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十年:不辍的山歌

2016-01-25申文彪赵伟平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花椒树花椒

申文彪+赵伟平

世上有两种人堪称崇高、伟大:一种人因惊天动地而崇高、因空前绝后而伟大,这是伟人;一种人因平平凡凡而崇高、因普普通通而伟大,这是凡人!

——题记

引子

一个月来,每一天,我的心都被一位名不见经传普普通通朴朴实实的农民揪着、攥着,我的胸膛被这个憨厚、真诚、倔强的大山之子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奉献的点点滴滴充塞得满满当当。我的灵魂经受着一颗高尚而又低调的灵魂的撞击,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被一种无形的意念支配着、引导着,沿着百里河滩呼啸而下,卷过土峁、石崖,漫过山梁、深涧,冲上天垴尖,流淌下来,涌进一个背依嶙峋石崖、前临起伏黄土沟壑、静听浊漳涛声的小山村。

东梳,位于平顺东北26公里处,隶属北耽车乡。原为南耽车的一个子村,1970年独立成村。全村170口人,耕地240亩。岭上、沟底、店上三个自然庄罗锅脚分散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黄土沟斜坡两侧。主庄店上枕东面西,悬崖绝壁之下是经久不息的浊漳河。

山大沟深,这里与世隔绝;气候干燥,这里靠天吃饭;自然条件恶劣,这里百姓的生活仿佛与山外差了一个世纪。

山歌前奏——苦涩的童年

“从小到大,一直到现在,我一直在受苦。受了一辈子!当干部,吃不了苦,有私心,没力气,没技术,你说话就不灵,没人服气你,没人听你!”

1950年10月6日,一个注定与苦难相伴的小生命呱呱坠地。刚刚来到人世七个月,才会和年轻的母亲咧咧嘴、甜甜笑,才依稀认得娘亲,没来得及喊出一声“妈”,母亲就撒手人寰。1岁上,土改时当过淜头村武委会主任的父亲也猝然离世。襁褓中的婴儿被姥姥抱到东梳。

“唉,真命苦!不大大就没了爹娘。”圪跺着碎步,姥姥一天到晚直抹泪。

憨直、踏实的舅舅不言不语,和老娘帮衬着抚养姐姐唯一的血脉。

没爹没娘的苦水里,姥姥的泪水里,舅舅的汗水里,乡亲们的怜惜里,小日胜渐渐长大了。

谁都没想到,这个苦水里泡大的苦孩子,二十五年后担起了一村人、几辈辈人沉甸甸的希冀和期盼,负重爬坡,筚路蓝缕,四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唱响了一曲悠长、刚毅、雄浑、高亢的山歌。

8岁那年,小日胜上学了,背着耷拉到屁股蛋上、布满补丁的粗布书包,趿拉着大人穿旧的布鞋。东梳是个小村,适龄学生人数少,只有小学低段,12岁该上五年级了,还得到离村十里的耽车:一则家里筹不起钱,二则赵日胜的舅舅到南耽车村当了会计,他再念书一走,姥姥没人照应,再说,祖孙相依为命,他实在离不得姥姥。从此,他再也没进过学校。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日胜8岁就担水、搂柴,12岁随着大人开垦非耕地,16岁参加农业社劳动,当了小队保管。18岁到20岁,担任小队生产队长。“从小到大,一直到现在,我一直在受苦。受了一辈子!”赵日胜感恩常人不曾经历也难以邂逅的“苦”,“我老早就操持农活儿,赶车、犁地、耢地、耙地、摇耧、蹬风车、打场、嫁接果树软枣树,一应农活样样都练成了把式。当个队长,吃不了苦,没力气,没技术,你说话就不灵,没人服气你,没人听你!”正因为打小就尝遍了人世间的苦难,才“苦”出了赵日胜勤劳的习惯,健康的体魄;“苦”出了他过人的胆识、倔强坚韧,遇困难不却步,受挫折不低头,遇阻力不退缩,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个性。当然,更重要的是,吃尽千般苦,吃遍百家饭,“苦”出了赵日胜对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生存劳作的乡亲异乎常人的博大、深沉、浓烈的爱!

