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高血压之中西医研究进展
2016-01-25帅眉江尹思源
帅眉江,尹思源
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顽固性高血压之中西医研究进展
帅眉江,尹思源
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顽固性高血压(RH)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临床上越来越重视。本研究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个不同角度出发,以RH的定义、病因以及治疗方法为切入点进行综述,通过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RH疗效的总结回顾,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眩晕;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眩晕
顽固性高血压(RH)亦称难治性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RH的病因和治疗研究,通过正确使用利尿剂、优化联合用药等多种方式,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和临床疗效,但由于RH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单一治疗方法往往很难奏效,临床上仍然面临着降压难、靶器官损害严重等难题。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降压、改善临床症状及防止靶器官损害等方面逐渐显现出自身的优势。因此,在RH治疗时应考虑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本研究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个角度出发,对RH的病因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1现代医学对RH研究进展
1.1RH定义及流行病学2003年美国联合国家委员会将RH定义为:经使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足量且合理的3 种或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仍未能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目标值,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肾脏疾病者未能降至130/80mmHg以下目标值,应诊断为RH,或称RH病[1]。考虑到RH的重要性日益增加,2008 年美国心脏学会对RH补充定义为用3 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联合4 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者[2],亦可诊断为RH。尽管RH有标准化的定义,但对于其发病率和流行率仍很难准确计算。美国健康与营养协会调查结果表明,在患有高血压的成年人中,RH病人占8.9%[3]。Ma等[4]通过在中国大陆148个城市中收集54 590例成年高血压病人,并对所有高血压病人进行治疗。治疗结果表明,中国RH与肥胖、较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相关,中国RH的发生率为1.9%,尽管发病率低于之前报道,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RH的发病人群更趋于年轻化。
1.2RH的病因及危害性
1.2.1RH的病因RH病因复杂,在诊断为RH之前首先要排除假性RH,造成假性RH的主要原因包括血压测量方式不当,“白大衣高血压”等;而导致RH的几个常见原因如下:①遗传因素,相关研究表明顽固性高血压病人有一定的家族患病史,因此有学者推测RH可能与遗传有关。不过到目前为止,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②不良生活习惯,如过量饮酒、大量吸烟、高盐摄入导致容量负荷增加、过度焦虑,慢性疼痛等。③病人依从性差,病人因药物耐受性不好、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种类多等原因,导致不按医嘱正确服药。医学上可用毒理学血清分析的方法来评估病人的依从性[5]。④其他药物作用,因服用非降压药物而干扰降压药物的疗效,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类固醇类、拟交感神经药物、口服避孕药、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中药甘草、麻黄等。在以上因素排除后,应积极排查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RH中主要的继发性高血压种类包括:①肾实质性高血压;②肾血管性高血压;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⑤嗜铬细胞瘤。
1.2.2RH的危害性Daugherty等[3]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发现,RH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因此为了改善这类人群的预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Munstner等[6]分析了基于14 684 位降压降脂治疗预防心力病发作试验参与者的数据,以确定RH与冠心病、中风、心脏衰竭、外周动脉疾病以及终末期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H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风险。
1.3RH的治疗
1.3.1纠正不良生活习惯①控制体重:肥胖者应该积极减轻体重[控制体重指数(BMI)<24 kg/m2];②限制饮酒:限制酒精的摄入(男性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0 g/d,女性不应超过15 g/d);③戒烟;④限制钠盐摄入。Pimenta等[7]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限制钠盐的摄入能分别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22.7 mmHg、9.15 mmHg,建议食盐量<6 g/d;⑤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高纤维,低脂饮食;⑥规律的有氧运动[8];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1.3.2药物治疗尽管有很多可供选择的降压药物,但如何有效地选择降压药物以及降压药物如何使用,仍然是RH治疗的难题。对于RH病人而言,需要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多种药物以达到血压目标值。此外,药物治疗还应根据个体差异和耐受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以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肾素活性高以及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的病人,治疗的选择上应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抗素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为主;对醛固酮增多症病人来说,除上述药物之外应加用螺内酯;对容量增高及循环RAS低下病人,则以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为主;而对于摄盐量大的病人,在严格限制盐摄入量的同时适当增加噻嗪类利尿剂的用量;针对肥胖病人的治疗,应增大RAS阻断剂的剂量[9];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或老年病人应增加钙拮抗剂的用量。
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10],ACEI和ARB是RH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占96.2%,其次为利尿剂,占93.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分别占83.6%和80.0%;最常用的药物组合为RAS阻断剂(ACEI或ARB)+CCB+利尿剂。通过三药联合方案治疗,血压仍不能达标时应加用螺内酯(25~50)mg/d (用药前需评估肾功能和潜在高血钾风险)[11]、β受体阻滞剂、α-β受体阻滞剂或α受体阻滞剂。血压仍不能控制在靶目标水平时,还可联合使用可乐定、甲基多巴等中枢神经抑制药物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1.3.3非药物治疗近年来,介入性治疗发展日趋成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enal denervation,RDN)作为介入性治疗中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治疗RH方面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2007年Krum等[12]在临床上尝试了应用RDN治疗RH,研究结果表明对RH病人行RDN,能持续的降压,同时未产生明显的并发症。该研究引发了医学界对RDN技术的深入探讨,此后大量研究人员展开了相关的临床试验。在第三期肾动脉射频消融全球实验项目中,采用了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结果发现RDN与假手术组相比,全因死亡、终末期肾脏疾病、栓塞事件及肾动脉或血管并发症等主要安全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异;在降压水平上两组比较亦无差异[13]。尽管此次试验中RDN在治疗上未达到有效性终点,但并不意味着RDN的终结,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检测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此外,颈动脉窦压力反射激活法、持续性正压通气、深部脑刺激、减慢呼吸治疗等都能对治疗RH起到一定的作用。
