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2016-01-27孙彦秋
孙彦秋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二道沟中心学校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孙彦秋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二道沟中心学校
科学不仅是学生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更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科学知识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让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构建出高效的科学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提出了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科学是一门充满了神奇与奥秘的学科,要让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教师就要充分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与欲望,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自主地思考并探究问题,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教学经历。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喜新厌旧”是大部分小学生的共性,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且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结合科学知识的特点,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彩虹》时,我就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同学们都见过彩虹吗?彩虹一般会在雨后的天空中出现,神奇美丽的彩虹充满诗意,令人心驰神往。那么我们能不能也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说着我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几张彩虹的图片,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学生都变得十分兴奋激动,听到要制作彩虹,学生的心情也变得异常愉快。于是接下来我便引导学生操作利用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在亲身的操作中学生看到太阳光变成了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一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使得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改变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从而使其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运动和力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在学生学习了运动与摩擦力的知识后,我便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赛车,并指导学生进行制作。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对这些内容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设计与制作时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并提出了多种设计的模型,小组成员经过交流后,选择了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模型进行实际的制作。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并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学生在制作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也都积极地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必要时还会主动地寻求我的指导帮助,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得到了实现,从而切实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组织课外实践,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科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的学科,在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时,教师还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使其在实践中增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场所由室内转移到了室外,轻松的氛围、融洽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社会调查,学生要调查并统计每个人每天的喝水量,可以是校园内其他班级的学生,可以是小组内学生的家庭成员,也可以是小区内的居民等。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投入,并认真地记录数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这节课的内容,知道了人体每天的需水量,那么这些调查数据就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现在人们的喝水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学生也会逐渐认识到喝水与人身体健康的联系,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多喝水的意识,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增强学生应用能力,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1]白宇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2]汤跃明,金海燕,李瑞萍.基于设计的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08)
[3]张仁田.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