一个上世纪70年代才从南耽车分离出来的小山村,说人口,最多不过二百来口;说耕地,统共240亩,而且大都是坡地、薄地,靠天吃饭,遇到亢旱之年,几乎绝收;说条件,交通闭塞,几辈辈人蜷缩在山沟沟里,出出进进都得翻山越岭。俏姑娘急着嫁出去,俊小伙急着移民走。山外有人形容这里“山鸡不落脚,兔子不拉屎”。大集体的时候,集体经济弱小,入不敷出;改革开放后,村里没了统筹和提留,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捉襟见肘。现代化城镇化风浪,更将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东梳推向几近消亡的边缘!

没念过几年书,没喝过多少墨水,再大的道理、再遥远的事情,他不懂,他也顾不了。赵日胜只认准一个理儿:不能眼看着东梳就这么日渐萧条下去!这里是养育他的地方,这儿就是他的家!这里的乡亲都是他的亲人,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与他血脉相连!

老支书付生金、魏三林带领全村老少苦撑硬拼,艰苦创业,致力兴村富民的精神和风范深深熏陶、感染者年轻的赵日胜。他们看好赵日胜,器重赵日胜,提携赵日胜,精心栽培赵日胜。1975年,赵日胜出任东梳村委主任,自此,这个“移植”东梳的“东梳”人,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亮开嗓子,奔走、忙张、操劳在东梳村的沟沟坎坎、山山岭岭、峁峁墚墚、角角落落,唱出了东梳人的自信和希望。

山歌音符——飘香的花椒

“你栽的这个花椒树,还得搭架,不好摘。”

1975年,刚上任,赵日胜就冲着花椒树动起了心事:花椒是东梳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村上的花椒树品种退化,树龄偏大,花椒种植面积也不广,收成不好。能不能想个法子换换品种,多栽一些试试呢?其时,浊漳河两岸正全民总动员,热火朝天,大干快上,修筑战备渠。赵日胜带队在石城凿山砌渠。石城是远近闻名的花椒产区,所产花椒个大、色鲜、肉厚、香飘十里,收成也好。正值秋季,战备渠两侧上上下下到处红艳艳一片,“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赵日胜攥着手巾擦汗中间,不经意,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不是花椒树吗?人家的咋就长得这样好呢?收工的时候,赵日胜和石城的人拉呱了一阵子,要了些大红袍椒秧,见缝插针,在村上仅有的50亩水浇地地头、岸边、岸跟、垄背栽上。郭元成、许松枝老人指着赵日胜就是一通数叨:“瞧你这个孩子,咱东梳祖祖辈辈你见过谁这样栽椒树?树夹地不说,以后你打划怎摘?这倒还得专门搭架呢!”赵日胜笑了笑,没多说。对于他一向敬重的老人善意的劝告甚至责备,他不想辩解,他心里满登登都是栽下的椒树什么时候能挂红,什么时候能结椒,能让乡亲们得利收益。不几年,赵日胜的苦心得到了回报:新栽椒树红艳满枝,一天就能摘四五十斤!在这之前,全村花椒年产量仅为六七百斤。相形之下,大伙心底对年轻的主任生出敬意和感激:这日胜,就是有办法!郭元成、许送枝捋着白通通的胡子一个劲儿地笑。尝到赵主任带给的甜头,大伙儿觉着跟上这个年轻干部有盼头、有奔头,开垦花椒梯田,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花椒产量,提高经济收入的劲头更足!赵日胜乘势带着大家向荒台掌、橡梨凹、后沟岸进军,将闲置的100亩荒地开垦出来,手搬箩头担,砌起一道道整齐的石岸。他到阳高、石城一带引进优良品种,派专人撒椒盐、育椒秧,春分、秋分两个节令免费发放椒秧,鼓励村民多栽、栽活、栽好花椒树,谁栽活,谁受益——东梳花椒栽种走上了规模化、科学化、效益化的路子,年产干椒两万多斤,花椒真正成为农民的支柱产业。赵日胜被人们亲切地誉为“花椒劳模”。

