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网站上的自我暴露及影响因素

2016-01-27刘晓桐杜秀秀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3期
关键词:脸谱个人信息个体

刘晓桐,杜秀秀

曲阜师范大学

社交网站上的自我暴露及影响因素

刘晓桐,杜秀秀

曲阜师范大学

随着社会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以一种快速的方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信息,个体在社交网站上的大部分信息都能够立即呈现在整个网络上。然而,这种在社交上立即获得个人信息的方式必然会导致一种代价——即隐私的潜在丧失。本文主要关注社交网站上有关个人隐私的自我暴露行为。

社交网站;网络隐私;自我暴露

近来,社交网站(SNS)已经成为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成为包括技术学,通信学和社会学在内的很多领域的研究主题。SNS指的是一种服务,在其中(1)用户可以建立公开或半公开的资料;(2)与其他用户进行联系;以及(3)看到他们自己的关系网。与其他具有匿名属性的网络平台不同,SNS要求用户暴露个人信息,这种网络的形式有一个很独特之处,即SNS是通过人们分享经历以及暴露用户的个人信息来建立的。正是由于SNS的这种身份的暴露性,随着SNS越来越流行,隐私成了一个问题。

一、网络自我暴露的定义

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指的是个体遗弃个人和私密信息的过程。隐私指的是一种个人边界的管理过程,个体通过这个来调节与他人分享隐私的水平,这取决于情境差异。正如所界定的那样,自我暴露被认为是一种对他人揭露个人信息的行为,这指的是个人的独有信息。自我暴露的参数包括宽度(或数量),私密性(或深度)以及自我启示的持续性。宽度指的是暴露的细节数量,私密性指的是隐私水平,持续性指的是揭露信息所用的时间。自我暴露指的是个体对他人揭露自己个人信息的程度。

自我暴露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相关因素。在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Altman&Taylor,1973)的基础上,自我暴露是关系发展的一个关键部分,从非私密性的信息到私密信息分享进行转变。大量的研究关注于自我暴露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网络自我暴露的影响因素

过去的研究倾向于关注SNS使用中的情境因素和环境因素,而不是SNS用户的个人因素。例如,Joinson(2008)认为SNS公司提出的特定网络特点和功能能够让用户更愿意分享自己的个人信息。Nagle and Singh(2009)认为用户之间存在的互动联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是否愿暴露个人信息。Debatin等人(2009)认为感觉到隐私被侵犯的用户更容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控制,这是由于他们过去关于隐私侵犯的经验让他们能够更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隐私收到了侵犯。之后,Nosko等人(2010)认为SNS上的信息类型不同能够决定用户是否愿意暴露个人信息。

但是,尽管之前提到的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与信息隐私相关的行为,个体的内在特征也在他们控制个人信息的意愿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有相关研究表明,人格特征能够预测个体在网络行为上的差异,这是由于人格特征倾向于表现出思维,感觉,以及表现的一致性。心理学家发现高自恋用户对他们SNS的隐私环境关注更少,这是由于他们相信自恋能够促使用户暴露更多的信息。自尊同样也会影响个体的网络暴露行为。高自尊个体(与低自尊个体相比)在与他人网上分享个人信息时也倾向于表现得更加警惕,这是由于高自尊的个体更加关注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

尽管心理学家们在人格特征的背景下分析自我暴露行为,并且着眼于它情感成分及作用,但是有研究者指出,即使在非匿名的环境下,也存在发生在网络上的自我暴露行为。实证性的研究证明与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计算机中介交流中用户更愿意进行自我暴露。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匿名性似乎扮演了决定性的作用。对隐私忧虑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户越了解如何在脸谱上分享他们的信息,他们登陆SNS的频率越高。另有研究表明,一些用户喜欢SNS,但是并不喜欢在上面发布自己的有关信息。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对改变自己在脸谱账户上的个人设置很不自信,脸谱95%的经常登录用户每月至少一次对自己的身份更新进行改变。另外有关网络用户的研究也发现一些用户对自己隐私的认识是错误的。

脸谱(facebook)作为一个极具盛名的社交网站,Chang and Heo(2014)探索了影响脸谱上信息暴露的因素,发现脸谱上的时间使用,朋友数量,感受到的风险,以及效益都会影响个体在社交网站上的自我暴露。他们对脸谱使用的不同动机进行了研究,发现动机有消遣时间,娱乐,以及维持关系。Hollenbaugh和Ferris (2014)同样发现影响自我暴露的因素包括社会凝聚力,脸谱动机以及人格因素。研究者们也对影响脸谱上自我暴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包括娱乐,好奇心,和时间扭曲。有一些研究对SNSs上的隐私和自我暴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但是却没有研究关注脸谱上隐私问题如何影响自我暴露。在早期关于脸谱的研究中,研究表明暴露自己信息的个体几乎不会关心自己的隐私忧虑。研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脸谱账户采用保密设定,他们允许网络上的任何个体看到他们的信息或个人照片。另外的研究发现脸谱上的用户知道如何对自己的隐私控制进行管理,但是却不在乎自己的信息被别人看到。

心理学家们也对隐私和暴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有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社交网站,的确,社交网站带给了我们很多便利,但同时它也存在这隐私暴露的风险,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社交网站上的自我暴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理解,以此来对如何维护用户的隐私进行进一步探讨。

[1]Ahn H,Kwolek E A,Bowman N D.Two faces of narcissism on SNS:The distinct effects of vulnerable and grandiose narcissism on SNS privacy control[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45:375-381.

[2]Baek Y M,Kim E-M,Bae Y.My privacy is okay,but theirs is endangered:Why comparative optimism matters in online privacy concern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1:48-56.

[3]Beaussart M L,Kaufman J C.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internet privacy on self-reports of sexual behavior and sociosexualit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29(6): 2524-2529.

刘晓桐(1992-),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心理学硕士,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杜秀秀(1989-),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心理学硕士,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脸谱个人信息个体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民法典应进一步完善侵害个人信息责任规定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做个脸谱迎『六一』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灶王爷的“脸谱”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