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十年前大理高考杂忆

2016-01-23刘傅森

大理文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考区考务杨家

二十世纪50年代,滇西八个地州的高中应、往届毕业生投考高等院校的考场,就设在大理县城的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校本部。由此可见,当时的大理不仅是滇西第一重镇,而且还是滇西第一教育文化中心。

高考的考务工作,由大理考区高考领导小组负责主持。我受大理专员公署领导指派,曾经担任过两届(1955年和1956年)大理考区高考领导组副组长(组长由省高等教育局指派的该局有关领导担任),六十年已然过去,至今记忆犹存,特记如后。

组织考务工作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简单、容易:请省高教局发个通知,让各有关专州派带队干部或老师,按规定日期将该地州考生带到指定地点报到;到考试日期考生凭准考证按时进入考场考试。考试结束,在考务组监督下将考卷密封,派机要干部专车专人送昆明云南省高教局;各地考生由各有关专州带考人员送回各地原学校,在校或在家等待高校录取通知书。

当时大理考区的高考领导组只有组长、副组长两个光杆司令,既没有工作班子,也没有后勤兵马人员,更没有一点高考需要的“战略物资”。组长同志到大理后,大理专区杨永新专员(白族。1957年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时,任常务副州长,已逝。)亲自跟他谈了半小时,又请他到专署文教科,由刘萍科长(已逝)和他简单地谈了一会儿,刘萍科长就将这位组长同志交给了我(把“组长”交给“副组长”,这也是极其少见的事),并嘱咐说:“所有一切高考有关事宜,你们两位大理考区高考负责同志商量着决定和办理就行了,不必再请示。如果工作上有困难,或者有什么事情还需要地方上帮忙,你们可以直接找大理县委、县政府。需要文教部门帮忙的,直接找大理县文教科或者大理一中校长刘钦(1959年调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任英语教授。已逝)同志帮忙解决。当然,也可以直接打电话找我,由我帮助解决。”接着,经刘萍科长介绍,我和组长相互认识并握手相见。因为没有兵马人员,也还没有商量大理考区各方面的工作,两人初次见面,却无话可说,双方只好面带笑容,表示见面之礼。

但是,总要说几句关于工作上的话吧。于是,我这个大理地区的“主人”先说:“组长同志,我看这样吧,我们是不是先去大理县,联系上大理县委、县政府,请他们在人力物力上支持我们,先将领导组的工作班子搭建起来,有人才好办事,然后大家共同商讨全盘考务工作,理出个工作头绪,才好开展工作。”组长同志点头同意了,我俩便去下关新桥北边新开辟的“滇藏公路”路边,搭乘一辆小马车,前往大理县城。我们一路颠颠簸簸、摇摇晃晃,两耳聆听着很有节奏的马蹄声,伴随着马儿胸前的铜铃“叮叮当当”,观赏着东边波光潋滟的洱海风光,沿着刚刚竣工、碎石铺就的简易公路,朝着大理方向前进。

颠簸了大约两小时,才颠到了大理古城的文献楼外的南外村。小马车到此就算到大理了(那时,滇藏公路还没有最后完工,从南门外进城的这一段约一公里的路面,正在进行最后的土方作业,路上都有标识:“禁止一切车马通行”)。我付了车费,我们俩在灰天灰地的土路上,高一脚低一步地往古城里走。

我们踉踉跄跄地到了南城门前,只见一座庞大雄伟的古城楼压在眼前,也挡住了我们进城的去路。时值中午,初秋的阳光从城楼的上空散射下来,有点晃眼。我举起右手掌,在眉毛上边搭个凉棚,遮住阳光,同时举目仰望,只见一座巍峨的古城楼映在深邃无底的云彩中,愈加显示出它深厚久远的历史底蕴。

