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机课堂”方法探讨
2016-01-26陈金鑫汪燕殷娟
陈金鑫 汪燕 殷娟
【摘要】这是一次有关“无手机课堂”的理念倡导,也是一次理念实用性的探讨。本文试图动员起学院管理的规范,教师授课的热忱,学生课堂的回归等诸多积极因素,推动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信息时代辅导员的新职责,也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无手机课堂;学生;辅导员
一、如何看待手机与课堂的关系
研究表明,社会各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手机依赖现象,相对于电脑,手机携带方便、操作隐蔽、受影响范围小,这就使得手机依赖现象理所当然地走进了课堂。虽然有部分学生表示带手机进课堂是为了辅助学习,比如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查阅学习资料,或者直接将老师的课件拍照留存以便课后复习,有利于课程学习。可是大部分学生带手机进课堂是为了聊天、看小说、玩游戏等,这些行为对课堂学习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课堂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主要地位,而课堂教学是高校中长期存在的教学形式,如何处理好高校课堂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每所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无手机课堂”活动的推广模式
(一)“无手机课堂”的内涵
“无手机课堂”指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均不使用手机,手机已带入教室的,课间都将手机关机或调为静音状态的课堂。
“无手机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是单单只在学生层面,还应是高校纪律的必须,是师生自律的必须。学校要将“无手机课堂”纳入学院整体教学管理中,将其常年化、常态化。从管与控两个方面着手:“管”,在全校倡导“无手机课堂”的理念,在学校制度上制定出奖惩条文;“控”,教师要在自身教学水准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对所授课程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无手机课堂”的管理
分为三个层面,任课教师管理、同学相互监督、学校专项检查。“无手机课堂”中,任课教师应及时对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进行纠正,同学应该相互提醒和帮助,共同克服课堂使用手机的不良习惯。学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可以不定期组织检查组进入课堂检查“无手机课堂”落实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课堂使用手机行为进行处理和纠正,通过实际有效的工作逐步形成“无手机课堂”的良性环境。
三、辅导员在“无手机课堂”活动中的作用
辅导员要将学院有关“无手机课堂”的纪律规章向大学生们宣讲,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将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反馈到学院管理层,形成学院课堂连动管理。同时辅导员要与学生细心交流沟通,了解在学院中学生手机持有状况以及使用情况,提醒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手机持有的规章。这就是信息时代辅导员的新职责。
新的职责是与新举措结合的,围绕“无手机课堂”活动开展,辅导员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新生入学环节——“无手机课堂”作为学院常常开展的一项活动,辅导员在每一届新生入学宣讲学院规章制度的时候都要将“无手机课堂”的理念提前介入,专门设计相关表格将新生手机持有、使用情况登记、建档,对新学员的手机持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重点学生环节——青春期的大学生,处在世界观逐步成熟的生命过程中,还是有不少个性特殊、我行我素的学生,辅导员要通过促膝谈心,以交朋友的方式让其逐步克服课堂手机依赖的学习习惯,多关怀,少批评指责,以心换心,以情感人,把工作做细,坚持下去,使“无手机课堂”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得以解决。有明显转变的同学可以让其在班会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成长,提高同学们对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的信心。
3.优秀群体环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辅导员在“无手机课堂”活动中要注重组织和领导好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只有通过这样一群优秀学生的倡导带动、以身作则,才能拉动“无手机课堂”整体活动的车轮。这样一群优秀的学生,辅导员可以组织倡导“无手机课堂”活动小组,小组的优秀成员也可以在同班同学中展开互帮互学活动,将“无手机课堂”的理念、执行方法落到每个同学的实处。引导大学生从手机“自律”的精神培养中获得整体道德品质的提高。
“无手机课堂”活动无论从学校管理课堂秩序,还是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来看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洗礼的活动,信息时代辅导员的新职责,光荣而具有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