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对外经济发展对外资企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6-01-25韩亚南
韩亚南
摘要:新世纪以来,天津市对外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外资企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更好的研究外向型发展对天津市外资企业的影响,我们利用对外贸易、实际利用外资来分析其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天津市;对外经济发展;外资企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1
一、对外贸易有效促进外资企业投资、就业增长
1.外资企业就业人数稳步增加
2000年以来,天津市外资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从外资企业的就业人员来看,2000年,城镇外资企业从业人员为35.29万人,此后吸纳就业规模连续7年稳步增加。受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开始外资企业从业人数连续2年出现下降。随着出口贸易的复苏,外资企业就业人数出现较快增长,2013年,外资企业从业人员达88.70万人,创历史最高水平,比2000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7.3%。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新世纪以来,外资企业在天津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2000年,外资企业在天津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96.06亿元,2001、2005、2007年,外资企业投资规模分别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和300亿元。2013年,外资企业在天津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达581.81亿元,比2000年增长5.1倍,年均增长16.4%。
3.外资企业进出口与投资、就业的关联性分析
新世纪以来,天津市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发展,得益于企业在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随着对外经济的不断升级,外资企业对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的需求结构必然产生变化。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就业间的关联。通过计算,得到表1结果:
天津市外资企业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的灰色关联度均超过0.8。高度的关联性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都是构成当前阶段外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横向比较发现,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度明显高于同就业的关联度,表明天津市外资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进展较好,外贸增长逐步从劳动力资源驱动向资本驱动转型。
4.外资企业进出口有效地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的增长
为了研究外资企业进出口对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的促进作用,我们使用弹性系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见表2)
从2000年-2013年间天津市外资企业的投资弹性系数、就业弹性系数看,各项弹性系数均为正值,证明了进出口对投资和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看这种促进效应可以归纳为:对外贸易规模增长,有效地带动了天津市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的增长。2000-2013年间,天津市外资企业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促进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1.22个百分点,促进企业的就业人数增长0.37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后,天津市外资企业的出口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有所提升。2008-2013年,外资企业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促进企业投资增长4.65个百分点,比金融危机之前提高了3.89个百分点;促进企业就业增长4.39个百分点,比之前提高了4.2个百分点。
二、实际利用外资对涉外税收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是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同时,也为税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来研究实际利用外资同涉外税收之间的关系。根据2000—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与涉外税收的数据,对实际利用外资和涉外税收的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检验(包括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在此基础上,得到以天津市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对涉外税收规模的回归模型。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LNTAX=11.719+0.616LNFDI
从表3给出的回归结果看,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天津市实际利用外资和涉外税收之间的关系;从回归系数看,FDI的系数为0.616,说明天津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对涉外税收增长具有积极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9]进一步显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是涉外税收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综合实际利用外资和涉外税收的实证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天津市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的增长,有效地促进涉外税收规模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对涉外税收的影响符合格兰杰检验中的因果关系。从促进效果看,实际利用外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涉外税收增长0.616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融资渠道,不断提升企业资本优势。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合理确定利率水平,保证企业的出口信贷需求,对出口竞争力强、市场份额大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扶持。二是加快培养要素市场体系,提升人力资本比较优势。建立失业预警和调控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失业保险基金,积极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快提升人力资本比较优势。三是发挥政府在引资中的导向和监管作用,提升引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引资结构,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引导外资在惠及民生的重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深化税务、工商、商务、统计等部门合作,改进监管方式,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制定相应政策,助推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