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6-01-26张文学
张文学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两种术式治疗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张文学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两种术式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1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神经内镜;显微镜;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
高血压脑出血以基底节区脑出血为最常见类型,其发生率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70%,因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人类健康的极大威胁而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2]。外科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研究分别采用神经内镜和显微手术治疗,旨在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标准[3]。其中男68例,女4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6.29±6.47)岁,发病至手术时间均在24 h以内。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并对其进行头颅CT检查以证实出血部位均位于基底节区,按照多田公式计算患者血肿量30~72ml,平均血肿量(51.62±4.38)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8分52例,9~12分39例,12分以上23例。排除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因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及脑梗死后等引起的脑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或长期使用抗凝药物以及具有手术禁忌证者。将入选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具体内容:采取翼点入路行小骨窗开颅,扩大骨窗并按十字形剪开硬脑膜,电灼皮层后使用脑穿针对血肿腔穿刺,于显微镜下打开侧裂池蛛网膜并排放脑脊液,后分开外侧裂,注意避开路径血管,用微型吸引器吸出血肿直至清除。电凝或压迫止血,检查无出血点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具体内容:根据头颅CT结果选取血肿量最多的层面和血肿中心距颅骨内板最近处作为钻孔位置,然后以骨孔为中心做一条直切口(3~4cm),钻直径2~3cm的颅骨孔,以十字形剪开硬脑膜,应用脑探针进行穿刺,成功后部分液态血肿通过脑探针抽出达到初步减压的效果,沿确定的穿刺方向用内镜导引器置入血肿腔,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血肿,电凝止血无出血点后放置引流管,最后退出神经内镜外鞘,骨孔填明胶海绵,缝合皮肤。患者术后均采取脱水、止血、补液、抗炎、控制血压及维持电解酸碱平衡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血肿清除率、术后的再出血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前脑内血肿体积-术后脑内血肿体积)/术前血肿体积×100%。随访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预后情况。其中预后良好为Ⅰ~Ⅲ级,预后不佳为Ⅳ~Ⅴ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血肿清除率(%)对照组 57 3.62±1.14 152.78±34.65 74.23±8.16观察组 57 1.93±0.57a 48.26±10.31a 89.67±10.42a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3例院内获得性肺炎,1例下腔深静脉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7.02%;对照组8例院内获得性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9.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对照组有24例(42.11%)预后良好;观察组有34例(59.65%)预后良好。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已经被认为是神经外科常见、多发的急危重症之一,因其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极大威胁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关注。外科手术已被公认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来减轻血肿对患者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并可同时降低颅内压,达到缓解高颅压造成的全脑损害的目的[4,5]。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小骨窗开颅术、骨瓣开颅术、神经内镜手术等,每种术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禁忌证,而选取合理的手术方式临床意义重大。
近些年,显微镜和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开颅手术,显微手术具创伤小、手术的时间短及出血量少等明显优点,另外,显微镜直视下具有更加清晰的视野,加上其具备的良好放大效果,更加有助于彻底清除血肿,避免术后再出血的发生[6]。但是,对于基底节区深部血肿的清除,显微手术还存在病灶暴露困难、止血不彻底、术野不够清晰等方面的缺点。另外,显微手术为了使残余血肿暴露往往过度牵拉脑组织,更增加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损伤几率。而神经内镜清除血肿,手术的切口较小,操作简单,且不需过度拉伸,减少对患者神经损伤,且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神经内镜成像清晰,能更好的暴露脑内深部结构,更利于血肿清理和彻底止血,从而减少再出血的机会[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较于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具有更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1]张山,要跟东,任洪波,等.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 (6):590-592.
[2]廖驭国,杨建雄,赖余柱.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78例临床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9): 550-552.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4]吕新兵,王刚,尹连虎,等.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9):675-678.
[5]陈刚,邢馨,张蓉,等.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徽医药,2012,16(7):975-976.
[6]周新管,苗旺,范益民.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0): 1384-1385.
[7]黎志迪,魏建功,刘道斌,等.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比较.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1):38-40.
[8]林发牧,许小兵.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广东医学,2014,35(14):2224-22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022
2015-11-04]
475000 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