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研究

2016-01-26康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骨板髓内高龄

康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研究

康波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解剖锁定接骨板(ALP)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FNA组和ALP组,各58例。PFNA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LP组行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59.71±9.63)min、术中出血量(156.58±23.58)ml、骨折愈合时间(11.26±1.32)周、术后Harris评分(86.77±9.25)分均优于ALP组的(72.26±11.35)min、(217.14±25.69)ml、(13.98±2.14)周、(77.85±8.16)分,且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ALP组(15.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少,相比于ALP更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解剖锁定接骨板;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多发于>60岁老年群体,主要症状体征为局部疼痛、功能障碍、大粗隆部肿胀、压痛,且伴有伤肢缩短[1]。目前,手术仍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有效手段,但高龄患者身体机能呈退行性该变,免疫力低下,且多合并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较多,进而不利于早期功能恢复[2]。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对减少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本院11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比PFNA与ALP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1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70岁,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FNA组和ALP组,各58例。PFNA组男27例,女31例,年龄70~86岁,平均年龄(78.95±5.54)岁;ALP组男28例,女30例,年龄70~87岁,平均年龄(79.03±5.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且所有患者均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PFNA组 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取平卧位,行全身麻醉,采用骨科牵引架对双下肢进行固定,骨折复位后确认效果;对术区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于大粗隆处作一切口,将定位导针于股骨大粗隆最高处置入;C型臂X线机确认导针位置后,沿导针将主钉置入髓腔,将导针拔出;对瞄准系统进行调整,使股骨颈纵轴与髓内钉保持平行关系,近端定位孔位置选为股骨颈纵轴中下1/3处;沿近端定位孔将导针置入股骨颈中,将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切开,打入近端锁钉,将螺旋刀片锁定;于远端定位孔置入远端锁钉,确认位置良好,放置引流管,缝合创口。

1.2.2 ALP组 行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将患侧髋部垫高,于大腿近端外侧作一切口,使股骨大粗隆与骨折端充分暴露,骨折复位并采用拉力螺钉固定;将解剖钢板贴附于股骨大粗隆与股骨干外侧之间,采用克氏针固定;确定前倾角、颈干角满意后,经钢板固定螺孔钉入克氏针;将3枚松质骨螺钉钉入股骨头颈内,取出克氏针;在C型臂X线机下对螺钉位置进行确认达满意后,采用皮质骨螺钉对骨折远端进行固定;确认钢板位置,放置引流管,关闭创口。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分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PFNA组手术时间为(59.71±9.63)min、术中出血量为(156.58±23.58)ml、骨折愈合时间为(11.26±1.32)周、术后Harris评分为(86.77±9.25)分;ALP组手术时间为(72.26±11.35)min、术中出血量为(217.14± 25.69)ml、骨折愈合时间为(13.98±2.14)周、Harris评分为(77.85±8.16)分,PFNA组各指标均优于A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1、13.226、8.239、5.507,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PFNA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5%(2/58);ALP组感染、内固定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各2例,髋内翻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下肢骨折类型,可对患者日常行走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以往临床多采用牵引制动治疗该类型骨折,但该方式要求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待骨折愈合后方可进行功能锻炼,因此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不利于功能恢复与改善,严重者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4]。

手术主要通过对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稳定处理,为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创造条件,进而促进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目前,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式多样,PFNA与ALP为最常见的两种术式[5]。但该骨折类型患者多为老年或高龄群体,手术耐受度差,且多合并骨质疏松,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因此,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方案对改善高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PFNA组手术时间(59.71±9.63)min、术中出血量(156.58±23.58)ml、骨折愈合时间(11.26±1.32)周、术后Harris评分(86.77±9.25)分均优于ALP组的(72.26±11.35)min、(217.14±25.69)ml、(13.98±2.14)周、(77.85±8.16)分 ,且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ALP组(15.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分析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优势如下:① PFNA采用螺旋刀片技术,可自旋转进入骨质,且刀片表面积宽大,可最大程度确保骨质填压及锚合力,更适用于骨质疏松、需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患者;② 术中仅需置入1枚螺旋刀片,操作简便易行,有利于减轻股骨颈较细患者手术创伤;③ 采用中心位髓内固定,最大程度减少内固定物所受弯曲应力,使内固定物不易发生断裂;④ 非扩髓设计,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综上所述,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少,相比于ALP更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1]张雄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710-1711.

[2]阮彩莲.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解剖学报,2015,46(1):91-93.

[3]张东平,徐雄,钱腾飞.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11):1278-1281.

[4]徐明伟,周荣魁.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6):4616-4617.

[5]胡文雄,蒋家正,韩宏德,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4):903-90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46

2016-09-12]

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

猜你喜欢

骨板髓内高龄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DVR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