2RH之中医研究进展
虽然现代医学在RH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是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两点:对血压的控制效果不佳,对靶器官的损害严重。本研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中存在的不足,从中医的角度重新审视此病,辨证分型,从理、法、方、药角度出发,寻求RH的最佳治疗途径。
2.1RH的病因病机RH在传统中医学中虽无病名,但其应归为“眩晕”“头痛”,因其病症与“眩晕”“头痛”等病症相通。“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眩冒”,《内经》中有如下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肾两脏有关。《千金方》中指出肝火厥逆导致头痛、眩晕,记载如下:“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亢头脑也”“痛必至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也……肝厥头痛必多眩晕”。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眩》中指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旨在说明本病的发生与痰与火有密切关联。
随着我国中医学的发展,对RH的认识日益丰富。彭立等[14]认为热毒是RH的基本病机,并提出解毒泄热为其基本治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任晓晨等[15]认为浊阴阻络是RH病的主要病机,提出“温通化浊、宣通利浊”的治疗方法,以古方二乌丸和柴苓汤为基础加减化裁,使络脉得通,浊阴得化,以达到温通络脉,宣利浊阴的治疗目的。宇文亚等[16]认为,风阳化生痰瘀是引发RH的病理因素,据此提出的痰瘀同治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李红梅等[17]认为“络风内动”与RH的病机相关,祛风通络、解痉缓急可作为RH治疗的一个新思路,合理配用虫类药物可望获得更佳疗效。
RH的发生是各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调所致,肝肾两亏,阳亢失度。病性多为虚实夹杂,虚者常为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则为风、火、痰、毒、瘀诸邪内生。
2.2RH的辨证分型目前RH的辨证分型主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8],分为四个证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陈豪等[19]认为除了以上四种分型外,还可以分为瘀毒损络,络伤痰阻,脾虚痰阻,清阳不升;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肾阴不足,肝阳上亢。郑琼莉等[20]通过对103 例明确诊断为RH的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发现RH多见于中老年病人,以痰湿壅盛型和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在血压节律方面肝火亢盛型以反杓型为主,阴虚阳亢型为极度杓型为主,痰湿壅盛型和阴阳两虚型则为非杓型为主,且血压形态的发生率为非杓型>反杓型>极度杓型。
2.3RH的中药治疗RH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常规的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奏效,因此在治疗时应尽可能选择中西医联合用药。中药治疗RH具备三方面优势:一方面辅助平稳降压;一方面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减少甚至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综合治疗全面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增加病人长期生存的机会。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研究的迅速发展,临床用药途径日益丰富,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多种给药途径。
2.3.1中药片剂张国平等[21]通过对RH病人使用灵芝片3个月以上,与安慰剂组相比,加服灵芝后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性明显改善,且血压、血糖有非常显著的降低,长期服用灵芝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或伴高黏血症的病人尤为合适,对预防或减轻高血压的并发症亦十分有益。因此,RH病人宜长期服用灵芝片。
2.3.2中药丸剂鲁永菊等[22]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RH,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测量血压、血脂及心率值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短期内可显著降低RH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可以降低TG、TC、LDL-C的水平,并且有较全面的调节血脂异常的作用,研究结果对RH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王尚昆等[23]使用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RH病人8周,结果发现麝香保心丸能有效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对抑制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益处,同时它还能与西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这一研究成果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RH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2.3.3中药汤剂程善延等[24]对RH病人使用降压效灵煎(菊花、天麻、钩藤、黄芩等)联合西药治疗,观察降压效灵煎治疗RH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发现,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说明中药汤剂具有降压及降脂的作用。胡梅[25]使用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RH病人,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达到95%。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RH能从根本上控制病人血压,中西医结合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显著地改善病人临床症状。
2.3.4中药注射液张勤等[26]纳入63例老年RH病人,随机分为天麻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天麻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为期4周,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比较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观察结果显示,天麻素治疗组在治疗后收缩压和脉压均明显下降,舒张压变化不明显。提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RH病人的血压,其中降低收缩压的疗效尤其显著,所以较适用于老年RH病人。
2.4其他疗法体针、穴位埋线、针灸治疗、药物外敷等极具中医特色的疗法,在治疗RH方面疗效显著。田元生等[27]发挥中医非药物特色疗法,将外治法(穴位埋线、耳压、敷脐)联合西药治疗RH,结果发现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70%,而西药组为43.3%,外治组为40%; 王树国等[28]对106例RH病人实施辨证分型,使用主穴加配穴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89.6%,各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针灸治疗各型RH效果较显著。习贤宝等[29]使用吴茱萸粉醋外敷涌泉穴合穴位按摩法治疗RH,与西药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为95%,西药组为1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
3小结
现代医学在RH的治疗方面以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为主,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辅,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随着传统中医学在RH治疗和研究方面的长足发展,目前临床上已证实多种中药制剂单用或联合西药疗效显著,这就指导我们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减小靶器官损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中西医联合治疗RH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开展大量深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来论证疗效。
参考文献:
[1]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12(3):31-32.
