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病名及辨证方法研究

2016-01-24刘笑静刘忠达杜单瑜郑正伟丰银平陈灵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间质性肺纤维化特发性

刘笑静 刘忠达 李 权 杜单瑜 郑正伟 丰银平 孙 涛 陈灵勇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病名及辨证方法研究

刘笑静 刘忠达 李 权 杜单瑜 郑正伟 丰银平 孙 涛 陈灵勇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病名;辨证方法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异质性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中医多将其辨为咳嗽、喘证、肺痿、肺痹,认为其发病与肺脾肾虚、痰瘀痹阻有关。对间质性肺疾病进行规范辨病和系统辨证,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1 病名研究

1.1 肺痹论 肺痹乃五脏痹证之一,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咳嗽、喘息、胸满不安等。贾新华等[1]认为间质性肺疾病当从“痹”论治,认为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气滞、痰浊、瘀血,气滞与痰瘀互结正是“痹”的特点。李满意等[2]根据《素问·痹论》“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并发间质性肺疾病可按肺痹论治。

1.2 肺痿论 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肖娜、葛阳涛等[3-4]认为间质性肺疾病与肺痿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程预后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故当从“肺痿”辨治。间质性肺疾病肺容积减小、肺功能下降,正如《金匮玉函要略辑义》所述“盖肺处藏之高,叶间布有细窍,此窍名泉眼……愈咳愈甚,愈渗愈嗽,久则泉眼俱闭,六叶遂枯遂焦,此肺痿之由也”。肖小花等[5]举例《孔氏谈苑》载述“贾谷山采石人,末石伤肺,肺焦多死”,认为“肺焦多死”与“肺热叶焦”义近,为“肺痿沉疴之肺叶萎弱不用”,指出古代即有吸入粉尘导致肺痿的描述,即职业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

1.3 肺痹、肺痿并举论 张莉、杨淦等[6-7]认为肺痹、肺痿反映出间质性肺疾病不同时期的发病特点,间质性肺疾病早期、急性发作期类似肺痹,后期、缓解期类似肺痿。崔云等[8]认为间质性肺疾病存在从肺痹到肺痿的演变过程,肺痹强调邪实,肺痹日久,因实致虚,可逐渐演变成肺痿。但“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肺痹与肺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互患为病。

2 辨证方法研究

2.1 脏腑辨证

2.1.1 从肺辨证 间质性肺疾病多为久病损肺、误治伤津,导致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肺失濡养,肺叶痿弱不用,其病位在肺。胡晶晶等[9]认为,肺气虚可出现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不能通条水道、无力助心行血等病理状态,在间质性肺疾病形成及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张桂才等[10]认为肺主气、朝百脉,气为血帅,肺气虚则无力行血,肺络阻滞形成瘀血,形成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产物,也是病情加重的因素。

2.1.2 从脾辨证 朱婷婷等[11]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津液、气血生化乏源,致肺燥津枯、肺失濡养,导致间质性肺疾病发病。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肺失宣降,则咳吐涎沫。王国梁等[12]认为脾、肺相生相及,一主气,一统血。脾脏虚弱、气血不足,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纤维化产生。临床在治疗肺纤维化时,应注重治脾的重要性,正如《素问·痿论篇》所言“治痿独取阳明”。

2.1.3 从肾辨证 肾藏精,主纳气,肾内藏元阴元阳,是脏腑阴阳活动的根本。《类证治裁·喘证》云:“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多因肾气不足、肾不纳气,或因肾阴亏耗、肺失濡养、肺失宣肃而发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肺肾又为金水相生之脏,肾亏则水枯无以制火而克肺金,肺虚则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水,如此反复、水涸金枯,导致患者病情迁延、加重[11]。

2.1.4 从肝辨证 王禹水等[13]发现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兼具肝系病症,认为可从肝辨治:(1)肺、肝共主气血之疏泄。肝藏血,主疏泄,肝肺以经脉相联,肝主生发而肺主肃降。(2)肺病易传肝。《素问·玉机真脏论》云“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至肝……”。王玉冰等[14]认为间质性肺疾病发生早期与肝关系密切。《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由于肝主疏泄的主要作用在于调畅气机,因此“百病生于气”可引申为“百病生于肝失疏泄”。间质性肺疾病形成在于脉络运行不畅,肺络运行不畅责于气滞,气机郁滞责之于肝。