再往上面细细一瞧,正面城楼顶层宽大的门额上方,高悬四块巨大匾额。匾额历经近四百年的沧桑风雨的洗礼,时代变迁的磨砺,已经显得非常古老陈旧了,但四块巨大的匾额上四个金色的大字“文”、“献”、“名”、“邦”,在墨绿色的衬底上仍然闪着耀眼灿烂的光华。再拭目仔仔细细瞧瞧落款,是何等人物题赠的这方文震宇廓、气势磅礴的匾额?一看才晓得,字是当时云南提督(清代云南省最高军政长官)偏图(满族)写的,楷书大字,苍劲有力,笔力透木,撑起了南中一片辽阔的天穹!而批准在大理城楼上悬挂这四方匾额《文献名邦》的,是清代乾隆皇帝!一方地域,而且是南疆一隅的人文境况,竟然引起了一国君主的关注,并御批将匾额高悬于这个南疆边城大理的城楼之上,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省里来的组长同志驻足注视良久,只说了一句:“古老的大理,人文的大理,你好啊!”算作他初访大理古城的见面问候与褒奖吧。

我们刚踏进到南门城门洞,一股秋风从北边括来,穿城门洞而过,虽是初秋,却颇已有些凉意。我忙招呼省里来的“组长同志”加快脚步,跨进了城内的大街。

大理城内的街市道路倒是很洁净的,街道路面上铺着一色的青岗条石,闪耀着攸攸的青色光辉。街道巷子的布局,据说是南诏国时效仿大唐首都长安街道的格局,都呈井字形安排。主要大街都是南北向,横街都是西东向,很整齐的围棋棋盘式方块结构。进了南城门的正南街是从南朝北的一条通衢大街。再向北出了北城门后,就是连接着通往雪域高原西藏的道途:历史上古老的“茶马古道”。上个世纪50年代大理北城门楼,是新建设的滇藏公路起点站大理的始发点。

这条大街并不算很宽,我目测了一下,连同商铺门前的人行道在内,也就五六米宽吧。可是商铺却是各行各业一应俱全:有制作大理石的作坊兼商店(作坊和商店都在商铺内),有杏林飘香、传世中医坐堂的古老中药店,有专业经营西药的药房和西医坐诊的诊所,也有制作白族服装、服饰的手工缝纫店各大理特产“扎染”布料店,还有专卖文房四宝的文具店。当然,文献名邦嘛,也有好几家书店。在这些书香满溢的古旧书店里,可以淘到非常珍贵的缮本、孤本、拓版本、石印版本等古书:也可以买到还散发着油墨馨香味儿的新中国出版的新书。此外,还见到好几家卖普洱茶叶的老茶庄,满屋飘逸着浓郁的茶香,还有鹤庆县来的打制银器首饰的金银作坊,在工匠的阵阵叮当作响的声波中,一对银光闪闪的龙凤银手镯就呈现在几位白族姑娘的眼前。剑川县的木雕工艺的作坊商店里,一刀一錾一铲中,现出了雕龙画凤的门窗……沿街还有大理风味的小吃店、卖烧饵快的摊贩等等。因为当时大理古城的常住人口也就是两万多人,国家还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又还没有开发旅游业,所以商业买卖还说不上十分繁荣,但大理古城的商铺还是让我目不暇接了。

我们因公务在身,沿街也不敢多耽搁,快步经过那些满目琳琅的商铺门前后,很快找到了就在正南街西侧的中共大理县委会。我们进门向传达室的同志说明了我俩的身份和来由,又请他向县委转达我们要求会见县委书记的事由。不一会儿,传达室的同志带着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志来到传达室,并且介绍说,“这位就是我们大理县的县委张书记。”张书记同志面容清新俊逸,透出一股浓重的书卷气息。书记同志和我俩见面握手,并由传达室同志带着我们走进县委会的小院,再拐进一处比较宽敞的院子,又跨上了两级大理石镶嵌的石阶,进了一处不太宽敞的室内。传达室同志忙着给我们沏茶,书记同志说,“关于滇西八地州在大理高考的事,地委和专署领导都来过电话指示了,两位组长有什么要求就敞开说,只要是我们能办得到的,我们都尽力帮助办到、办好。”

