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纪元 新征程 再传祁门百年香

2016-01-25耿其明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4期
关键词:茶园茶叶

耿其明

(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局,安徽祁门245600)

新纪元新征程再传祁门百年香

耿其明

(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局,安徽祁门245600)

祁门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是祁门县重要经济支柱和推介品牌。通过总结“十二五”以来祁门县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建议,即以“祁门+”为核心,以“基地建设、质量提升、品牌推广、科技创新、龙头培育、市场拓展、文旅结合”七大建设为主线,突出品质、品牌、市场三个关键,全面实现祁门县产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祁门县;祁门红茶;发展现状;思路建议

中国茶叶加工2016(4):24-27

“自古佳茗出徽州,名门高香此源流。一朝名扬四海颂,千家茶作万国求。振兴国茶创基业,承前启后写春秋。百年技艺今尤胜,笑傲群芳第一筹。”诗中称赞的正是国红之尊、群芳之最的祁门红茶。祁门红茶创制于1875年,因其色、香、味、形俱佳,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祁门香”“群芳最”,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1915年获得巴拿马金质奖章;1980~1995期间四度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奖;1987年在布鲁塞尔第二十六届国际优质食品博览会再夺金牌;2015年巴拿马金奖百年,祁红于米兰世博再摘金牌。祁门县是祁门红茶的核心产区,祁门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红茶之乡”。

近两年,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中国茶产业步入了一轮调整期,祁门县茶产业自“十二五”初以来发展势头趋缓。新形势下,祁门县要重点抓好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市场拓展、茶旅结合、文化发掘等方面工作,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关键点,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使产业跨越徘徊期,实现赶超的最佳机遇期。

1 祁门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2015年祁门县一产茶叶产量6850吨,比2010年茶叶产量5129吨增长33.55%;茶叶产值7.09亿元,比2010年茶叶产值2.15亿元增长了229.77%;茶叶综合产值22.5亿元,比2010年5.75亿元增长291.3%;茶园茶叶平均产量由2010年的574.95公斤/公顷略增到587.10公斤/公顷,平均产值由24097.50元/公顷增长到60750元/公顷,茶农的人均收入由1456元增长到4729元。2015年祁门县二产加工红茶4720吨,比2010年红茶产量3200吨增长了47.5%;茶叶产值8.1亿元,比2010年茶叶产值1.1亿元增长了636.4%。祁门县连续多年入选“全国重点产茶县”(百强)。

1.2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5年,祁门县祁门红茶茶园面积11667公顷,较2010年增加1280公顷,其中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认证的茶园面积7733公顷,占全县祁门红茶茶园总面积的66.28%。祁门红茶无性系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良种繁育成效显著。到2014年,祁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3910公顷,较2010年增加1510公顷。祁门县春明茶苗专业合作社、箬坑红旗茶苗专业合作社2013、2014先后荣获省十佳茶苗良种繁育场称号。2014年祁门县被授予“安徽省茶园无性系发展十强县”。祁门县自2010年开始启动国家(农业部)现代标准化示范茶园建设项目以来,先后在全县新建了一批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祁门红茶现代化标准茶园,如祁春金山茶叶庄园、祥源环砂示范茶园、天之红柏溪白塔现代标准茶园、祁盛塔坊现代农业示范茶园等,到2015年全县祁门红茶现代化标准茶园面积累计达1330公顷,茶园改造提升工程初见成效。

1.3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招商引资等措施,全县祁门红茶企业达330家,其中亿元以上规模企业2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全国茶业百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2010年以来,在城东投资10多亿元,建设祁红绿色产业园。目前已有谢裕大红茶公司、天之红公司、祥源公司、祁门香公司、阊江源公司、牯牛降祁红庄园公司等9家企业入驻。

1.4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祁门红茶”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2年祁门红茶入选农业部评选的“2012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2010~2015年“祁门红茶”品牌年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前十强”,安徽省唯一入选十强的茶叶公用品牌,并荣获“2015中国茶叶最具传播力品牌”。企业品牌创建效果显著。截止2015年底,全县祁门红茶类注册商标210个,其中省级著名商标14个(凫绿、祁香及图、祁山及图、七律及图、祁眉、六股尖、天之红、祁盛牌、祁兰、合一园、双辉QMSH、香魁、山华、谢裕大)、省名牌产品5个(凫绿、七律、六股尖、祁眉、一顶天红)。天之红、祥源、祁眉、谢裕大等一批有良好形象的知名品牌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不断提升。