2.2 气血津液辨证

2.2.1 气 虚 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指出:“肺痹之成于气虚,尽人而不知”。《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李佩等[15]认为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正气虚弱起关键作用。间质性肺疾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年过半百人体脏腑机能衰退,气虚自半,易致邪侵;且气虚导致痰瘀互结是间质性肺疾病发展的关键。

2.2.2 气 滞 卢绪香等[16]调查了20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中医信息,认为“气运失常”贯穿疾病全程。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肺气虚、气的运动不足,气机壅滞而见胸闷、胸胀。张心月[17]认为肺络痹阻、气血凝滞是肺纤维化的病理特点,急性起病期因反复感受外邪,致使肺失宣降之功,肺气不利,出现气机郁滞。

2.2.3 血 瘀 付念萦等[18]认为,瘀是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肺主治节,朝百脉;肺为娇脏,易被邪侵,邪阻肺络,肺气不行,则气滞血瘀。考希良等[19]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是“瘀”,并指出五脏亏损、功能失调、气血不复、久病入络,皆可致瘀。

2.2.4 痰 浊 “五脏皆可生痰”、“肺为贮痰之器”,贾新华等[20]指出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痰浊内生,聚于肺中,随肺气上逆,出现间质性肺疾病之咳吐痰涎症。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互为因果,加重间质性肺疾病病情。

2.3 八纲辨证

2.3.1 表里、虚实辨证 苏鑫等[21]提出间质性肺疾病早中晚期的病机存在表里、虚实变化的特点:(1)正虚邪侵,肺失宣肃是起始病机,为表里兼俱证。(2)正气亏虚、痰瘀阻肺为中期特点,表现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3)累及他脏,肺不主气是晚期特点,表现为上盛下虚。

2.3.2 寒热、虚实辨证 唐代孙思邈认为,“肺痿虽有寒热之分,从无实热之例,”强调以虚为本。石晓乐等[22]指出,对间质性肺疾病病机认识多宗仲景“肺燥津亏、肺气虚冷”论,然而虚冷之证多从阴虚内热演变而来。肺为娇脏,易感受燥邪伤阴。肺阴亏虚,肺失濡养,宗气生成障碍,温煦不足;且阴虚内热,热则气耗,终成虚冷。所以,间质性肺疾病虽有虚寒、虚热之别,但总以虚热及肺阴亏虚为本。马桂琴[23]运用“象”思维辨治结缔组织疾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认为元气不足是肺间质纤维化的“象”,推崇火神派医家“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理论,认为间质性肺疾病最终为虚寒证。

2.3.3 阴阳辨证 肺乃宗气生成之所,阳气相对充足,更易感受燥热之邪而伤阴。且从间质性肺疾病病因看,或为重亡津液,或为久病劳嗽伤阴,皆以肺阴虚为本。此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多为中老年人发病,人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肾阴亏虚当是中老年人易于发病的内因[22]。兰智慧等[24[25]指出风湿性肺间质病变晚期各种危象此起彼伏,主要病机以阳虚为主导。因内伤咳喘日久,气阴暗耗,气损及阳,阴损及阳;此时往往浊邪泛滥,加重阳气耗损,最终阴阳俱衰而阴阳离决。

2.4 络病辨证 络病理论雏形首见于《内经》,近年来吴以岭教授提出“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为络病理论框架。依其阐述,络脉遍布周身,沟通脏腑肢节、机体内外;脉体细窄,气血运行缓慢。若邪犯机体,则易入难出、易滞易瘀、易积成形。肺络行于肺系,是肺功能之基础,有气络、血络之分。气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网络)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内在一致性,血络则与人体微循环关系密切[26]。赵仲雪等[27]认为间质性肺疾病是由于外邪侵犯,日久入络,逐渐出现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瘀塞,与现代医学所述病理特点相符,主张以络病辨证。吕晓东等[28]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为肺热络瘀,肺燥阴虚是基础。急性发作期虚邪贼风首伤肺之阳络,潜伏之虚热遇外感六淫,易从火化。又肺络由经散于胃、聚于心、行于三焦,心肝火旺、胃火炽热、肾阴虚火热等内生之邪热,亦可沿肺络与虚热伏邪相感而急性发病。