听到县委张书记这么一说,我的心里踏实了。组长同志让我先说,我觉得我在大理虽可勉强算作“主人”,但他是上级派来的主要负责人,是领导组的组长,我只是“副”的,于情于理都该他说。我俩推诿了一阵,最后当然还是组长说了。但他说的话是无非是提出了一些高考考务的原则问题,比方要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和保安措施啦,等等,具体的事很少提及。我在一旁有些着急了,当务之急是先要有工作班子,是要有人来做很急切、很具体的考务准备工作。便忍不住地插嘴说:“我插几句嘛,补充组长同志的话,提几点要求:我想,是不是先把工作班子搭建起来。由这个工作班子再提出要做哪些事情,并且由班子内的同志分工去做。我看,是不是是请县委给我们抽调一些干部,先把工作班子搭起来,再研究后面要做的各项具体工作。”县委书记见我提到了主题。便接着说,“好啊,看看你们设想要哪些方面的人,小刘是文教方面的行家,你就先提提吧。”我接着说,“那我就提了。第一,考务方面是不是请从县文教科抽调科长同志,并将大理一中、中和完小的两位校长也请过来,由他们三人成立大理考区高考领导小组的考务组;第二,请县委抽调几位得力的后勤人员给我们,成立高考后勤组,保障这次高考的后勤工作。别的工作,等工作班子搭建起来再研究提出工作议案向县委请示汇报。看这样行不行?”我说完后立即用眼色向省里来的组长同志示意,意思是请他也点头同意我的建议。组长听我这么一说,觉得也有道理,又体会到我的眼色意思,也就说,“对对对,刘同志提出的要求我们商议过,就请县委支持吧,让我们先把工作班子搭建起来。”

书记说,这个好办。他立刻把通信员叫来,嘱咐他到大理一中、中和完小将两位校长请过来:又嘱咐去县人民政府把文教科长也请过来,说是县委有重要事情商量。(当时通信设施很落后,机关单位的电话都是磁石电话,必须通过电话局总机接转,接转到单位后又要去传呼接话人来接电话.打个电话有时要等十多分钟,而且还常常接不通。所以急事常是派专人去传达办理)又叫传达员去将县委办公室的总务科长请过来一下。

过了二十多分钟,几路人马都陆续到齐。县委张书记开门见山,说了请他们来的意思,然后就将四位干将交给了省里来的领导组长,说,你们要的人就交给你们了,你们谈吧。我还有点要紧事,就先过去办事了。说完,和我们握手告别,匆匆走了。

临时调来的同志还真是得力干将。组长同志先说了些原则,我才说到我们要搭建起云南省高考大理考区的领导工作班子,各位干将就三下五除二地把班子搭了起来,由县文教科长、大理一中、中和完小的两位校长三个同志组成了考务领导小组,大理一中刘钦校长任组长,由他们牵头去起草《大理考区考务工作细则》;由县委办公室总务科长去组织后勤小组并起草《大理考区高考后勤保障工作细则》。他们都表示,三天后在大理一中高考领导小组办公室碰头汇报工作细则和工作进展情况,现在就算正式开展工作了。组长同志有点不放心,悄悄地向我说,是不是我们俩分别参加他们拟定工作细则?我说,组长同志放心,他们一定会搞好的。其实,这几位得力干将就曾参加过前两届高考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完成这届的大理高考考区的考务各项工作来说,已是轻车熟路,小菜一碟了。

三天后,我们在大理一中的一间办公室里碰头。组长同志还是有些担心,他说他担心的是这样短短的三天(实际上只有两天,第一天在县委会组建工作班子已经占用了一天。)担心两个工作细则能不能完成?就算是完成了,因为时间的伧促,细则能否包括所有应该做到的全部考务和后勤事务工作。其次,何时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际工作?我仍然请组长同志放心,一再说我们这些同志都是干实际工作的同志,而且,他们都有参加前两届高考考务工作的经验。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即便有点注意不到的问题,也可以临时提出来弥补的,组长同志还是有点半信半疑的和我一起去参加这次“碰头会”。

这次“碰头会”真的只是“碰碰头”,两个工作细则已经成了书面的文件,呈交在组长同志的面前,请组长同志过目批准。组长同志阅读的速度很快,一面看一面小声的说:“好,太好了!”“这、这点我就没有想到,你们想到了,想得周到,太好了!”看他的神情和听他的赞扬语气,就知道他很满意。

