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在猪病治疗中合理应用
2016-01-26韦智毅
韦智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45100)
解热镇痛药在猪病治疗中合理应用
韦智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45100)
在对病猪的治疗过程中,解热镇痛药是作为一种常备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并被很多养猪户作为治疗猪病的 “灵丹妙药”,直接造成解热镇痛药物的滥用,不仅给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危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直接导致饲养成本的增加,影响到养猪经济效益。因此,在对猪病治疗过程中要认真分析猪病的发烧原因,科学分析解热镇痛药功效,科学合理的应用解热镇痛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猪病;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滥用;合理应用
解热镇痛药是猪病治疗中使用较多的药物,在猪病诊疗上,广泛存在对这类药物的本质、特点、副作用以及发热这一病理现象的许多错误认识,由此造成解热药的滥用。许多猪病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反复使用解热药带来家畜体力衰竭与实质器官的损伤而加重病情,难以治愈而死亡。兽医临床上只有正确认识发热和解热药应用原则,才能有效地发挥解热药的作用,避免盲目用药造成损失。本文将对解热镇痛药在猪病治疗中合理应用做一探讨,意在于对养猪户饲养工作有所帮助。
1 正确认识发热及引起猪发热原因
1.1 病原微生物致热源性
各种病原微生物致热源性发热,如细菌及其产物、病毒、螺旋体、真菌、原虫等,当其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后,或进入红细胞后,就释放白细胞致热源,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反应。
1.2 组织致热源性发热
致热源含在脏器与肌肉组织内,细胞变性、坏死时可释放出来,神经介质致热源,如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状腺素等均可引起发热。
1.3 非致热源性发热
见于产热增多,如破伤风、应激综合征、公猪配种过劳;见于散热减少,如猪的严重疥螨、大面积渗出性皮炎、中暑等。
2 发热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发热是机体的防卫性反应,在体温升高的同时,白细胞增多,吞噬作用增强,物质代谢加快,抗体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对消灭病原微生物,恢复机体健康是有利的,预示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过高的发热,长期的发热 (指5d以上哪怕是低热)都是不利的。但是发烧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糖、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发热初期,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猪会出现狂躁不安,有的表现精神沉郁;高温持续期,中枢神经呈抑制状态,发生昏迷。高温血液直接刺激窦房结和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能增加血输出量。发热时高温血液和酸性代谢产物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有利于氧的摄入和散热。持续高热可损伤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变慢。
3 解热镇痛药的应用
3.1 慎用解热药
对一般发热病猪绝对不能轻易使用解热药,而应首先明确诊断。当不能明确诊断,要做试探性治疗诊断时,若用了解热药那么治疗性诊断就缺乏正确性。
3.2 合理使用解热药
当体温超过42℃时,可考虑给予解热药,若猪体无全身性重大反应,如高度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最好不给解热药,仍以控制感染为主。控制感染后的降温是一种缓慢的过程,不要动摇决心。解热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和安替比林及复方制剂,由于肾毒性,粒细胞减少,使用时剂量要准,不可反复使用。
3.3 规范使用解热药
违规将解热镇痛药与抗生素类药任意组方,形成用抗菌药必然用到解热药的事实;许多复方抗菌药中,解热药用量大的惊人,而主药 (抗菌药)含量少,不是用抗菌药来控制感染,而是靠解热药来临时退热,临床上表现为用药高速即退,不用体温就复升的可以控制感染的假象,造成反复用药,多用药。许多猪病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反复使用解热药带来家畜体力衰竭与实质器官的损伤而加重病情,难以治愈而死亡。兽医临床上只有正确认识发热和解热药应用原则,才能有效地发挥解热药的作用,避免盲目用药造成的损失。
3.4 推荐使用中草药
在临床上常用的中草药有:金银花、千里光、蛇舌草、大黄、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黄连、黄柏、蒲公英、水灯芯等,凡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对治疗和稳定本病病情都有较好的作用,各地可根据本地草药资源灵活使用。也可应用中草药制剂如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