综上所述,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病名可辨为肺痹、肺痿,肺痹以气滞、痰浊、瘀血等实邪痹阻为特点,表现为咳嗽、喘息、胸满不安等。肺痿以肺脾肾虚,兼痰浊瘀血胶结为特点,表现为喘息气急、咳吐浊唾涎沫、神疲乏力等。临床须四诊合参,抓住主要病机特点进行辨病。间质性肺疾病病位在肺、在络,涉及脾肝肾等脏,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气滞、痰浊、痰热、瘀血为标,要灵活应用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和络病辨证等方法进行综合辨证,标本同治,以求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疾病预后。

[1]贾新华,陈宪海,张兴彩,等.肺纤维化从“痹”论治[J].中医药信息,2013,30(2):1-3.

[2]李满意,娄玉钤.肺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48-56.

[3]肖娜,周贤梅.《金匮要略》所论肺痿与肺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2,27(10):1254-1256.

[4]葛阳涛,胡海霞,王雪京.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痿[J].世界中医药,2014,9(8):994-997.

[5]肖小花,李戎,梁繁荣,等.论中医“肺痿”一名与“肺纤维化”最相侔[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6):1045-1047.

[6]张莉,朱雪,孟芸,等.肺间质纤维化从肾论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1):26-28.

[7]杨淦,张先元,曹栀,等.特发性肺纤维化与肺痹、肺痿关系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52-53.

[8]崔云,王书臣,苗青.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思路与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2,31(2):112-113.

[9]胡晶晶,杨珺超,夏永良,等.肺气虚与肺纤维化形成相关性的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16(1):77-78.

[10]张桂才,周贤梅.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病机浅析[J].光明中医,2013,28(12):2463-2464.

[11]朱婷婷,曲妮妮.从肺、脾、肾辨治肺痿[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1):76-78.

[12]王国梁,朱雪,张晓蕾,等.浅谈脾与肺纤维化相关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34-135.

[13]王禹水,卢绪香,朱雪,等.从肝论治间质性肺炎[J].中医药学报,2015,43(2):88-89.

[14]王玉冰,张伟.从“肝失疏泄”浅析肝与肺间质纤维化早期的相关性[J].中医药学报,2013,41(5):72-73.

[15]李佩,张伟.从气虚阐述肺纤维化的病机变化[J].江苏中医药,2014,46(9):12-13.

[16]卢绪香,贾新华,张伟.“气运失常”贯穿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程的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 (2):69-71.

[17]张心月.血瘀贯穿间质性肺疾病始终探析[J].中医研究,2013,26(2):1-2.

[18]付念萦,张芬,谭漪.从虚、瘀、痰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9):6-8.

[19]考希良,张伟.从瘀探讨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因病机[J].中医学报,2012,27(10):1250-1251.

[20]贾新华,陈宪海,张兴彩,等.弥漫性间质性肺病中医辨证探析[J].中医药学报,2012,40(5):3-5.

[21]苏鑫,潘浩.中医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三期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探析[J].中医药信息,2014,31(5):119-121.

[22]石晓乐,曲妮妮,庞立建,等.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肾阴虚,痰瘀伏络”病机探识[J].吉林中医药,2014,34(3):220-222.

[23]马桂琴.运用“象”思维辨治结缔组织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J].中医杂志,2013,54(10):884-885.

[24]兰智慧,张元兵,朱伟,等.全程温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体会[J].中医药通报,2012,11(5):38-40.

[25]高维琴.风湿性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认识[J].河南中医,2013,33(8):1203-1206.

[26]吴以岭.中医络病学说与三维立体网络系统[J].中医杂志,2003,44(6):407-409.

[27]赵仲雪,庞立建,滑振,等.从络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理论基础及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5):30-32.

[28]吕晓东,庞立建,刘创.肺络结构和功能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期“肺热络瘀”病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9):1980-1983.

(收稿:2016-02-20 修回:2016-05-04)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呼吸科(丽水 323000)

刘笑静,Tel:13867054940;E-mail:wuzhuyu2003@163.com

猜你喜欢

间质性肺纤维化特发性
我国研究人员探索肺纤维化治疗新策略
间质性肺炎知多少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特发性腹痛一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