东梳人均耕地不多,宜林地面积广,发展林业、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精明的赵日胜自然不会白白搁着“聚宝盆”和“金疙瘩”让乡亲们受穷受困,他发动大家开荒恳坡,大面积种植泡桐、核桃等经济林,如同栽花椒树,这一次赵日胜的热心也遭遇冷水泼面,好不容易把泡桐树苗倒腾到村上,分树苗的时候麻烦来了:妗妗在大队院当着众人的面,没好意思叫日胜下不来台,勉勉强强把树苗领走了。正晌午,日胜刚端起碗,妗妗气呼呼把树苗扔到院当中:“那都说来,你弄这个泡桐夹地太厉害,长大也不能做甚,那都都在背后戚嚓,你家外甥真有本事,贩了一车树秧回来,非要叫大家栽嘞,不定自己在里头抽了多少钱,你这当妗子的可吃不了亏。你听听,多难听,我挂不住,不栽了!”赵日胜好言送走妗妗,沉思良久:由着大伙来,辛辛苦苦购进的树苗岂不白白扔掉?好端端一个致富项目不能没开场就退场,为了大伙儿,惹就惹了他们吧,非得上这个项目不可!支村两委定人包片挨门不隔做工作,讲优势。末了,亮出底牌:植树造林是国家政策,是公民应尽义务,不受益也得栽!泡桐是一种重要的速生材料,十年左右即可成材。树硬栽下了,冷嘲热讽不时充斥着他的耳膜,两委班子的人,包括老支书纷纷为他鸣不平。善良、可敬的乡亲,甘于现状、固守愚昧的乡亲,吃尽贫困之苦、吃惯穷困之亏的乡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只知出苦力流大汗、光怕吃了大亏的乡亲!赵日胜不怒不怨,黝黑瘦削的躯体内砰砰律动着一颗无私无悔竭诚付出的滚烫的心:只要为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误解、埋怨、讥讽、责难、谩骂都算不了什么。中国的农民,农村的百姓,说散漫也散漫,说规矩也规矩,有时候好心好意办好事,耐心说服,再三解释就是行不下去;换张面孔,换个角度,抬出国家、政策、制度,事情又是一个样!荒山秃岭、房前屋后、沟渠两岸,一排排泡桐顶着绿盖,披着绿衣,节节向上,耸入云天。十年下来,每颗泡桐能杀两方木料,栽种泡桐的四五十家,每家能卖二十多方木料。这一年,全村售出桐木两万多方。

山歌旋律——飞舞的浪花

“你,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儿,能把几百米落差的漳河水引上山?别光头脑发热,只要你能把水引上山,就我这一把老骨头,黑来不躺,小棒支眼,我跟你修渠去!”

1976年,沿着老支书付金生走过的轨迹,赵日胜提出了“提水上山,饮水解困,扩大水浇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发展构想。修高灌提上首要议事日程,担心赵日胜决策失误,工作疏漏,恨铁不成钢的郭元成老汉又说开了:“付生金,那是出名挂号的老干部。当了那么多年,想了那么多办法,竭了那么大力气,还修不好。你,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儿,能把几百米落差的漳河水引上山?别光头脑发热,只要你能把水引上山,就我这一把老骨头,黑来不躺,小棒支眼,我跟你修渠去!”

赵日胜生来就有一股子犟劲,认定的事,只要对大家伙儿有利,八头牛也拽不回来。“说了算,定了干。”初生牛犊不怕虎,赵日胜血气方刚,志比山高,困难不过脚下的尘埃、泥土而已。他眼里,没有翻不过的山、迈不过的坎。