[2] Calhoun DA,Jones D,Textor S,et al.Resistant hypertension: diagnosis,evaluation,and treatment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mittee of the Council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Research[J].Hypertension,2008,51(6):1403-1419.
[3] Daugherty SL,Powers JD,Magid DJ,et al.Incidence and prognosis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Circulation,2012,125(13):1635-1642.
[4] Ma WJ,Zhang Y.Low rate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 analysis of the HOT-CHINA study[J].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3,31(12):2386-2390.
[5]Strauch B,Petrak O,Zelinka T,et al.Precise assessment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using toxicological serum analysis[J].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3,31(12): 2455-2461.
[6]Muntner P,Davis BR,Cushman WC,et al.Treatment-resistant hypertens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J].Hypertension,2014,64(5): 1012-1021.
[7] Pimenta E,Gaddam KK,Oparil S,et al.Effects of dietary sodium reduction on blood pressure in subjec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trial[J].Hypertension,2009,54(3): 475-481.
[8]Dimeo F,Pagonas N,Seibert F,et al.Aerobic exercise reduces blood pressure 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12,60(3): 653-658.
[9]Jordan J,Yumuk V,Schlaich M,et al.Joint statement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obesity and difficult to treat arterial hypertension[J].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2,30(6): 1047-1055.
[10]Hanselin MR,Saseen JJ,Allen RR,et al.Descrip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use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prescribed four or more agents[J].Hypertension,2011,58(6): 1008-1013.
[11] Engbaek M,Hjerrild M,Hallas J,et al.The effect of low-dose spironolactone on resistant hypertension[J].J Am Soc Hypertens,2010,4(6):290-294.
[12] Krum H,Schlaich M,Whitbourn R,et al.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for resistant hypertension: a multicentre safety and proof of principle cohort study[J].Lancet,2009,373(9671): 1275-1281.
[13] Bhatt DL,Kandzari DE,O’Neill WW,et al.A controlled trial of renal denervation for resistant hypertension[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4,370(15): 1393-1401.
[14] 彭立,张军平.顽固性高血压从热毒论治[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3-4.
[15]任晓晨,张军平.顽固性高血压病从浊阴论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6):1752-1754.
[16]宇文亚,韩学杰,谢雁鸣,等.痰瘀同治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真实世界疗效评价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13,54(24):2095-2097.
[17]李红梅,朱海燕,王显.动脉粥样硬化 “络风内动” 学说与难治性高血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12: 3850-3853.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辑.1993:28-31.
[19]陈豪,方祝元.中医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述略[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7):415-416.
[20]郑琼莉,祝炜,王超,等.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及血压形态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3):193-194.
[21]张国平,龙建军,钱睿哲,等.灵芝加降压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对血糖、血脂、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1997,7(3):34.
[22]鲁永菊,周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4):291-292.
[23]王尚昆.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29-31.
[24]程善延,魏岳斌,王嘉锋.降压效灵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35-1236.
[25] 胡梅.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1):123-125.
[26]张勤,杨云梅,余国友.天麻素注射液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7): 695-699.
[27]田元生,孙玮琦.穴位埋线、耳压、敷脐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60例[J].中医研究,2012,25(8):46-48.
[28]王树国,刘燕,杨丽珍.针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106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689-690.
[29]习贤宝,钟光亮,郭红珍.吴茱萸粉外用治疗老年顽固性高血压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118-119.
(本文编辑王雅洁)
(收稿日期:2015-04-22)
中图分类号:R544R2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5.015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5-0499-04
通讯作者:尹思源,E-mail:ysy1597@S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