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2016-01-26杨明
杨明
抗抑郁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杨明
目的分析探讨抗抑郁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11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比组,各58例。参比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参比组基础上应用抗抑郁药物进行干预。对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进行为期1~3个月的随访,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AS与SDS评分低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和精神因素之间的关系密切,短期应用抗抑郁药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抗抑郁药物;精神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中常见的胃肠道障碍性疾病,占消化疾病的30%左右[1]。有研究资料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有80%以上的均存在精神竞争,如抑郁、焦虑和神经质等,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胃肠道的分泌功能和运动功能会不断减弱甚至停止,肠道蠕动呈现抑制状态[2]。因此,单纯的抑酸和促进胃动力治疗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有研究提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抗抑郁治疗的效果更佳。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常规内科治疗联合抗抑郁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胀痛、嗳气、呕吐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比组,各58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1.56±7.89)岁;参比组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3.08±7.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比组患者常规给予雷贝拉唑10mg,2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治疗组在参比组基础上使用盐酸多塞平片,25mg/次,于睡前服用,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可适当增加剂量,最高≤100mg/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3]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评分及不良反应。显效:用药后2周,患者的上腹痛疼痛、恶心、呕吐、嗳气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服药后6周,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好转;无效:6周后,没有改善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27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7.93%;参比组18例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0.69%,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SDS与SAS评分分别为(64.88±4.23)、(67.69±3.12)分,治疗后分别为(41.61±4.37)、(42.06±2.99)分;参比组患者治疗前SDS与SAS评分分别为(64.28±4.33)、(67.57±3.81)分,治疗后分别为(52.16±4.99)、(52.38±2.92)分。治疗后两组SDS与SA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头晕症状、1例出现口干、1例患者出现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患者均能够较好的耐受,未经药物干预好转。参比组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发病机制但尚不明确,推测与内脏感知过敏、胃肠到激素分泌失常、运动心理失衡以及精神因素相关[4]。近些年研究发现,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中占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性格内向、多神经质且容易焦虑,不良的心理因素造成消化不良、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病程迁移。对着这一类型的患者单纯应用抑酸与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反而长期的治疗与用药会加重抑郁症状。盐酸多塞平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中枢神经对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两种神经递质的浓度[5],从而起到抗抑郁的效果。该药成本较低,且不良反应较少,是较为理想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AS与SDS评分低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和精神因素之间的关系密切,短期应用抗抑郁药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
[1]王玉霞,许春进,陈玉龙,等.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498-499.
[2]李欢,荣加.抗抑郁护理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0):2511-2514.
[3]孙琛明,王萍,吴杰,等.抗抑郁药物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10,26(9):1631-1632.
[4]李伟冬,贾林,江舒曼,等.联合运用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3):1151-1156.
[5]任雪霞,曹建新,朱国燕,等.重归因-认知-药物整体模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研究.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132-1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126
2015-10-21]
110041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