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梭菌性肠炎诊治

2016-01-26陈永云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魏氏梭小白鼠肠炎

陈永云

(福建省永安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队366000)

猪梭菌性肠炎诊治

陈永云

(福建省永安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队366000)

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肠炎或仔猪红痢。该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1~7日龄内的仔猪,主要特征为排血色粪便、肠坏死、发病快且死亡率高。

1 流行病学

人畜肠道内普遍存在C型魏氏梭菌,该菌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导致周围环境污染,导致新生仔猪在出生后接触到被污染的母猪乳头或垫料,导致病菌在仔猪的肠道内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其肠毒血症。发病率可达90~100%,死亡率55~90%;发病较急,病程较短,死亡率较大。

2 主要症状

本病按病的经过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最急性和急性的发病急,于出生后几小时至1d突然拉血痢,粪便呈红棕色液状,精神萎靡,不愿活动,极易引发死亡。亚急性病猪呈持续性腹泻,食欲不振,病初排出黄色软便,后变为液状类似 “米粥状”粪便,造成病猪过度消瘦和脱水从而5~7d死亡。慢性病猪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下痢,粪便呈黄色,数周后即死亡。

3 诊断

该病可依据流行病学特点和表现症状进行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同时该病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有类似特征,要注意区分。

3.1 细菌镜检

发现症状相似的病猪应进行实验室诊断,将死猪空肠段或内容物取出涂片,用染料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形态一致,呈单个、两个或短链,菌端整齐的革兰式阳性大杆菌,有的大杆菌出现芽孢形态。

3.2 细菌培养

对上一步镜检后的大杆菌进行挑菌培养,接种于肉汤培养基或者血平板,37℃恒温培养,肉汤培养基由澄清变浑浊,并有气泡产生;血平板培养后可见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呈淡灰色的菌落,同时周围可见双溶性血环。

3.3 肠内毒素检查

将病猪空肠内容物取出用1~2倍生理盐水稀释涡旋混匀,3000r/min离心30min,小心吸取上清,尾静脉注射200μl上清于健康小白鼠体内,小白鼠5min后即出现死亡,判断为阳性。若要区分D型和C型则离心后小心吸取上清,均分两管分别加入C型或D型产气荚膜梭菌抗血清各100μl,观察到加入D型抗血清的上清注射小白鼠后不死亡,用同剂量C型抗血清的上清注射小白鼠后死亡,同时涂片镜检后出现可疑革兰式阳性大杆菌。

4 防治

4.1 预防

预防该病要对母猪粪便定期进行处理,母猪临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C型魏氏梭菌类毒素5ml,临产前半个月再次注射5~8ml,则母猪初乳中含有抗体可使初生猪因获得抗体而对该病产生免疫。其次,用1∶1000稀释的新洁尔灭对环境、粪便和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冲洗,也可用稀释比例为1∶500强力消毒灵或含0.5%农乐消毒液交替使用对猪场及周边环境清洗后彻底消毒。

4.2 治疗

由于该病病程短发病急,一旦发病药物治疗难以奏效。通常发现1头发病则全窝需隔离治疗,并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治疗时,可用抗生素与磺胺类药物调成糊状,让病猪口服,每日 2~3 次, 连用 2~3d。

5 小结

猪梭菌性肠炎的诊治与仔猪的存活率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该病病程短,死亡率高,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主要通过卫生手段,加强饲养管理和保持清洁环境等手段来防治。因此,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有待同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魏氏梭小白鼠肠炎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小白鼠观察记
巧用鸡蛋清治猪肠炎
我们是遍布全球的微塑料实验的小白鼠
大鼠急性肠炎模型制备方法的建立与探讨
A型魏氏梭菌致猪猝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