览会》中的《未出壳雏鸡的舞蹈》这个曲子,它的题目就可以直接成为我们理解音乐内容的主题,这个主题使我们在倾听音乐时自觉地把音乐与未出壳小鸡的形象对应起来。

二、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

因为所有的歌词总是在描述、叙说着什么,总是内含着一个主题,所以所有的歌曲都是再现性音乐作品。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由于歌曲的再现性比较容易理解,下面有关音乐作品再现性的讨论我们着重于器乐曲。幼儿园器乐类再现性音乐作品大概可以分以下几种:

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

这类曲子本身具有鲜明的童趣,所再现的音乐内容的主题也比较容易辨认。音乐在刻画人物、动物或事件时,一般用三段、多段、回旋等曲式,在句式上非常强调重复、对比这些组织手法。在幼儿园的器乐曲中这类曲子占多数,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中的曲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都属于这一类。这些经典儿童乐曲应该说是我们重要的音乐资源,每一首曲子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度挖掘的。

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

这是一批这样的作品,它们原本是为成人创作的,但儿童音乐工作者从这些作品中挖掘出儿童趣味,从而使其成为儿童音乐作品。这类作品与第一类作品在音乐性质上是一样的,即在刻画对象时,一般用三段、多段、回旋等曲式,在句式上非常强调重复、对比这些组织手法。区别仅在于这批作品比较成人化,乍一听并不具有浓郁的儿童趣味,在音乐主题的辨认上也没有第一类那么明确。像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研讨会2006年深圳观摩会上呈现的作品《喜洋洋,捏泥人》、《打猎进行曲,狩猎波尔卡》、《胡桃夹子——糖果仙子圆舞曲·小鱼和美人鱼》、《七步进阶曲·调皮的小老鼠》等是属于这类。

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这类曲子由于其句式不规整,幼儿很难以拍子为背景按部就班地进行动作表演。但是,这类曲子往往形象非常鲜明、主题也很容易辨认,因此也很受幼儿喜欢。像《动物狂欢节》中的《大鸟笼》与《野蜂飞舞》属于这类曲子。

三、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

音乐“语言”是抽象的,即便是音乐作品中最“具体”的充满说明、描述的再现性音乐作品,其再现的内容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再现内容需要我们多次倾听、理性分析才能捕捉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作品的再现特性是需要挖掘的原因。对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的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动作表现,旨在洤释再现内容。下面我们以举例的方式,阐述如何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再现性作品进行再现特性挖掘。

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器乐曲再现特性挖掘。这类曲子我们以《图画展览会》中《未出壳雏鸡的舞蹈》为例。

步骤一:画出此曲的结构图,确认音乐内容主题。

进行曲式分析,势必要画出句式结构图,对照结构图更加容易确认音乐内容的主题^。《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结构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

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abc三句在力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小鸡先稍慢轮流地动翅膀,然后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用力并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

步骤二:把音乐再现内容用动作诠释出来。

其实步骤一巳经把动作的表达思路呈现出来了,步骤二旨在要求教师在流动的音乐中以拍子韵律为背景、以句子为单位,与音乐比较吻合地把动作表演出来。因为步骤一属于理性分析阶段,还没有进入音乐感性,只有完成了步骤二,教师才是把理性分析与感性表演结合了起来。理性分析是感性表演的前提,当进入音乐课堂时理性进入隐性,呈现在幼儿面前的是教师的感性表演。

四、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形式规限

对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过程,其实是处理音乐的再现性与形式性关系的过程,而这种关系就是张力。正如吴康宁教授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社会学》06级博士生课堂讨论中所说,张力是由一对对品质相异的范畴构成,如自由与规则、民主与集中、形式与再现等,教学目标只有是成对的,才会是有张力的。张力结构中的一对范畴的地位不是50%对50%的绝对式平衡,而往往一个是我们追求的价值范畴而另一个是制约范畴或规限范畴。当然在张力结构中价值范畴优先,然而如果忽视了规限范畴,价值范畴的优先也就不存在。优先性与规限性同时实现,这就是张力的魅力。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猜你喜欢

范畴曲子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音乐作品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有风吹过
吹曲子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