盖机房,要生铁管,买变压器、水轮泵,日胜扑下身子,县一趟,公社一趟,来回奔波。上世纪七十年代,东梳到安乐、耽车都不通汽车,120根6寸口径的生铁管,每根6米长,400斤重,都要靠劳力用小平车颠颠簸簸往回搬运:前头几个人背上大绳拽,后头几个人撅起屁股使劲推。山道弯弯,坑坑洼洼,狭窄处6米长的铁管根本拐不过去——抬抬,别别,撬撬,实在不行,还得铁锨、板橛上场,里掏掏,外垫垫。个子不高,大小就“苦”出一副结实身板的赵日胜,光着膀子,双手驾辕当起了“辕骡”。往里是陡崖,往外是深谷,小心翼翼地向左稍拐,向右稍弯——前边的不能不拉,一停,拉满铁管的平车可能收脚不住,倒溜下坡;又不能太用劲拉,用力过猛,一旦把控不住,管子撞上山壁,巨大的反弹力会连人带车送下深涧。需要“辕骡”有高超娴熟的驾车技术和瞻前顾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反应力和协调力。赵日胜赶过大车,三匹骡子,一辆笨重胶车,中间壮骡驾辕,两边健骡捧梢,“得、驾、喔、吁”,赵日胜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赵日胜驾过独轮车,拉过小平车,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满载粮食或装满积粪,车轮飞转,稳稳当当。骄阳当空,知了不胜酷热烦躁地诉苦,路边的野草灰头土脸,庄稼的叶子打起了卷儿。天又旱了。漳河两岸,十年九旱。脚下漳水滔滔,吼声如雷。河岸上的百姓守着河水干着急,粮食打不上,水吃不上!赵日胜招呼大家在路旁阴凉处歇下来。大口大口抽着九分钱一盒的“秋叶”,把烟吞进去,再长长地吐出来,呵成一个接一个圆圈,烟圈一个挨一个、一个拉一个轻盈袅袅飘上空中,没入云际。抽水如救火,一刻也耽误不得!赵日胜领着青壮年劳力,起早搭黑,四人一组,两根木杠400斤重量压肩,一遭又一遭,吃力往山顶挪,硬生生把120根重铁管全部抬到了山顶。赵日胜找来几根大绳,捆绑、打结、套牢、悬空、下滑,把铁管一根根吊下二百多米高的陡崖。再从几乎成九十度的荒草丛生、圪针满坡、藤蔓缠结的羊肠小道挪下去,把铁管抬到机房。

水泵比铁管更难搬运。一吨半重的大水轮泵显然不能再用小平车推,赵日胜雇汽车拉到东梳对岸的小条沟。三十多号年轻劳力把泵抬到几根圆滚木上,靠着滚木转动一截一截把水泵移到河边。河流不算湍急,河面不算很宽。可要把这个沉重的家伙弄过对岸,就没那么简单了。赵日胜摸透了漳河的脾性,还不到汛期,添河的可能性不大。几十号人光着身子,憋足了劲儿,“一、二、三”齐声喊、齐上肩,仿佛抬着一尊普世济民的菩萨,颤巍巍而又稳稳地走进河里。虽说是夏季,乍一伸进水里,赵日胜还是禁不住打了个冷战。水底柔软的淤泥窜上来,很快漫过膝盖,咬住了小腿肚。腿脚被淤泥拽着吸着,肩上几千斤重量压着,河里的水草缠着、绊着,深一脚,浅一脚,时光那一刻仿佛凝滞不动,几十号人一个心愿:吃多大苦,受多大累,也要把泵抬过去,早日把水引上山,旱地变成米粮川!谁都不清楚过了多长时间,终于,水泵上岸了!

“架设电线的水泥杆也是这么抬过去的!”赵日胜很轻松地笑着说。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声势浩大、震撼人心的抬泵淌河行动的人们,倒像在听一则久远玄妙飘忽的神话。然而,这的的确确是奇迹般的事实,二十多岁的赵日胜领着东梳一帮热血青年艰辛地写出了这则事实上的神话!喊出了大山之子不畏艰险,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雄壮号子!

猜你喜欢

花椒树花椒
题小园自种花椒树
花椒树种植特点及施肥技术要点
花椒铺就致富路
花椒树种植栽培技术
花椒树
江津花椒“变身”20余个产品,年产值8亿元
站在一株花椒树面前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花椒树
如何识别假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