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轮台到三亚,一个南繁人的故事
2016-01-26吕青李会
◇吕青 李会
从轮台到三亚,一个南繁人的故事
◇吕青 李会
南繁是我国首创的一种独特育种方式,它孕育了一批特殊的人群——春去冬来的新疆南繁人。他们每年往返于新疆与海南两地,在这片热忱的土地上书写了中国育种事业的一页页辉煌灿烂的篇章,缔造了一个个传奇故事。
一片热土,承载一份希望
新疆和海南,一个在中国的西北,一个在中国的东南,相距几千公里,尽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还是有一群新疆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南繁的征途。20世纪90年代初,以吴明珠院士为代表的新疆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自发来到海南岛进行南繁工作,当时无固定的南繁基地,只能四处迁移。直到1999年,新疆农科院才建立了固定的南繁基地,此后,更多的新疆人来到海南,发展壮大南繁事业,徐麟就是其中一员。
新疆农科院海南三亚育种试验中心主任徐麟,自2010年来到三亚,如今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他每年9月到来年4月都在三亚进行着育种工作。徐麟24岁时就来到新疆农科院轮台基地工作,之后来到三亚,与家人更是聚少离多。当徐麟说到他正在读研究生的女儿时,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他说,既然选择留在海南,就只能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面对家人更多的是愧疚。
一累硕果,圆满一个梦想
新疆南繁人一直秉承“崇尚科学、不畏艰辛、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徐麟带领团队完成了许多南繁首创。
为了给远在三亚的新疆南繁人一个家,徐麟开始着手筹划建立新疆农科院海南三亚试验中心党支部,从得到上级批复到正式建立首家南繁党支部,只用了半年时间,这也是省外南繁团队在三亚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期间困难重重,但这些最终都成为了推动整个中心团队发展的助力。
“当地人不了解我们在干什么,远在新疆的农科院领导也不知道我们究竟在干什么,所以我想着,能不能出一份东西,告诉别人我们到底在干什么。”正是这样的想法,促使徐麟带领着团队创办了《南繁动态》简报,这是全国南繁的首份简报。这份小小的简报,既是新疆农科院三亚育种试验中心的报告,也是对外展示新疆南繁文化动态的一个窗口。
在此之前,南繁大多数农作物一年只有一个育种期,而作为从果树资源工作战线走出来的工作者,徐麟认为,一年生作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如果树可以通过营养生长达到嫁接的需要,这同样是育种的一个尝试。
为了改善科研人员的收入状况,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在夏季非南繁季节,将土地无偿提供给科研人员使用,一方面可以将土地轮作倒茬,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科研人员申请更多科研项目。
“工作的时候听着新疆的音乐,会使员工的心情更加愉悦。我准备在树下设几个长椅,晚上科研人员便可以在这里聊天、休息”,徐麟指着椰子树下别具一格的音响对我们说。他希望园区像公园一样,工作时人们能够得到最大的愉悦。
对于徐麟来说,三亚不仅仅是南繁育种的一个地方,他希望可以融入进去,真真切切地为当地百姓做一点实事,例如创建海棠湾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青少年学习基地及科普教育示范园区等。
一个时代,成就一宏愿景
新疆南繁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期间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此,徐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与雇工、劳动力资源市场及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为南繁科研事业提供良性劳务雇佣平台;其次,加大对当地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经营行为;最后,希望地方财政部门能够加大对南繁科研专项资金的投入,为南繁科研机构提供科研、推广、示范与条件平台,并建立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