1.5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技体系培育方面,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组建了了“安徽省祁门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茶叶产业技术祁门综合试验站”“黄山市祁门红茶标准化生产科技专家大院”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基地”等一批科技试验点,天之红、祥源等一批企业获得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称号。在生产科技研发方面,天之红、祥源等企业率先建成祁门工夫红茶初精制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有效解决了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设备研制、生产线联接、污染控制以及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目前全县已建成4条初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线,祁门红茶自动化加工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茶树良种繁育方面,箬坑红旗茶苗合作社与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独创薄膜覆盖高温杀菌技术,解决了茶苗繁育每年必须更换黄心土的难题,简化了茶树茶苗的繁育工作。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全县共申请注册专利40余项。祥源、天之红、祁盛、祁眉等企业的新研发项目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天之红、祥源等企业的祁门红茶创新团队被认定为“黄山市前沿技术创新团队”。

1.6市场网络进一步完善

祁门红茶已进入国内主要中心城市的茶叶市场、茶庄、超市、便利店等,天之红、祥源、祁眉等公司也在全国开设祁门红茶专营店、旗舰店、形象店、体验店,实体销售渠道不断拓展,黄山、海南等重点旅游区市场销售布点正在开拓。于此同时,电子商务迅猛发展,2014年8月谢裕大祁红公司与祁门渤海红茶运营中心先后在渤海上市挂牌交易,祁门红茶现货登录天津渤海电子交易平台,为安徽第一例上市交易农产品;天之红、祥源、祁眉、祁雅、祁润、祁香、新茗堂等一批企业均开设天猫旗舰店,销售渠道多元发展,2015年“双十一”期间,天之红公司网络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26.8万元,占居电商“安徽红茶第一”的位置。

2 祁红产业主要制约因素

未来五年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受整个产业发展竞争加剧影响,制约因素更加突出。一是产品创新特色不显。传统祁红以出口为主,近年祁红名优茶生产逐年增加,但总体份额仍很小,在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研发推广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二是市场宣传亮点不多。祁红曾是中国第一红茶,但目前国内市场上影响力尚不足,如何利用好祁红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促进产业的发展与融合,仍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三是祁红延伸产业发展缓慢。在以茶多酚为主的茶叶提取加工方面有所尝试,但在利用祁红产品的特点,更好开发具有祁红特色的新产品,如茶保健产品、茶现代食品等方面不多。四是茶叶人才日益稀缺。受限于祁门的区位及产业的整体规模,祁红产业正面临产业人才日益匮乏的状况,不仅是企业,包括农村劳动力的缺乏现象也日趋严重,正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3 祁门县茶产业下步工作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基地建设、质量提升、品牌推广、科技创新、龙头培育、市场拓展、文旅结合”七大建设为主线,综合祁门红茶现有产区特点、园区分布、区位条件、产业定位等因素,突出品质、品牌、市场等三个关键,把产业平台、文化传承、旅游发展和生态养生等四方面紧密结合,梳理整合品牌资源,深化供给侧改革,调整优化产能效益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以祁门红茶为品牌化运营的产品生态圈、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复合式循环的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全面实现祁红产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20年末,祁门县茶园总面积达13330公顷,茶叶总产值达到16亿元以上,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10000元以上。

3.1推进茶品质保障建设

一是坚持以生态化的思维抓生产,完善县级农资配送体系,并以省、市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茶农、大户、合作社共同推进绿色茶叶生产基地、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雨林认证等各类茶叶质量认证;二是大力推进现代标准茶园建设,引导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建立生产基地,逐步推行茶叶的标准化种植与加工,提高茶叶制优率,确保品质质量卫生达标;三是推行茶叶加工全程清洁化生产,推广《祁门县祁门红茶清洁化初制厂建设规范》,探索建立茶叶初制加工集中区;四是加强祁门红茶非遗技艺传承,注重祁门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保护,保持祁门红茶个性和品质。

3.2提升茶产业化组织体系

一是提升茶产业专业化分工及组织化程度。探索建立茶园产权登记交易中心,明晰茶园产权;鼓励种植大户、加工大户以各种形式承包茶园,同时扶持发展建制完善、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茶叶合作社,实现茶园的规模化经营。二是推进社会化产业体系构建。加快建立祁红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祁门红茶产业联合体建设,积极打造龙头企业“甲级队”,如天之红、祥源、华盛、祁眉等重点企业,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力度,以上述主体为引领,建立产业联合体,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业信息化装备建设,推进农产品流通营销平台建设。三是加快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祁红产业发展“541”人才支撑计划实施,针对红茶产业的茶园管理、生产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文化宣传等五大环节,加强与安徽省农科院茶研所、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计划用5年时间,培育壮大祁红专业人才队伍4000人(茶园管理乡土人才2000人、红茶生产加工1500人、品牌营销推介200人、市场培育推广150人、祁红文化宣传人才150人),为祁红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3扩大茶品牌影响

