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对比

2016-01-26苗忠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听阈尼龙突发性

苗忠义

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对比

苗忠义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13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6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并辅以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阈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阈分别为(70.62±14.72)dB和(52.76±22.39)dB,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阈分别为(70.72±14.48)dB和(61.38±24.73)dB, 实验组听阈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 对照组为78.8%,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12例, 不良反应率为18.2%,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3例, 不良反应率为19.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并辅以地塞米松鼓室注射, 相比较甲泼尼龙静脉注射具有听阈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起效时间快、安全可靠、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 其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性听力丧失, 常伴有眩晕、耳鸣、恶心等症状,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药物、抗炎剂、抗凝剂等, 但疗效均不理想。国外相关报道称,采用激素类药物进行全身性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由于存在血管-迷路屏障, 使得鼓室内激素难以到达治疗剂量[1]。本研究为探讨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选取来本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 分别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并辅以地塞米松鼓室注射以及甲泼尼龙静脉注射, 对比疗效差异,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32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实验组中, 男38例, 女28例, 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1.6±6.8)岁, 病程1~27 d, 平均病程(3.8±7.2) d, 平均就诊时间(4.8±2.7)d, 平均初始听力(70.62±14.72) dB;对照组中, 男36例, 女30例, 年龄25~61岁, 平均年龄(42.4±6.7)岁, 病程1~29 d, 平均病程(4.2±7.6)d, 平均就诊时间(4.7±2.3)d, 平均初始听力(70.72±14.48)dB。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并辅以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具体措施: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d,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9 d为1个疗程。地塞米松鼓室注射, 患者处于平卧位, 使患耳朝上, 在耳内镜下行鼓膜穿刺, 缓慢注入5 g/L地塞米松1 ml, 之后使患者保持患耳朝上位30 min, 1次/d, 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静脉注射, 20 mg/d, 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9 d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受损听力恢复至正常人水平或患病前水平, 无其他不良反应;显效:受损听力提高>30 dB;有效:受损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听力提高<15 dB。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改变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阈分别为(70.62±14.72)dB和(52.76±22.39)dB;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阈分别为(70.72±14.48)dB和(61.38±24.73)dB;实验组听阈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痊愈42例, 显效16例, 有效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治疗痊愈31例, 显效10例, 有效11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发生耳鸣8例, 眩晕4例, 不良反应率为18.2%;对照组发生耳鸣8例, 眩晕5例,不良反应率为19.7%;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 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其病因尚未明确, 因此临床治疗药物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国外对于突发性耳聋的研究采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方法[2]。糖皮质激素对所有类型的突发性耳聋均有效, 其作用机制为抗炎、消除水肿、免疫抑制等。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均能经圆窗膜渗入外淋巴液, 从而起到治疗效果。采用不同激素类型、剂量、浓度、给药频率等将会产生不同的疗效[3]。本研究采用的两种治疗方法中, 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 使其在局部吸收, 药效作用更强, 并且其全身用药浓度不必过大, 能够避免全身不良反应, 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久。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辅以鼓室内注射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阈分别为(70.62±14.72)dB和(52.76±22.39)dB,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阈分别为(70.72±14.48)dB和(61.38±24.73)dB, 实验组听阈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 对照组为78.8%,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12例, 不良反应率为18.2%,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3例, 不良反应率为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并辅以地塞米松鼓室注射, 相比较甲泼尼龙静脉注射具有听阈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起效时间快、安全可靠、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1]刘文, 陈鸿雁, 钟朝晖.局部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Meta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10):895-899.

[2]杨军, 黄莉, 施俊, 等.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 24 (13):594-597.

[3]魏欣, 张黎媛, 张秀英, 等.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1):39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097

2015-08-21]

115100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听阈尼龙突发性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尼龙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有限元的尼龙板热膨胀性能分析
安有尼龙扣的清理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