接着,几位工作小组的同志就口头汇报了现在已经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还有哪些正在进行中。比如:考务组的刘校长汇报说,根据省里面给的参加高考的考生数据,已经安排了大理一中校本部高中部教室六间,还准备了一间教室,安排给有伤残的考生;在中和完小安排了高级部教室六间。满打满算,应该是足够的了。而且张贴考场标志和课桌上的准考证号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估计最多两天就能全部完成。他们打算在张贴完成后,用两天的时间细致复核,做到万无一失。另外,监考老师也已经安排,都是大理一中、大理二中和中和完小高级部的优秀教师,师品、人品都审查过。监考教师佩戴的红布标识正在大理印刷厂印制中,三天后可以交货,由领导组验收盖章后发给监考老师佩戴使用。中和完小校长也补充说,中和完小的教室比较分散,他们也已在各个路口张贴了各考试教室醒目的路标,让考生很容易找到。刘校长还说,完成了这些考试教室和考生座位的安排后,所有考场教室都一律用考务组的封条封闭,没有得到考务组组长签名、书面发出的的许可证,任何人禁止入内。后勤组也汇报了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安排了各专州来大理考区考生的食宿工作:大部分考生和带考老师就近住在一中的学生宿舍,一部分已经包下县政府招待所和就近的旅社。至于临考时急需的墨水、文具和草稿纸张(当时还没有现在的碳素书写笔,高考各科也不准用铅笔,除语文用中国毛笔外,一律用钢笔。考生进入考场,一律禁止携带任何书籍、笔记本、纸张、纸屑等等),也都准备就绪了。考生的伙食也跟大理一中总务处协商好了,在大理一中学生食堂交粮票或粮食、买菜饭票搭伙。其他的事临时出现临时处理,汇报完毕,组长同志很是满意。

刘钦校长接着说,现在要确定的是,各专州的考生什么时候来大理报到?这是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只有确定了各地高考生来大理报到的日期,各项考务工作才好按序进行。领导组组长同志说,原来在省里也议论过此事,从现在的情况看,在考期前一周比较合适吧。我听组长同志这一说,估计组长同志原来在省里是做行政工作的,不是在学校里直接做教育工作的,不太了解高中应届毕业生报考了高考后的思想和心情,特别是临考前的情绪波动变化很大。如果按照组长说的日期,各地考生到了大理后的时间就很仓促了:单是忙着住宿、忙着认知考场、教室、座位,都比较紧张,当然更没有时间和心思来温习功课、准备应考了。我曾经在中学当过老师,也担任过中学的教导主任和校长,深知学生毕业后报考了上一级学校后等待着考试时的思想活动和心情,便提出:如果现在就来大理报到,我们的后勤工作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完全就绪,压力就太大了。而如果是考前一周来大理,在大理的时间又太仓促,恐怕对学生的考前复习和应考都不利。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是考前两周或者二十天前来大理报到。到那时,后勤和考务工作也准备比较充分了。看看这样行不行?请大家考虑。最后大家同意考前二十天来大理报到。并决定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按这个时限抓紧进行。

经此议定后,我们立即将此决定上报省高教局请示,并请省高教局向滇西各有关的专、州文教局(科)发出电报通知,请各地按时派文教干部或主科教师带领考生,并携带有关证件、材料到大理考区高考办公室报到。

滇西七地、州(大理地区的考生决定在考期前两周报到)报考高校的考生,都在规定的日期里先后到大理县城高考考区办公室(设于大理一中校本部内)报到了,这可忙坏了后勤工作组的同志们了。先按考生的男女同学分别带领他们去安排好的考生宿舍,而宿舍安排限于原来各校校舍条件,都比较分散:有的在大理一中南院、北院,有的安排在大理中和完小。又带领他们认识各处的水井(当时还没有自来水、洗漱的地方和男、女卫生间,再领着他们去一中校本部学生食堂办理搭伙的各种手续。这些事,带队的老师都是不可替代的。这可是忙了一周的时间才算基本就绪。

我看了一下考生报到名册,除大理地区外的报到人数,大约400人,如果再加上大理地区的100人(当时,大理地区含高中的中学校当时只有五所,因种种原因,比如回乡务农、就业、参加中专考试、参军等等,多数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了高考,报考高校的考生仅有100人左右),估计总计考生也就是500人左右,安排的宿舍、食堂和其它生活设施是充分的。