一是制定和实施品牌培育的战略规划,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有机茶、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制定并严格执行《祁门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加大祁门红茶证明商标专用权许可使用监督管理力度。二是推行进货、加工、销售台帐制度,全面建立产品可追溯机制。继续实施茶叶品牌推荐制度,规范茶叶包装标识,逐步实现准用企业的形象设计、包装宣传、市场推广一体化。三是加快“祁门红茶”商标国际注册步伐;开展商标品牌无形资产评估,引导茶企以驰名、著名、知名商标质押获得贷款、作价出资或投资入股办理茶企登记。四是持续开展有特色、有影响、大中小型相结合的事件营销活动,不断创新祁红开园节、国际祁门红茶节等活动形式,提高祁门红茶的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4加快茶流通建设

一是实施创新化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互联网+”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互联网+智能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推进“互联网+网络营销”,促进农业营销网络化;整合网络交易资源,开设“祁门红茶网上平台”。二是利用祁门红茶的品牌优势,实现实业投资、网点开发、市场配套服务。构建现代化交易系统,建设综合服务窗口,完善和创新市场功能。三是探索“祁门红茶集团有限公司”运作机制。拓宽流通渠道,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如厂家直销、品牌专卖、加盟连锁、网上交易等;引导企业建立以祁门红茶为主导产品的专营市场,建立健全国内外营销网络。加快茶叶物流配送基地建设,逐步把祁门县建设成为安徽省周边最大的红茶产品集散中心。

3.5抓好“祁红+”建设

一是“祁红+”工业。大力发展祁门茶叶精深加工业,利用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技术,开发茶叶生物科技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祁红+”旅游。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充分利用黄山地区丰富旅游资源,坚持茶旅结合、茶旅互动,精心培育和打造祁门茶文化旅游品牌。结合生态茶园建设,做好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观光茶园、休闲茶业、体验农业示范点,推动茶产业向茶休闲、茶养生、茶旅游等领域拓展。充实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和产品,着力打造2~3条全国知名的茶叶特色旅游线路。三是“祁红+”文化。制定和实施茶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积极申报“祁门红茶制作工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挖掘、整理,建立茶文化资料库,完善茶文化博物馆。设立茶文化发展基金,建设祁门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传习所,全面提升茶文化内涵,推动茶文化与茶经济融合。四是“祁红+”城市。以“祁红”城市名片打造为中心,以“祁红阊水中国红”为城市总体形象设计,围绕徽赣文化交融和山水人文生态优势,注入祁红元素,推进祁门城市建设。推进以“百年古茶园、百年茶研所”为核心的“祁红历史名家故里”,以胡元龙故居、贵溪老茶园、平里百年改良场为中心的“祁红发源地”等祁红历史古迹建设的保护修缮,力求与祁门城市建设相协调。注重祁红元素的设计和注入,加快中国祁红茶城、祁红综合大市场、城东祁红物流中心等新祁门地标建设,统一城市建设的风格和面貌,建成体现祁红特色的生态宜居小城。

西湖龙井茶获“欧盟通行证”

“中欧互认互保”——西湖龙井茶(龙井茶西湖产区)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化运用试点8月4日在杭州启动。这意味着西湖龙井茶拿到了“欧盟通行证”。

“中欧互认互保”是国家质检总局与欧盟委员会共同推动的“10+1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项目。该项目明确,中方指定的10个产品可获准使用欧盟地理标志产品官方标志,并得到欧盟28个成员国保护。西湖龙井茶成为获准与欧盟互认互保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在试点启动仪式上,首批试点企业展示了新设计的“欧盟原产地保护”标识和新的西湖龙井茶叶包装。新标识左侧为欧盟标志,右侧二维码涵盖生产商、产品介绍、生产工艺等信息,并全部配有中英文。

西湖风景名胜区是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区,其范围涵盖全部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目前,景区有42家企业的42个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使用龙井茶(西湖产区)地理标志。

(来源:新华社)

中国茶叶加工2016(4):28-31

A Journey to Review Keemum Black Tea in the New Era

GENG Qi-m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reau of Qimen County,Qimen 245600,China)

Keemun Black Tea isone of theworld's top three high-aroma black teas,which isa specialbrand and economic pillar of Qimen County.Through the re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restraining factors of Qimen black tea industry during the“12th Five-Year Plan”,this paper proposed development ideas for the next five years,which include focusing on“Qimen+”concept,combining base construction,quality improvement,brand promo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ultivate leading enterprises,market expansion,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to highlight three key factorsofquality,brand andmarket.The goal is to realize leapfro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Qimen tea industry.

Qimen County;Keemun Black Tea;Developmentstatus;Ideasand suggestions

S571.1;F302.17

A

2095-0306(2016)04-0024-04

2016-07-09

耿其明(1974-),男,安徽祁门人,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生产技术及地方名茶文化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周宁生态茶园
金鼓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