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食管占位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估
2016-01-24孙亮起姚建宁周志刚潘元威吕培杰
孙亮起,姚建宁,王 猛,周志刚,潘元威,吕培杰
(1.河南天佑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与核医学病区,河南 郑州 450052;4.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52)
CT引导下食管占位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估
孙亮起1,姚建宁2,王猛3,周志刚3,潘元威3,吕培杰4
(1.河南天佑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与核医学病区,河南 郑州 450052;4.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食管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的食管占位病变患者26例,影像学检查提示食管占位性病变,食管镜无法取材或取材不满意,均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取材后送病理检查。结果26例患者均取得明确诊断,病理提示食管平滑肌瘤14例,食管癌患者11例,淋巴瘤患者1例。其中19例患者(平滑肌瘤14例,食管癌5例)明确诊断后行外科手术切除,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一致。安全性:26例患者中2例穿刺术后出现肺野内少量出血,对症药物治疗后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CT引导下食管占位穿刺活检在食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安全性较高。
CT;食管占位;穿刺活检
食管占位性病变的病理活检诊断主要以内镜下活检或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为主,可取得较高的阳性率[1],但对来源于食管黏膜下的病变或病变较大内镜无法穿过的患者,常规胃镜检查无法取得明确的诊断结果[2]。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是临床常用的疾病定性诊断方法之一,有创伤轻、费用少、安全性高等优点[3]。该技术在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应用较少,本文总结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T引导下穿刺确诊的食管占位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6~65岁,中位年龄44岁。本组患者均有“咽下困难”等症状,经消化道造影、CT或MRI检查明确食管占位。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或超声内镜检查,其中16例患者内镜提示食管外压性改变,未取得病理组织;余8例患者取材标本少,无法明确诊断;2例患者因管腔狭窄严重内镜无法通过致检查失败。
1.2设备及器械大孔径16层螺旋CT为美国GE公司产品;全自动活检枪组件(包括17G同轴引导活检针、18G全自动穿刺活检枪)及18G软组织活检针为美国Angiotech公司产品。
1.3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或MRI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强化模式、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确定无手术禁忌证。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采取合适体位并于预定位置粘贴标志线;CT扫描局部病变部位(3 mm薄层扫描),设计并标出进针点、进针路线的角度、深度;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后按术前制定计划进入活检针或同轴套管,CT再次扫描确定进针位置满意,应用负压旋转抽吸或全自动活检枪取病理组织。取组织满意后拔出穿刺针,局部贴敷贴,再次CT扫描了解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取材组织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固定后送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涂片送细胞学检查。
1.4术后管理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持续心电监护12 h,对症应用止血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与流食或者静脉营养支持。
2 结果
2.1食管占位CT引导下穿刺结果所有26例患者14例为上段食管占位,8例为中段食管占位,4例为下段食管占位。病变直径约3.0~6.0 cm,长度约4.0~5.5 cm。所有均取得满意的病理组织,病理诊断阳性率100.0%,其中食管平滑肌瘤14例,食管癌11例,淋巴瘤1例。26例患者中,19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其中平滑肌瘤14例,食管癌5例,与术前穿刺结果符合,准确率100.0%。余6例食管癌患者及1例淋巴瘤患者诊断明确后行化疗或放疗。
2.2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安全性26例患者中,1例位于食管入口处患者采取仰卧位经食管旁进针活检,余25例患者均采取俯卧位经肺进针活检,术后复查CT示仅2例患者出现针道旁肺野内出血,发生率为7.7%,对症药物治疗后稳定。未出现咯血、消化道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3 讨论
对于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起源于黏膜层的病变可通过常规的胃镜下活检明确诊断,但对于来源于黏膜下组织的病变,常规胃镜难以对病变位置及病变性质得到满意的诊断[2]。随着超声内镜的广泛应用,其在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诊断准确率约78%~94%,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91%、86%~100%[4-6]。对于患者难以接受胃镜检查或病变较大管腔狭窄严重的患者,内镜检查明显受限。本组26例患者均为内镜检查失败或活检组织无法满足诊断患者。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自1976年应用于临床以来,以创伤轻、费用少、安全性高、阳性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7]。目前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肺、肝脏、颌面部、骨骼肌软组织等实体肿瘤中的应用已广泛普及,但在空腔脏器活检诊断中的应用报道较少。
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消化内镜检查阳性率较高,可得出较准确的诊断结果,对于晚期较大肿瘤或较大的肿块型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组26例患者肿块均较大,病变直径约3.0~6.0 cm,长度约4.0~5.5 cm。其中2例患者因病变段管腔狭窄严重内镜无法通过致检查失败,余24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但未明确诊断;所有患者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均取得足量组织得到准确的病理诊断,阳性率100.0%,其中19例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与穿刺病理准确率100.0%。所有患者穿刺后仅2例出现肺野内少量出血,无气胸发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活检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自身条件、术者熟练程度等密切相关,尤其是空腔脏器的穿刺活检,开展较少,具体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尚无明确报道。本组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或磁共振扫描,了解病变内异常强化区,应用穿刺活检针负压抽吸或全自动枪行多点取材,并根据进针层面病变的厚度决定取材的距离,避免穿透病变区黏膜面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刺针或同轴套管经肺取材时尽量避免肺野内血管、肺气肿、肺大泡等结构,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起源于黏膜下的食管病变或食管外生型肿瘤,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其诊断阳性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但本组病例仅26例,仍需扩大样本量继续总结分析。
[1]Ajani J,Bekaii-Saab T,D'Amico TA,et al.Esophageal Cance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06,4(4):328-347.
[2]季颖林,钱俊波,李玉明.超声微探头在诊治食管隆起病变中的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5):380-381.
[3]张雪哲,卢延.CT、MRI介入放射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2 -108.
[4]原丽莉,陈星,汪嵘.超声微探头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7(5):314-315,318.
[5]吴克俭,费素娟,朱炳喜,等.微探头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28(1):38-40.
[6]何池义,韩真,李芳芳,等.内镜超声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的价值及病理性质探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2):96-98.
[7]Haaga JR,Alfidi RJ.Precise biopsy localization by computer tomography[J].Radiology,1976,118(3):603-6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301220)
孙亮起(1975-),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993235741@qq.com
潘元威(1985-),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283546210@qq.com
10.3969/j.issn.1673-5412.2016.04.025
R735.1;R730.4
B
1673-5412(2016)04-0353-02
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