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1-26马娟宿可昕张丽伟邱红沈冬玲
马娟 宿可昕 张丽伟 邱红 沈冬玲
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马娟 宿可昕 张丽伟 邱红 沈冬玲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62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采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角膜溃疡、畏光流泪、前房积水及异物感改善时间分别为(14.9±3.7)、(17.1±4.5)、(13.9±3.4)、(9.8±2.8)d, 对照组分别为(19.4±5.2)、(22.8±6.5)、(19.5±4.3)、(15.6±4.6)d;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59、4.0144、5.6878、5.9967, 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22/31)。两组总有效率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3, P=0.0200<0.05)。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能在短时间内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临床疗效好, 安全无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角膜基质内;氟康唑;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
真菌性角膜炎起病缓慢、病程长, 是一种由致病真菌感染所致的致盲率非常高的感染性角膜疾病, 一般多发于温热潮湿的气候环境中、常见于植物性角膜创伤后、其他角膜损伤或者角膜接触镜及眼部手术之后也会在局部或者全身免疫功能失调的状态下出现, 具有较高的致盲率[1]。随着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曾逐年上升的趋势, 以往采用广谱滴眼液及口服、静脉注射药物, 但是临床效果一般。近些年来, 角膜基质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方法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2例(62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经过真菌图片镜检查或真菌培养阳性确诊。视力情况:光感13例,手动11例, 指数21例, 0.01~0.1 者12例, 0.1~0.3者5例。全部患者的感染只是限于角膜, 未穿孔, 未出现虹膜粘连,且溃疡直径均>2 mm。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1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4例, 年龄最小23岁,最大76岁, 平均年龄(46.4±10.6)岁;对照组男16例, 女15例,年龄最小21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46.8±10.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首先将角膜溃疡表面的白色隆起刮除干净, 用5%的碘酊烧灼溃疡基底部, 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然后采用浓度为0.5%的两性霉素B滴眼液和浓度为0.3%的氟康唑滴眼液交替滴眼治疗, 1次/h, 两种药物使用间隔时间>10 min。疗程1周。
1.2.2 观察组采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具体方法:对患眼滴入0.5%爱尔凯滴眼液点眼3次, 每隔3 min滴1次,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在显微镜下采取开睑器开睑。首先采用氟康唑液(0.02%)反复清洗患眼, 然后将病灶表面坏死物彻底刮除干净, 手术医师一手持显微有齿镊将眼球固定, 另一手持角膜穿刺器在在溃疡附近做切口3~4个, 每个切口的长度为1 mm左右, 深度为角膜厚度的1/2, 用5 ml注射器抽取2 ml的氟康唑液(0.02%), 然后换上平针头, 将平针头顶住切口侧壁, 同时加压使药物进入到角膜基质层弥散到病灶和卫星灶内部。手术完毕, 再一次用氟康唑液(0.02%)对患眼进行清洗, 手术之后继续用0.5%的氟康唑滴眼[2], 每隔30 min滴1次, 并口服抗菌药物, 同时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 4次/d滴眼, 一般是隔天注射。等到溃疡边缘浸润现象完全消失, 以及溃疡直径<2 mm时可以停止注射[2]。
1.3 观察指标 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角膜溃疡、畏光流泪、前房积水及异物感)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症状消失, 角膜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 角膜恢复半透明或透明, 前房积脓消失,结膜囊分泌物图片镜检未见真菌真丝;有效:症状减轻, 角膜溃疡缩小, 前房积脓减少或消失;无效:症状无改善, 角膜溃疡扩大或穿孔, 前房积脓加重, 结膜囊分泌物图片镜检可见真菌真丝。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角膜溃疡、畏光流泪、前房积水及异物感改善时间分别为(14.9±3.7)、(17.1±4.5)、(13.9±3.4)、(9.8±2.8)d, 对照组分别为(19.4± 5.2)、(22.8±6.5)、(19.5±4.3)、(15.6±4.6)d;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t=3.9259、4.0144、5.6878、5.9967, 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22例治愈, 7例有效, 2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3.5%(29/31)。对照组12例治愈, 10例有效, 9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 71.0%( 22/31)。两组总有效率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3, P=0.0200<0.05)。
2.3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全球性疾病, 在我国的感染性角膜炎中居于首位, 是导致角膜盲的真正原因, 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至今尚未明了。其致病菌包括念珠菌属、镰刀菌、青霉菌属、酵母菌、曲霉菌等。目前临床中没有发现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 有时需要几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及手术等方法才可以有效。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很容易发生角膜穿孔, 致盲的风险大大增加。对照组的用药方法很难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 进而无法达到应有的疗效, 而观察组采用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氟康唑的方案, 避免了角膜上皮对极性药物分子的屏障作用, 直接使角膜组织达到了很高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杀菌或抑菌作用[4], 有效促进了溃疡的愈合。氟康唑经过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 从而抑制细胞膜上麦角醇的合成, 最终使真菌死亡[5], 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特点。
本研究中,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能在短时间内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临床疗效好, 安全无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莉清.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体会.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90):165-166.
[2]陈伟.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14):42-43.
[3]马贵明, 曹向前.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1):142-143.
[4]洪戏桥, 李娟.120例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工矿医学, 2008, 21(3):340.
[5]帅少帅, 何夏怡, 宁红珠.角膜基质层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4, 28(5):77-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103
2016-04-29]
163316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