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地秋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2016-01-25王延锋王金贺潘春磊盛春鸽刘姿彤于海洋董雪梅

中国食用菌 2016年6期
关键词:耳片菌袋牡丹江

史 磊,王延锋,王金贺,潘春磊,盛春鸽,刘姿彤,张 鹏,于海洋,董雪梅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41)

寒地秋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史 磊,王延锋**,王金贺,潘春磊,盛春鸽,刘姿彤,张 鹏,于海洋,董雪梅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41)

利用棚室秋季吊袋栽培黑木耳不但具有节省空间,节约人力、物力的优点,还能延长出耳期,增加黑木耳的产量、品质。通过对适宜品种、栽培季节、菌种制作、养菌、开口、吊袋及出耳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研究,使棚室秋耳吊袋栽培的平均产量(干耳)达到50 g·袋-1,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

在黑龙江省,秋季昼夜温差大,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等棚室吊袋栽培黑木耳不但具有节约空间、省水省工、耳片干净的特点[1-2],还可以延长黑木耳出耳期,使耳片增厚,大大提高黑木耳品质,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稻主产区,秧苗移栽后水稻育秧大棚闲置、棚室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的问题[3],增加农民收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但是,棚室秋季吊袋栽培黑木耳技术要求高,很多菇农不清楚关键技术要点,仍以经验为主导,导致生产出的黑木耳产量及质量不尽人意,生产者经济效益下降,生产者之间经济效益差别巨大。2013年~2016年,针对棚室秋耳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进行了秋季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并且在牡丹江、汤原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使棚室秋耳吊袋栽培的平均产量(干耳)达到50 g·袋-1,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棚室秋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

黑龙江省秋季吊袋栽培黑木耳7月初进行开口催芽,7月中下旬进行吊袋,11月上旬采收结束。

2 菌种选择

秋季栽培应选择子实体单片、肉厚、抗杂性强的品种。例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牡耳1号”和“牡耳2号”等品种。

3 菌袋制作

栽培种配方:配方1:木屑88.5%、麦麸(米糠)8%、豆粉2%、石膏0.5%、石灰1%;配方2:木屑84.5%、麦麸(米糠) 14%、石膏0.5%、石灰1%;配方3:木屑60%、玉米芯(豆秸)30%、麦麸(米糠)7%、豆粉1.5%、石膏0.5%、石灰1%。含水量控制在60%,pH 7.0~8.0。采用16.5 cm×(35~38)cm的聚乙烯袋,每袋装干料约0.6 kg。常压灭菌100℃保持8 h~10 h,焖锅3 h以上;选用高压灭菌需要用聚丙烯塑料袋,121℃~126℃,恒温保持2 h~3 h,焖锅2 h以上。自然冷却,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进行无菌操作,采用液体或固体菌种接种。接菌后,在暗室内养菌,菌袋之间要有空隙,避免温度过高引起“伤热”,接种后1 d~7 d,袋内料温以28℃为宜,有利于菌丝复活、定殖,并降低污染率;接种7 d后,袋内料温降到25℃;待菌丝长满菌袋,袋内料温降到23℃。每天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干燥。

4 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

场地应选择光照通风良好,水源洁净的地方。棚室跨度在8 m~12 m,长度根据场地确定,棚高应在2.8 m以上,吊袋钢管高度为2.2 m~2.4 m,吊袋钢管2根一组,每组间距为30 cm[4],形成若干吊袋小区,小区间应留过道,道宽在75 cm~80 cm。地面平整,铺上炉灰或者细沙等,过道铺砖。

5 出耳管理

5.1开口封口

菌袋养好菌后,在7月初进行开口,开口方式选择“O”或“Y”形口较好,开口数量在200个左右,开完口后,菌袋平铺在地面上,口向下摆放,间距为2 cm~3 cm,大棚覆盖遮荫网,要求散光照射,控制温度在22℃左右,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持续5 d~7 d,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即耳线形成,可吊袋进行出耳管理。封口期间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管理,避免杂菌滋生。