但这些考生来到大理后,要组织他们复习功课,或是要参加大理一中的高考辅导班复习,倒是事先没有考虑到。考生报到后,就有的专州带队老师就提出了这个要求。我赶紧找到大理一中的刘钦校长商议这个事情。刘校长一时也有些为难,参加大理一中的辅导班学习,首先是教室的座位不够,而且一个辅导班学生太多,教师的辅导工作就只能一般化了,辅导教学做不到细致化,更做不到因人施教,原来的辅导教学计划就无法实现。再说,原来各地各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进度、教学方式方法也都存在着差异,这样混合起来的学生辅导课就很难保证质量了。而且也可能影响到大理一中本校的高考辅导进度和质量。我觉得刘校长的顾虑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件事又是必须解决的。否则,各地来的考生在大理就只好“放羊”了。那样,今年大理考区的高考成绩就必然是全省最差的了。这就实在对不起来“赶考”的莘莘学子们.也对不起他们的家长,这更是我们大理考区高考工作的重大失职、失误。本来要考生提前来大理报到,是我提出的,目的也是让考生到大理后,有一段比较充裕的时间先让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然后好好复习功课做好备考工作。如果考生现在形成“放羊”态势,那正好跟原来我的设想初衷适得其反。于是我跟刘校长反复磋商,是不是可以先让一个学校的考生安排进一个大理一中的一个辅导班试试。刘校长考虑再三,才为难地说:“试试可以,但下不为例。”一句话就把下一个学校高考考生进入大理一中高考辅导班的大门关死了。

我们试了保山地区一个学校的高考考生十几个同学进入大理一中一个辅导班学习。一天的辅导课下来后,不仅辅导老师觉得吃力不讨好,而且参加辅导班的他校考生,或是觉得听不明白、进度太快,自己赶不上,或是觉得辅导的内容以前没有学过,尤其是外语和数学课程。就连外校带队的老师也觉得因为各校教学方式方法不同,教学的进度也不一样,参加大理一中的高考辅班,对于他们的考生来说是有点“得不偿失”。这样,就只好将此事叫停了。

但是几百个考生总不能“放羊”吧。想来想去,我想找一个比较安静和宽敞的地方,让各地带队老师和考生到这个地方去复习,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我便跟后勤组的商量,有哪点可以去?后勤组的同志几乎是异口同声:“有啊!杨家花园,地方宽敞,环境优美。是个读书的好去处。”我一听,觉得不行,这杨家花园我虽然记不住在哪里,但一听到“杨家花园”,就想到一定是私家的花园(当年大理的私家花园很多),主人家能同意吗?况且一去就是两三百人,人多手杂,说不定采摘点喜爱的花木,将茵茵草地踩坏,赔礼道歉不说,还要赔偿损坏……那就是自己找来许多麻烦了。我才说不行,后勤组同志就笑了,七嘴八舌地说,怎么不行,以前几届高考,各地来的考生和带队老师都是上杨家花园去温课的。花的钱不多,老师考生都很满意……我一听“花的钱不多”,问:“莫非这个花园可以租用?”大家一听我的问话,都笑了。说:“刘同志呀,不是花园,是茶室。茶室是杨家开的,就设在他家自家的花园里,所以茶室也取名“杨家花园”。每届来大理考区的考生和带队老师,在考前的日子都是到杨家花园去,各人要一杯茶,茶资也很便宜,可以一边品茶,一边复习。考生在复习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就面对面地加以辅导,因为环境很好,很安静,又伴着鸟语花香,辅导就能事半功倍,那里真是一处好去处哩。”我一听,也很向往“杨家花园”,说:“那就请后勤的同志去跟杨家主人商讨一下,在高考期间,我们大理考区领导组全包了。包费由领导组经费开支。”后勤组长一听,又笑了,说:“这就不必我们操心了。我们只要告诉各地来的领队和师生,杨家花园在哪里,他们会自己去的。”我一听一时语塞,结结巴巴地说:“那、那,茶、茶座先就坐满了咋个办嘛?”后勤的同志又笑了:“刘同志,这你就是外行了。这杨家花园每年高考期间,都是全园让给来大理高考的考生的。这已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什么时候成了规矩,大家也还没有弄明白,也许是从清代就开始了吧?”又有一位后勤同志笑着说:“这是文献名邦嘛,也是名不虚传啦。这里的老百姓对莘莘学子是分外敬重的。”这一说,让我又明白了“文献名邦”的另一方面的内涵。不过,我还是觉得最好还是由大理考区领导小组的名义跟杨家花园先打个招呼的好,因为领导小组出面总是“官方”来打招呼了。后勤组长说:“这事好办。我去办吧。”说着,他拔脚便走了。不一会儿,他回来说:“办好了。这个时段里,杨家花园除了来大理的高考师生外,是不接待其他顾客的,其他的茶客也都知道这段时间杨家花园是专门让给来大理高考的考生和老师的,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了。茶室早上七点半开门,晚上九点歇业,并且承诺对高考师生的茶资、点心价格半价优惠。”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呀。

