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阻滞联合高能红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

2016-01-25王秀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后遗高能红光

董 健 王秀敏 高 芳

神经阻滞联合高能红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

董健1王秀敏1高芳2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方法虽有多种,但疗效不佳。笔者采用神经阻滞联合高能红光治疗PHN,取得了良好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共82例PHN患者。入选标准:(1)有带状疱疹病史;(2)带状疱疹皮损已完全消退,但仍有剧烈的顽固性疼痛;(3)病程大于1个月;(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排除标准:(1)伴有出血倾向、高血压、恶性肿瘤、肺结核、糖尿病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2)孕妇、哺乳期的妇女;(3)入选前一周服用任何止痛药者;(4)经多次解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不能理解者。将符合条件的病例,按照抽签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1.2试剂及设备 得宝松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生理盐水;高能红光照射治疗仪-Derma-633(重庆德马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服用罗通定片30 mg每日3次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镇痛液为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得宝松注射液0.25 mL、甲钴胺注射液1000 μg,加生理盐水至10 mL。根据疼痛和皮损的部位,参照脊神经在体表的标志,确定受损神经以选择手术部位,一般头面部行枕大神经、耳小神经、三叉神经阻滞,躯干部行肋间神经和(或)椎旁神经根阻滞,四肢行神经干和局部区域阻滞,根据疼痛区域的大小及部位注射5~10 mL,1周实施1次。

1.3.2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Derma高能红光治疗仪对准受损神经节区和局部皮肤,距离15 cm,频率50 Hz,输出波长(640±10)nm,光能量密度为300 mW/cm2,每天照射1次,每次20 min。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若治疗中疼痛消失,则停止治疗。

1.4结果判定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后的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1](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基本方法是使用一条长100 mm的标尺,标有100个刻度,10 mm代表1分,两端分别标有“0”分端和“10”分端,即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0~3分为轻微痛,可以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尚能忍受;7~9分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10”分为剧痛。认真对所有病人进行解释,让他们了解视觉模拟评分法的意义和方法,由病人在直尺上标出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为其评出分数,并计算其疼痛下降指数:疼痛下降指数=(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 VAS评分)/治疗前 VAS评分× 100%。疗效评定[2]:治愈为疼痛消失,疼痛下降指数≥90%;有效为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疼痛下降指数≥60%;好转为疼痛改善,疼痛下降指数≥30%;无效为疼痛无变化,疼痛下降指数为0。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疗效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治疗组共42例,完成试验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53~86岁,平均(68.63± 9.05)岁,病程为1~5个月,平均(1.95±0.99)个月,VAS评分为4~9分,平均(6.80±1.34)分;对照组共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52~82岁,平均(67.33±7.80)岁,病程为1~5个月,平均 (2.01± 0.99)个月,VAS评分为5~9分,平均(6.58±1.11)分。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和疼痛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结果

2.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分别为(2.63±1.30)和(3.64±1.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3.868,P<0.01);治疗4周后VAS评分分别为(1.04± 1.19)和(2.03±1.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24,P <0.01)。

2.2.2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好转 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25例,好转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72.5%。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中仅有2例治疗组患者因照射高能红光出现火激红斑,无自觉症状,中断并退出试验后红斑逐渐变暗。无患者出现神经根损伤。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

3 讨论

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消退后遗留的慢性疼痛综合症[3]。一般定义为带状疱疹后1个月仍有神经痛或复发性疼痛[4]。疼痛大部分为间歇性,性质包括烧灼、针刺、刀割、电击、紧束样疼痛,多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5],严重者出现心理障碍,甚至有自杀倾向。

PH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破坏了感觉神经脱髓鞘并出现坏死、神经纤维粘连及瘢痕形成[6]。目前公认发生PHN的原因包括带状疱疹早期误诊误治、治疗不规范及患者免疫状态的下降,有研究报道,PHN患者免疫状态也是影响病情转归的关键因素,故增强机体的整体免疫力很重要,目前没有特效方法[7,8]。

神经阻滞疗法被认为是目前缓解PHN剧烈疼痛最有效的方法[9],是将药物作皮内注射和周围神经干、神经丛阻滞,阻滞周围神经由病灶向中枢传导疼痛刺激,降低了中枢的兴奋性,改善血运,促进水肿吸收,改善神经营养,迅速止痛[10]。本试验中,得宝松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起效迅速,并能维持疗效,不仅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还能促使受损神经末梢的功能恢复;甲钴胺促进核酸和蛋白合成,加速髓鞘形成,同时能提高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从而修复并营养受损神经;利多卡因能止痛、改善局部血流,并能促进其他药物的吸收。上药配伍,在发挥各自特点的同时,能相互协同,增强药效。近年来不少单独应用神经阻滞效果良好的病例报告,如陈诗翔等[10]对89例PHN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16%,与本试验对照组有效率(72.50%)基本吻合。但邓军超[11]等通过研究发现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前后患者CD4+、CD8+未升高,得出神经阻滞不能改善免疫状态的结论,所以单用神经阻滞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远期效果可能稍差。

高能红光是治疗PHN的一种新手段,属于弱激光,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细胞的合成和新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的组织,同时温和的热刺激使皮肤神经末梢产生镇痛物质,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性,达到强力镇痛的作用,而且能够激活T、B细胞,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12]。

本试验采用神经阻滞联合高能红光照射治疗PHN,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神经阻滞与高能红光联合应用效果显著,由此推断两者在镇痛方面可能相互协调,体现在(1)相互补充:神经阻滞能迅速缓解疼痛,但不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而高能红光能逐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2)相互促进:两者在镇痛、修复受损的神经髓鞘等方面能够相互协同,共同起效。

总之,神经阻滞与高能红光照射联合应用治疗PHN,能显著缓解疼痛,安全性高。

[1]宗行万之助.疼痛的评价-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VAS)[J].疼痛学杂志,1994,2(4):153.

[2]戴迅毅,尹兴平,杨莉佳.甲钴胺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 (1):359-360.

[3]Wu CL.Marsh A,Dworkin RH.The role of sympathetic nerve blocks in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Pain,2000,87(2):121-129.

[4]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J].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6.

[5]张昕,赵梓纲,田红芳.半导体激光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21(2):115-118.

[6]洪雁,赵枫林,吴会新.神经阻滞结合超短波和调制中频电辅助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6):472-473.

[7]王秀敏,李海英,安荣真,等.窄谱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2):113-114.

[8]Tajima K,Iseki M,Inada E,et al.The effects of early nerve blocks for prevention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nd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J].Masui,2009,58(2):153-159.

[9]郑方,邓逎封,王延涛,等.疼痛诊疗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45-148.

[10]陈诗翔,徐敏丽.神经根阻滞治疗8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杂志,2012,5(4):210-215.

[11]邓军超,谢平,陈付强,等.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1):699-700.

[12]Minatel DG,Frade MA,França SC,et al.Phototherapy promotes healing of chronic diabetic legulcers that failed to respond to oth-ertherapies[J].Lasers Surgery Med,2009,41(6):433-441.

(收稿:2015-07-03 修回:2015-11-18)

1滨州医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2济阳县中医院,山东济阳,251400

王秀敏,E-mail:wangxiumin@medmail.com.cn

猜你喜欢

后遗高能红光
发红光的蔬菜
前方高能!战机怼睑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搞笑秀
尊严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高能少年团》少年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