5.2吊袋

吊袋前,棚室内要先进行消毒,可在地面上洒少许石灰。采用尼龙绳进行吊袋,分为2根绳和3根绳吊袋方式。每串吊6袋~7袋,串与串间距25 cm,串底部距离地面40 cm,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这样菌袋相互不易碰撞[5]。

5.3催耳芽

吊完菌袋2 d~3 d内不要浇水,恢复菌袋,避免袋料分离,产生污染。2 d~3 d后早晚浇水。晚上7点~8点钟左右,浇3遍水,每次5 min,间隔20 min,早晨3时~4时,使用雾状喷头浇3遍水,每次5 min,间隔20 min[6],应避免前期菌袋进水产生青苔,发现污染及时剔除,控制棚室湿度达到90%,白天进行通风,坚持10 d左右,形成子实体原基。

5.4出耳管理

待耳芽长到拇指盖大小时,早晚浇大水,浇水时间在下午5时至次日凌晨5时,早晚各浇3次~4次水,每次20 min~30 min,间隔30 min。浇水时,放下遮阴网,增加湿度。白天控制棚内温度在25℃左右,上午把背向阳光一面遮阴网掀起,进行晒袋、通风。中午温度较高,把遮阴网放下,下午同样把背向阳光一面遮阴网掀起,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菌袋,进行晒袋、通风。后期10月中旬以后气温降低时,棚室加上大棚膜,浇水改在白天8时至下午4时浇水。浇水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和耳片吸水状况进行浇水,晴天晚上应多浇水使耳片充分吸水;早晨少喷水或不喷水;白天不喷水,防止高温、高湿产生杂菌,造成污染;晚间气温较低,多喷水有利于耳片生长,而且水分蒸发较慢;阴天时,早、晚、白天都要喷水,耳片只要缺水,就应喷水,让耳片加速生长;雨天不喷水。遵循“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原则。

5.5采收

耳片长至7分~8分成熟,孢子未弹射时采收,即耳片全部展开,耳片背后刚出现白色或还未出现白色的孢子,耳根收缩,边缘起皱,色泽转淡,即可采摘。采收结束后,停水3 d~5 d,晒袋,之后再进行浇水,出耳。采收黑木耳3潮~4潮。

利用棚室秋季黑木耳吊袋栽培有利于提高黑木耳的品质,还能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通过遮阳网、塑料大棚膜、喷灌等设施的科学配合利用,可有效减少“糊卜口”现象,杜绝“夕阳病”的发生,延长了黑木耳生长期,增加了产量,是广大菌农致富的新途径,值得推广。在生产中应“精细管理”,注意水分和通风问题,降低污染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吴芳,戴玉成.黑木耳复合群中种类学名说明[J].菌物学报,2015,34(4):604-611.

[2]刘敏,王英奎,王雪飞,等.黑木耳大棚吊袋高产栽培技术[J].园艺特产,2016(8):107.

[3]王延锋,柴永山,潘国君,等.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J].中国林副特产,2015,137(4):90-93.

[4]闫宝松,马凤,张跃新,等.东北地区黑木耳室外吊袋立体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9(2):51.

[5]王延锋,戴元平,徐连堂,等.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J].中国食用菌,2014(1):30-33.

[6]张季军,张敏,孙利平,等.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1(5):89-90.

S646.9

A

1003-8310(2016)06-0084-02

10.13629/j.cnki.53-1054.2016.06.02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4);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5GA670002)。

史磊(1982-),男,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E-mail:shilei_com007@163.com

**通信作者:王延锋(1973-),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食(药)用菌遗传育种、栽培技术以及菌渣综合利用研究。E-mail:mdjnks@126.com

2016-09-20

猜你喜欢

耳片菌袋牡丹江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耳片接头系数的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