当天,我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了这个情况。他也觉得这是一个读书、复习的好去处。后勤小组当即就召集了各地州考生的带队老师,说明杨家花园的地址,请各地带队老师将考生带到杨家花园复习。这样,既避免了考前考生“放羊”,不好管理,而且还有一块“净土”,让各校的带队老师可以对考生进行考前的心理安抚和学业辅导。

第一天下来,我访问了去杨家花园温课的各地考生和老师,都异口同声地说,那杨家花园太好了,真是一方学子复习功课的乐园呢。

第二天,我和领导组长相约去杨家花园实地了解了解情况。

那时的“杨家花园”并不“豪华”,也不“气派”,甚至并不在“大街”上。不熟悉大理古城或是大理街道的人,初到大理,如果没有向导或是本地的朋友带领,无论如何是找不到“杨家花园”的。

我曾经到过大理古城,也曾知道大理是有一处“杨家花园”,但并不熟悉去“杨家花园”的路径。我以本地主人的身份,引导着我们的组长同志前去“杨家花园”看看。从大理一中校本部出门,自以为是轻车熟路,绕了几条小街,又进了几条小巷,绕来绕去,头都绕晕了,不仅没有找到“杨家花园”,反而绕回到大理一中来了。大理古城的街道是仿照长安古城的制式建设的,都是棋盘纵横式的街巷,绝没有盘陀路,怎么绕街绕巷又绕回到出发点来了?想想都觉得自己这个“主人”真是有点愚蠢、可笑。组长同志倒没有抱怨的话,反而说,这大理古城的街巷好像比昆明、长安都要复杂呀!

我们绕回大理一中来的时候,恰好后勤组的同志们都在高考办公室里。起初,他们见我和大组长满头大汗,以为我俩是跑路跑累了,又是打开水,又是沏茶的,还关心地问,找到“杨家花园”了吗?怎么样?到杨家花园复习的考生和老师们对那里的环境还满意吧?问得我都有些很不好意思了,但又不能不说实话,便答应:还说什么杨家花园啦,大街小巷绕了半天,根本就没有找到嘛!大家一听,都笑了,七嘴八舌地问我们是从哪里走的?我把来去的路径说了一遍。大家更是笑得不可开交!我被他们的大笑搞得莫名其妙,睁着一双疑惑的眼睛扫视着大家。他们笑完,那位后勤组长才抢着说:“我的刘大组长哟,刚才你和省里来的张大组长在玉洱路来回走了两次,就没有见到杨家花园么?”“没有见到啊!我还特别注意了东边的那一栏商铺,就没有见到哪一家门面或门头上有杨家花园的招牌。”后勤组长又说:“杨家花园的招牌是不太显眼,但是茶水的十里飘香总是能闻到一点的吧?你这是两过家门而不入呀。”说完又哈哈大笑。我红着脸争辩说,就算是招牌不显眼,大大的一块“茶”字招牌总该挂在茶铺的大门口吧?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说,杨家花园还真是连“茶”字招牌也没有呢。我一听,得意洋洋了:“就是嘛!去哪里找杨家花园嘛。”后勤组长又说了:“那你们去时和回来的路是不是经过了一条比较宽敞的背巷道?不,是一条比较宽的巷道,巷道里面没有商铺,只是靠东的一边有很长的一排园子围墙,靠西边是一条干沟壑。你们经过过么?”我立刻说:“当然经过过的。”后勤组长同志又问:“有没有见到有的围墙上开了道后门的?”“开后门的倒是没有见到,但开了一道缺口的倒是有好几处。怎么啦,难道那些缺口是杨家花园?可是也没有见到杨家花园的招牌呀!”我接着说。后勤组长笑着说:“刘同志啊,这回还真被你说着啦。有一道比较大的缺口,进去就是杨家花园的园子了!你们这一回又是两过家门而不入啦。”我还真是有点不太相信,疑惑着说“那就请你领着我们再去见识见识。”

