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震荡通气与常频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效果对比研究

2016-01-26黎伟张海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通气重症综合征

黎伟 张海霞

高频震荡通气与常频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效果对比研究

黎伟 张海霞

目的对比高频震荡通气与常频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SD)治疗中的效果。方法66例重症RS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常频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75.8%),且并发症发生率(6.1%)低于对照组(2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新生儿RSD治疗中应用高频震荡通气可明显改善患儿缺氧状态,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振荡通气;常频通气

RSD是儿科常见多发病,发病率占全部新生儿的1%左右,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与呼吸衰竭,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发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多给予重症RSD患者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但临床工作者对重症新生儿RSD采取何种机械通气方式存在争议[2,3]。本研究选取66例重症新生R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高频震荡通气与常频通气在重症新生儿RSD治疗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重症新生儿RSD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有关RSD的诊断标准[4],均于产后6 h内发生RSD,均为早产儿,胎龄28~34周。66例重症RS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平均胎龄(30.8±6.4)周;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平均胎龄(31.5±6.3)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如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抗炎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采取常频通气治疗,吸入氧浓度(FiO2) 60%~100%,吸气时间0.3~0.5 s,频率20~60次/min,吸气峰压20~30cm H2O(1cm H2O=0.098 kPa),呼气末气道正压4~7cm H2O;观察组采取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振荡压力幅度25~40 mbar,振荡频率10~15 Hz,平均气道压15~20cm H2O,偏置气流6~8 L/min,吸入氧分数60%~100%,吸/呼比为3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指标(PaCO2、PaO2)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通气12~24 h内患儿PaCO2明显下降,PaO2明显升高,撤机成功;有效:通气25~48 h内患儿PaCO2下降,PaO2升高,但稳定性差;无效:通气48 h以上患儿动脉PaCO2下降、PaO2升高均不明显,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PaCO2、PaO2水平分别为(54.8±9.2)mm Hg(1mm Hg= 0.133 kPa)、(43.4±8.9)mm Hg,对照组分别为(55.2±9.6)mm Hg、(42.7±8.5)mm Hg;经治疗,观察组PaCO2、PaO2水平分别为(40.6±7.8)mm Hg、(84.3±6.5)mm Hg,对照组分别为(46.9±7.2)mm Hg、(57.4±8.2)mm Hg。治疗前,两组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3、0.327,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O2显著降低,PaO2明显升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9、14.768,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2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32/33);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8%(25/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04,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缺氧性心肌损害1例,肺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3);对照组出现缺氧性心肌损害4例,颅内出血1例,肺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5)。

3 讨论

重症RSD主要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多发于早产儿,发病机制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广泛性肺张力不足,使呼气末肺泡萎缩和顺应性下降,肺泡通气量不足,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等症状,甚至造成呼吸衰竭,危及其生命[6]。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为通气治疗,以往常采用常频通气治疗,但其因低氧通气、低压力特点,不能有效改善肺血氧合状况,疗效不理想[7]。高频振荡通气通气频率是正常频率的4倍以上,具有低气道压、小潮气量等特点,有助于降低颅内压,且不影响患儿自主呼吸。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观察组PaCO2显著降低,PaO2明显升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曹清勇等[8]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应用高频震荡通气可明显改善患儿缺氧状态。高频振荡通气可加速肺组织气体交换,并加速氧合,调整肺泡通气量与肺内气体容量,从而改善患儿缺氧与呼吸窘迫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给予重症新生儿RSD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重症新生儿RSD治疗中应用高频震荡通气可明显改善患儿缺氧状态,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李腾,赏月,齐利峰.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2):45-47.

[2]龚兆荣,王艳丽,陈运彬,等.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观察.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4):277-281.

[3]张丽.高频震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12):35-38.

[4]刘宝俊,王宏伟,薛爱梅,等.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2):177-179.

[5]郭芳,陈丽英,黄雪薇.高频振荡与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比较分析.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14-716.

[6]张培林.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常频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工程,2015,23(3):58-58.

[7]黄秀群,谭静.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6):874-876.

[8]曹清勇,陈坤东,潘开国.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海南医学,2015,26(13):1987-19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44

2016-09-09]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通气重症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Chandler综合征1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