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2016-01-26纪薇
纪薇
老年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纪薇
目的探讨老年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戊肝患者有4例痊愈出院, 有1例进展为重症经抢救无效死亡。5例丙肝患者均符合出院标准康复出院。42例乙肝患者有33例符合出院标准康复出院, 有9例进展为严重肝硬化、肝癌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医护人员给予老年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分析与相应护理, 可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病毒性肝炎;老年患者;焦虑型;疑虑型;抑郁型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 各型病源不同, 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黄疸为主要表现。甲型及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及丁型可转化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 且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因此易感染各种类型肝炎, 患病后心理复杂、思想负担重、病程一般较长, 易出现并发症,恢复较慢, 有转化为重症的倾向。因此老年人患病后除了药物治疗外, 心理状态的护理更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2例老年肝病患者, 男42例, 女10例, 年龄60~88岁, 平均年龄74岁。其中乙肝42例, 丙肝5例, 戊肝5例。
1.2 产生异常心理状态原因分析
1.2.1 疾病本身的因素 如老年肝炎患者, 病程长, 恢复慢,常反复发作, 预后差, 加之传染性强。因此患病老年人往往因为对疾病本身的恐惧, 缺乏了解, 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机体各种机能处于低水平状态,不仅加重原发病症, 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1.2.2 生活环境的改变 肝炎患者住进传染病院, 恐惧心理加重, 而且活动受限与实际生活中的空间范围反差太大。医院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病房管理要求, 限制了患者的行动自由。出现较大情绪波动、慌乱不安、抵抗心理、不配合治疗, 使得其病程延长、病情加重。
1.2.3 社会影响 治疗和隔离使患者丧失社会功能, 影响个人前途, 给家庭及生活带来一定负担, 而人们对传染病的恐惧心理又造成正常社会交往障碍等, 从而使得老年患者性格更加孤僻。因此, 悲观厌世、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 错失最佳治疗时期或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
1.3 根据老年患者不同心理障碍分型进行对症护理
1.3.1 焦虑型 对于重病患者的需求行为尽量帮助解决,不能做的说明原因, 处处关心患者, 经常与患者交谈, 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 减少非人格因素(房间号、病床号等), 礼貌地称呼患者, 态度和蔼, 对患者的到来表示欢迎。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 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啰嗦给予谅解, 尽量满足要求, 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 取得患者的信任, 圆满完成护理计划的实施。因此入院后除了语言和表情认真, 仪表端庄外,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是“动作语言的沟通”。注意各种操作, 护理前洗手, 增加安全感, 肝炎患者几乎都有怕在医院里再感染的心理, 所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以轻柔、安全、熟练的技术操作使患者安心治疗。并对患者预见性协作, 如患者在输液中总要小便一次, 护士应能在需要时送来便器, 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照顾。使得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 从而到达患者身体康复的目的。
1.3.2 疑虑型 多数慢性乙肝患者, 随住院时间延长, 疑虑增多, 怀疑心加重。有些心理表现为失眠、食欲差、表情淡漠等与疾病本身症状类似, 应注意区别。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应认真做好对疾病的观察工作。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 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肝性脑病患者禁止蛋白)、低脂肪、低盐。定时、定量、定质的饮食, 并保证有规律、有选择性, 随着身体的恢复, 逐渐增加食量。在与患者交谈中应保持“中”性感情, 避免保证或替患者做决定, 护士对患者的情况不要过早下结论。肯定与否定的词句一般不用, 以免刺激患者增加心理负担。在交谈中以患者为中心, 护士应耐心听取, 注意患者说话的内容及内涵。鼓励患者述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患者把一切问题述说完整, 注意保守患者的隐私和秘密, 争得患者信任, 帮助其培养良好的性情。尊重老年患者, 避免因情绪波动影响治疗。消除疑虑才能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从而较早的恢复健康。
1.3.3 抑郁型 多为内向型患者, 心胸不开朗。实践证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为严重。应帮助分析病情, 纠正不正确联想, 可组织病友间交流, 听听音乐、广播,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运动。提倡亲友探望并给予鼓励, 重要节日组织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另外约有50%的患者抽血前心情波动, 个别紧张、睡眠差, 抽血后急于知道结果, 少数表现为期待性焦虑。由于化验结果不理想, 导致心情抑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反复的可能性, 使其心理上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配合医生摸索出更切合本身情况的治疗方案。总之,在慢性肝炎患病的过程中,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其他疾病的人不同, 他们的情绪常有不稳定倾向。心理特别紧张,怕通过自己的呼吸、唾液、血液、食具及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传染给家人及其子女。要求更多注意、关切和重视。暗示的感性增高, 以敏感、多疑、恐惧等, 加之消毒隔离的严重性,也会给患者增加很多心理障碍。当发现其他患者死亡时, 就更加增加了恐惧感。这些不良的刺激, 会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为此对患者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 对精神护理的基本要求外, 就是要调整患者与环境的关系, 解除心理顾虑, 消除一切恐惧感, 建立良好的修养环境, 并从医护人员的语气、态度、行为等方面, 给患者以积极的宣传教育或暗示。作为护士要有耐心, 平时多去巡视, 与其交谈。调节紧张抑郁情绪, 尊重老人的人格与自尊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 调动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 结果
5例戊肝患者有4例痊愈出院, 有1例进展为重症经抢救无效死亡。5例丙肝患者均符合出院标准康复出院。42例乙肝患者有33例符合出院标准康复出院, 有9例进展为严重肝硬化、肝癌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
3 小结
通过临床实践护理人员体会到, 老年肝炎患者在住院期间, 由于外界环境和病情的变化, 产生了不同的心理状态,护士应该密切观察和了解, 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使其心情愉快, 保持乐观态度,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动配合医护治疗, 并达到最佳的治疗状态, 以促进康复。
[1]尹玉霞, 郑秀艳, 阚荣, 等.老年肝炎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医学信息, 2012, 25(1):221-2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150
2016-05-05]
110000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