后勤组长笑着说:“那就走吧!去看看。”

我们一起出了大理一中的校门,拐向北边,再转向西就到了那条比较宽的巷道了。这真是一条比较僻静的巷道,道路有五尺来的宽度,路面是用很细碎的砂石铺筑的,道路的西边果然是一条干沟。路上行人很少,偶尔阵风拂来,还刮起一阵灰沙,我们忙用手遮住眼睛。

走了大约十来分钟,就见到一处围墙开了一道比较宽的缺口,缺口左右的墙上也没有见到有什么招牌。后勤组长用手指指缺口说:“到了到了。这里面就是杨家花园了。”说着就带头拐进去了。

我还是半信半疑地跟着后勤组长拐进缺口里,只见不远处有一座茶棚,棚子是用竹子和其他树枝搭建的,棚子里面的火炉上正在煨着冒着水蒸气的开水壶,服务员们正在忙碌着加炭加水,或是提起开水壶去为茶客们续水……可是却不见茶座。这就有点奇怪了。

我獐头鹿耳地四处张望,搜寻着花园在哪里?茶座又在哪里?

我们走过茶棚时,我顺便问了茶司令一声:“同志(那时,人们都以“同志”互称,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哪里还有空的茶座?”茶司令问:“你们有几位?”我说:“三个人。”茶司令马上取了三个茶碗,又问:“请哪样茶?”我说:“就要三碗普洱绿茶吧。”其实我应该先征求一下他们俩的意见才对,但话已出嘴,收不回来了。绿茶就绿茶吧。茶司令一手提着开水壶,另一手已经麻利带快地将普洱绿茶叶放进了茶碗里,说了声:“请三位跟我来。“就把我们仨带着拐进一处更加宽敞的园子里。

还没有踏进园子时,我已经耳闻园子里有“沙沙”的铅笔写字的声音,还有人们相互切磋什么问题的悄悄说话的声音。果不其然,一踏进园子,满座都是来大理考区应考的莘莘学子和他们的带队老师,正在孜孜不倦地切磋学问。

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兴奋的文化气息和氛围啊!杨家花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群的彩蝶翩跹起舞,群蜂嗡嗡地忙着采集花蜜,正如学子们在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再看满园的学子们在带队老师的辅导下,正用心地复习着、准备着高考的各个科目功课。我们也坐下,茶司令提壶冲水,一阵阵芬馨的茶香伴着学子们的悄悄读书声,溢出了茶碗,溢出了杨家花园,飘上了“文献名邦”的上空,弥漫在大理县古城的大街小巷……

这一年,大理考区高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被各个高校录取的学生,约占参考考生的75%。是历年高考成绩最高的一年。

编辑手记:

如果现在要人们在中国各种教育制度或措施中举出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一个,高考无疑会成为多数人的选项,无论你是否喜欢,高考都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教育与社会的重大存在。1955年云南滇西八地州的高考考场设置于大理,至今已60年过去了,刘傅森老师作为那个年代高考工作的亲历者.在追忆往事的过程中,为我们呈现了滇西高考的珍贵记忆。

猜你喜欢

考区考务杨家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研究高校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2020年中国音协音乐考级 江西考区评审工作顺利完成
山东:《人事考试考务服务规范》发布
陕西省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在全省4个考区开考
高考倒计时
中国音乐家协会2018年江西考区音乐考级报名通知
杨家有只羊
高校学院考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家军:坚信e代驾今后一路向前