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及开颅夹闭治疗的比较研究

2016-01-26张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7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开颅栓塞

张冰

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及开颅夹闭治疗的比较研究

张冰

目的研究比较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以及开颅夹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2±9.6)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4±8.5)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7.6±2.4)万元,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4.3±1.7)万元,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3.3±0.6)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为(4.3±0.8)分,观察组治疗后GO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脑积水1例、脑血管痉挛1例、动脉瘤破裂2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较开颅手术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的技术优势,是目前治疗的理想方案,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开颅夹闭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局部出现隆起样改变的一种病理变化,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第一主要因素[1]。采取及时合理的有效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2]。目前临床中常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或者血管内栓塞进行动脉瘤的治疗,但是对采取和种手术仍存在较大的争议[3]。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科对采用开颅夹闭手术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以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动脉瘤诊断均经核磁共振成像(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5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52.7±11.2)岁;动脉瘤部位:基底动脉动脉瘤11例,前后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8例;Hunt-hess分级:Ⅱ级14例,Ⅲ级8例,Ⅳ级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5.4±12.1)岁;动脉瘤部位:基底动脉动脉瘤12例,前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Hunt-hess分级:Ⅱ级12例,Ⅲ级9例,Ⅳ级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采取标准翼点为入路手术,将侧裂池与视交叉池在显微镜下分离后放出脑脊液,充分的显露动脉瘤,分离出瘤颈部位,用适宜大小动脉瘤夹进行夹闭,夹闭后进行造影检查确切后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置入6 F导引管,经导引管置入微导管至动脉瘤部位,依据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置入适宜的单纯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满意后拔除导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治疗后GOS评分以及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短暂性脑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两组间比较。

1.4评分标准 采用GOS评分[4]进行患者治疗后评分:①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伴轻度缺陷为5分;②患者术后轻度残疾,但能够独立生活,在保护下能够开展工作为4分;③患者术后重度残疾,需要他人照料日常生活为3分;④患者术后处于植物生存状态为2分;⑤患者术后死亡为1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2±9.6)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4±8.5)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7.6±2.4)万元,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4.3±1.7)万元,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3.3±0.6)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为(4.3±0.8)分,观察组治疗后GO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脑积水1例、脑血管痉挛1例、动脉瘤破裂2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动脉血管管壁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以及腔内的高压力是导致颅内动脉瘤发生的主要机制,约占脑动脉瘤发生率的70%~80%[5]。早期的治疗能够有效的避免血管瘤破裂出血和降低血管痉挛等风险的发生,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栓塞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段[6]。开颅夹闭手术通过夹闭动脉瘤颈来预防再发出血的发生,但术中操作存在较高的风险导致手术的失败[7]。而血管内栓塞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国内研究认为[8]:血管内栓塞治疗无需接触脑组织,可有效避免手术牵拉导致的脑组织损伤,避免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更可以避免发生颅内血肿和颅内感染等不良反应;另外血管内栓塞还可以通过球囊辅助阻断载瘤动脉,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最后由于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采用局部治疗的方法,对患者周身状态影响较小,可以适用于部分身体基础条件较差的患者,术后也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有效的缩短患者治疗的周期,大大的降低患者治疗的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临床研究中,采用血管内栓塞的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罗忠平等[9]研究报道结论相符合,表明血管内栓塞治疗较开颅血管夹闭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远低于对照组的21.4%(P<0.05),表明血管内栓塞方法较开颅血管夹闭手术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较开颅手术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的技术优势,是目前治疗的理想方案,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1]郭海军,韩德清,陈玉光,等.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1):66-68.

[2]赵心同,李真保,方兴根.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大脑中动脉瘤治疗效果的分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1):8-12.

[3]侯玉武,孟庆勇,高志慧.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18-119.

[4]史明旭,李萌,刘京平.显微外科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比较研究.医学综述,2015,21(16):3014-3015.

[5]郑锦亮,高振文,官测林.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5):328-332.

[6]荆一鹏.血管内栓塞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94-95.

[7]游文良,张海涛,姚小峰,等.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5):367-369.

[8]李春,程彦,余玉银,等.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6,6(4):104-106,120.

[9]罗忠平,黄斌,李孝生,等.血管内治疗与显微手术夹闭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60-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31

2016-07-25]

110024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一科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开颅栓塞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